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专题专练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专题专练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8:54:00

量滤液于小试管中,用KSCN溶液检验,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和滴瓶等,即③、⑧和⑩,故D不选。 11.下列图示对应的实验操作,不用于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图为分液装置,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故A不选;B.图为可配制溶液的容量瓶,不用于物质分离,故B选;C.图为过滤装置,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故C不选;D.图为蒸馏装置,可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故D不选。

12.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用玻璃棒引流,注意不能将玻璃棒接触容量瓶口,防止液面外流,故A正确;B.冷凝水方向错误,应下进上出,故B错误;C.酒精和水能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故C错误; D.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误。 13.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 ...

A.过滤 B.洗气 C.溶解 D.蒸发

【答案】B 【解析】

A. 为过滤操作,A正确;B. 洗气操作时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B错误;

C. 为溶解操作,C正确;D. 为蒸发操作,D正确;答案选B。

14.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配制100 mL 0.1 mol·L-1 硫酸溶液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分离水和酒精 D.制备并收集氯气

【答案】B

【解析】A项、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A错误;B项、由图可知,夹紧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能形成稳定的液面差,说明装置不漏气,故B正确;C项、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C错误;D项、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制备装置中缺少酒精灯等,故D错误。

15.从海带中提取碘,可经过以下实验步骤完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过程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烧杯、玻璃棒 B.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I+H2O2 =I2+2OH

C.检验碘单质时,可选用淀粉碘化钾试纸,若试纸变蓝说明海带中含有碘单质 D.分液时,先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再关闭活塞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答案】D

【解析】A.灼烧实验使用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用到的玻璃仪器为:酒精灯、玻璃棒,故A错误;B.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I-+H2O2=I2+2H2O,故B错误;C.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用淀粉检验碘存在,通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氧化性强于碘的气体,故C错误;D.分液时,先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再关闭活塞倒出上层液体,防止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故D正确。

16.通过海水晾晒可以得到粗盐,粗盐除还有NaCl外,还含有MgCl2、 CaCl2、 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某兴趣小组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①、⑤步骤的操作分别是溶解、过滤 B.实验过程中步骤④的目的是仅除去溶液中的Ca2+

C.实验过程中步骤⑦中的蒸发所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D.实验过程中②、④步骤互换,对实验结果不影响 【答案】A

【解析】A.由上述分析可知,①、⑤步骤的操作分别是溶解、过滤,故A正确;B.步骤④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a2+及过量的Ba2+,故B错误;C.步骤⑦中的蒸发所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故C错误;D.过程中②、④步骤互换,导致过量的钡离子不能除去,故D错误。 1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 B.硫酸铜结晶水含量测定时,需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 C.测定未知NaOH溶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需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 D.配制0.1 mol /L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答案】D

【解析】A.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时,只需将计算称量好的溶质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即可,A正确;B.晶体飞溅会引起误差,需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B正确;C.测定未知NaOH溶液浓度时,盛放标准酸溶液的滴定管要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以使滴定的酸溶液浓度与标准溶液浓度一致,C正确;D.容量瓶不能直接用来溶解、稀释溶液,H2SO4稀释时放热,热的液体不能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D错误。 1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发KCl溶液制备无水KCl C.用图3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D.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NH3 【答案】D

【解析】A.由于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若水中含有NaCl就可以减少氯气的消耗,同时还可以溶解HCl,因此可以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A正确;B.KCl是强酸强碱盐,加热不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可以用图2所示装置蒸发KCl溶液制备无水KCl,B正确;C.氯气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烧杯中的NaOH溶液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烧瓶,氯气进一步溶解、反应消耗,压强进一步减小,能够持续不断的产生压强差,因此可以用图3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C正确;D.可以用向NaOH固体中滴加浓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用碱性干燥剂碱石灰进行干燥,但是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的方法收集氨气,所以不能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NH3,D错误。 19.下列实验方法或数据合理的是 ( )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8g NaCl 固体

B.用25mL碱式滴定管准确量取22.00 mL的KMnO4溶液 C.用广泛pH试纸测出某盐酸溶液的pH为3.2 D.用10mL量筒量取7.50mL稀盐酸 【答案】A

【解析】A.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准确度为0.1g,可称取9.8g食盐,故A正确;B.量取高锰酸钾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故B错误;C.广泛pH试纸测定的pH值为整数,3.2是小数,所以不合理,故C错误;D.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准确度为0.1mL,所以量取7.50mL不合理,故D错误。 20.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答案】B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收集NO2气体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解析】A、乙醇的密度小于浓硫酸,混合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乙醇中,边倒边搅拌,若顺序相反则容易引起液体飞溅,故A不能达到目的;B、容量瓶上的刻度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胶头滴管垂直位于容量瓶的正上方,故B能达到目的;C、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故C不能达到目的;D、乙炔中的H2S等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应先通过一个盛碱液的洗气瓶将杂质除去,故D不能达到目的。 21.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如下: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量滤液于小试管中,用KSCN溶液检验,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和滴瓶等,即③、⑧和⑩,故D不选。 11.下列图示对应的实验操作,不用于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图为分液装置,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故A不选;B.图为可配制溶液的容量瓶,不用于物质分离,故B选;C.图为过滤装置,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故C不选;D.图为蒸馏装置,可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故D不选。 12.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用玻璃棒引流,注意不能将玻璃棒接触容量瓶口,防止液面外流,故A正确;B.冷凝水方向错误,应下进上出,故B错误;C.酒精和水能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