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效应研究 - 图文

四川省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效应研究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8:31:44

(四)就业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四川受到特大地震灾害影响和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就业形势严峻。2008年末,四川省返乡农民工多达100多万,城镇失业人员13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高达9.5%。

2009年以来,在国家和四川省针对高校毕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及就业困难群体的政策支持下,四川就业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首先,就业人员数量增多。2009年6月末,四川省城乡就业人员达4755.6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15.6万人。其次,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平稳。2009年1~6月,全省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17.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5.8%。第三,大学生就业状况良好。截止6月末全省高校毕业生为27.6万人,签订就业协议的22万人,就业签约率达78.2%,完成计划目标任务的95.7%。

三、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一)投资结构不够合理

首先,从投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投资所占比重较高,而民营企业投资相对低迷。从2009年上半年的情况看,除1、2月份外,民营企业投资增速与国有企业投资增速的差距都在40个百分点以上。同时,民营企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也逐渐下降。2009年上半年,民营企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去年的53.7%下降到41.9%,下降了11.8个百分点。其次,从投资资金来源看,随着灾后重建基金和扩大内需资金的逐步到位,国家财政投资成为目前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企业自筹资金和贷款资金等其他资金来源增幅较低,从长期看,融资渠道单一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今年1~7月国国家预算内资金同比增长396.5%,分别是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同比增长的10倍多和6倍多。第三,从投资投向看,灾后重建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是全省投资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今年1~7月份,灾区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以上,而灾区投资项目建设完成后,如何吸引投资企业、如何融资等问题将会影响全省经济持久稳定发展。

(二)扩大消费政策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首先,“家电下乡”政策存在一定实施缺陷。“家电下乡”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家电产品档次偏低,品种不够齐全,价格及补贴“一刀切”,消费渠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表明政策缺乏对家电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督保障机制。其次,消费券的发放不具有长期性。消费券的发放惠及对象局限于困难群体,有效时间较短,缺乏长期灵活消费政策保障。从短期看,虽有利于扩大困

难群体的消费,但是从长期看,易变相成为“困难补贴”,引发社会不公平的讨论,最终也不足以拉动消费稳定增长。第三,居民消费意愿不强,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社会保障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覆盖面狭窄,统筹层次低,各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保障水平不高,降低了居民消费预期。

(三)存在潜在通货膨胀风险

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造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一是金融危机后,国家向市场不断注入流动性资金,以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生产,国内居民消费可能快速回升,而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企业大量投资、恢复生产不能同步回升,而造成单一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二是大量的政府投资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会引起对基础投资产品需求的大量上升,而企业还无法快速扩大生产,在供求不平衡时就造成了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可能会造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可能会造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宽松,充裕的流动性追逐稀缺的资源,导致以原油、有色金属等为主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工业原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会上升,从而产品价格也会上升,引起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四)产业政策实施与预期有差距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促进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多项产业振兴政策措施,但是由于实际情况与预期有一定差距,产业政策在促进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产业的恢复发展受市场需求的限制。部分企业在产业振兴政策实施后加快生产,由于市场需求没有跟上、国际商品交易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中上游行业生产动力不足,造成原材料、能源类行业部分产成品库存积压。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原材料及能源类行业。其次,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同时,缺乏共性技术体系支撑,社会资源共享及开发利用缓慢。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国家现代服务业服务交互支撑平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市场化缺乏信息互联互通的孵化环境和技术相互支撑等。

(五)部分就业政策可持续性不够

首先,部分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对减轻当前就业矛盾有积极作用,但是其政策具有临时性和不可持续性。如:鼓励科研项目积极聘用优秀毕业生参与

研究,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但是科研项目一旦结束,毕业生又面临再就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其次,自主创业存在一些问题。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实际上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项目选择盲目、缺乏创业技能、缺乏能力和经验、资金困难等问题,创业成功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与资金的浪费;第三,在促进农民工就业中,针对农民工采取的各种培训针对性不强,效果有限。政府没有把培训基金直接提供给招工企业,无法让更多的用人企业单位更加灵活自主的进行培训基金的分配,激励企业效果减弱。

四、四川经济未来走势分析

随着扩大内需等一揽子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显现,目前四川经济显露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趋势,整体表现明显好于预期。伴随着四川经济的逐步“企稳回升”,一系列政策必将发挥更加显著的效果。据此,课题组有以下判断:

首先,四川经济回升幅度将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由于四川经济出口依存度较低,受到国际需求减少的影响相对较弱。同时,四川重工业比重较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力度的加大对四川拉动作用尤为明显,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继续显现。

其次,四川工业继续回升趋势明显。在一系列促进工业止滑回升的政策措施支持下和灾后重建市场的拉动下,四川工业止跌回升,形势好于全国,灾后恢复重建和投资增长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将继续增强。

第三,服务业增长将进一步加快。在国家、四川出台的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作用下,考虑到四川未来建设西部物流、商贸、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投资增长和工业增长将带动物流运输、资金、信息等相关服务业加快发展,未来第三产业发展将有所加快。

第四,投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增多和灾后恢复重建进程加快是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现在灾后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任务基本逐步完成,农户投资将有所回落,但在“扩大内需”和“八大民生工程”等政策进一步加快实施的作用下,基础设施、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力度将继续增强,带动全社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第五,消费品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09年上半年,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对消费品市场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汽车、住房、家电等消费热点逐渐形成,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还在持续挖掘,同时居民消费预期、消费心理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从谨慎消费到“敢消费”,未来消费品市场仍将继

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此外,今年以来货币信贷投放增长较快,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涨幅减缓,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有利于未来经济增长的进一步回升。综合以上分析,在扩大内需等相关政策效应的显著作用下,未来四川经济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高。

五、政策建议

(一)调整投资结构

首先,除国家预算内投资外,财政投资应适当向四川民营企业倾斜,扩大对四川民营企业投资额。其次,鼓励民营企业进行多元化融资,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适当对重点民营企业加大支持力度,给予贷款上的直接支持。同时,努力构建四川中小民营企业的地区性、社区性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第三,对中小民营企业投资降低门槛,增强四川整体民营经济活力。

(二)加快旅游业发展

首先,进一步做好四川旅游宣传,特别是做好“十一黄金周”等重要节假日旅游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灾后重建和拉动内需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带动四川餐饮与住宿等旅游消费相关行业的发展。其次,将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6个区域旅游子规划与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衔接,进一步落实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资金和政策支持。最后,整合优化四川灾后旅游线路,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有针对性地搞好地区各景点的旅游活动,不断增强对省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加快振兴四川旅游业。

(三)完善扩大消费政策

首先,针对当前家电下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四川农村居民对家电产品的需求特点,及时调整我省家电下乡企业资质标准及产品标准,确保质量,允许中标企业适时更换产品型号,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强化质量监管和售后服务,建立四川家电下乡举报投拆机制。其次,促进大宗消费。稳定住房和汽车消费,通过财政补贴、契税减免等方式降低消费者进行大宗消费的成本,完善住房、装修、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贷款制度。第三,引导节会消费。围绕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举办各种购物消费节、演艺文化节、特色美食节等一系列节会活动。同时,围绕四川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打造各种具有产业优势的行业会展品牌和产品会展品牌。第四,推动便民消费。调整完善商业网点布局,实施城区和县城农贸市场

建设和改造;配套和完善社区的购物消费设施;完善对银行卡刷卡的配套支持政策,积极引导川菜产业标准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大力推进放心早餐工程。

(四)控制潜在通货膨胀风险

首先,运用多种货币工具,控制信贷增加的规模,提前防范国家货币政策给通货膨胀带来的潜在风险。其次,密切关注四川各项统计数据,建立我省通货膨胀的预警机制,对货币政策的潜在风险早期识别、预警和控制。第三,结合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可行的灵活的货币政策效应评价体系,做到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

(五)做好产业振兴与产业转移工作

首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同时考虑四川生态环境的可承载性,实现科学、有序、梯度转移。积极参与产业链分工,尽快解决四川原材料、能源类行业的产品库存积压问题。如:主动参与全国产业振兴规划,通过技术、产品、品牌、管理创新,推动产业链和产品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延伸。其次,继续积极发展服务业,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程度,及时建立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和产业环境。如:创新服务举措,提高服务效能,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完善农民工就业与大学生就业工作

针对农民工就业问题,首先,积极鼓励和扶持地方中小企业发展,最大限度吸收和稳定返乡就业的农民工。其次,与对口支援省份合作,建设规范的劳务项目输出制度和平台,最大限度的转移、安定灾后失地农民和失业农民。第三,将培训基金直接用于用工企业,针对企业生产销售需要,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建立农民工就业专项培训项目,将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充分结合起来,让农民工“回得来”也“出得去”。

针对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首先,拓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积极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创新大学生就业模式,真正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其次,加大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需求,增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实际需要,保障大学生创业过程的资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外部环境建设。第三,继续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锻炼,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鼓励大学生到村就业。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四)就业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四川受到特大地震灾害影响和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就业形势严峻。2008年末,四川省返乡农民工多达100多万,城镇失业人员13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高达9.5%。 2009年以来,在国家和四川省针对高校毕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及就业困难群体的政策支持下,四川就业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首先,就业人员数量增多。2009年6月末,四川省城乡就业人员达4755.6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15.6万人。其次,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平稳。2009年1~6月,全省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17.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5.8%。第三,大学生就业状况良好。截止6月末全省高校毕业生为27.6万人,签订就业协议的22万人,就业签约率达78.2%,完成计划目标任务的95.7%。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