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SSD规范全
参数及注意事项符合WS/T367的规定并应遵循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适用于【不耐高温】医疗器械的灭菌。灭菌程序、参数及注意事项符合WS/T367 的规定并应遵循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 储存
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区。
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cm,离墙≥【5】cm,距天花板≥【50】cm。 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
环境的温度、湿度达到的规定时,使用普通棉布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d;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d。
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d;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d;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d。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d。 无菌物品发放
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和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应记录无菌物品【出库日期】、名称、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日期等。 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手工清洗时水温宜为【15~30】℃。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3术语和定义
可追溯traceability
【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rocesschallengedevice,PCD
【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称生物PCD。】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testsoil
【用于测试清洗消毒机清洗效果的指示物。】 大修majorrepair
注1: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大修如更换舱门、真空泵、压力阀、大型的管道、控制系统等。 注2:清洗消毒器的大修如更换水泵、清洗剂分配系统、水处理系统、加热系统、控制系统等。 4监测要求及方法 通用要求
应【专人】质量监测工作。
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应进行监测材料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及等的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自制测试标准包应符合WS/T367的有关要求。
应遵循设备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定期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 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备的检测:
a)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校验; b)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
c)干热灭菌器应每年用多点温度检测仪对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的温度进行【物理检测】。 d)低温灭菌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清洗质量的监测
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目测】或借助【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可定期采用的方法,如ATP生物荧光测定、蛋白残留测定等,对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效果进行评价。
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定期检测
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或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毒器应【停止使用】。清洗消毒效果测试指示物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清洗消毒器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改变消毒参数或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消毒质量的监测 湿热消毒
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监测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检测结是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
化学消毒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GB15982的要求。每次检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灭菌质量的监测 通用要求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植入物的灭菌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对特殊抗力的微生物,使用特定的灭菌程序时,如朊病毒污染器械的灭菌(134℃,18min),应使用相应的行监测。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化学监测法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根据化学指示物颜色或形态等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采用快速程序灭菌时,也应进行监测。有包装的,应将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包最难灭菌的部位;裸露灭菌的,直接将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法
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见附录A。
紧急情况灭菌植入物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作合格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遵循的规定。
B-D试验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
GB18278的有关要求。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干热灭菌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物理监测,监测方法包括与。温度在设定时间内均达到预置温度,则物理监测合格。5
化学监测法:每一灭菌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每一灭菌包内应使用包内化学指示物,并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对于未打包的物品,应使用一个或者多个包内化学指示物,放在待灭菌物品【附近】进行监测。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据其颜色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要求。 生物监测法应【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见附录B。
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监测(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低温灭菌的监测
低温灭菌方法包括【环氧乙烷】灭菌法、【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等。
通用要求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应对灭菌效果进行重新评价,包括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环氧乙烧灭菌的监测
1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生物监测法: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生物监测,监测方法见附录C。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过氧化氢浓度】、电源输入和灭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生物监测法:应【每天至少】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低温甲酸蒸汽灭菌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物理监测。详细记录灭菌过程的参数,包括灭菌温度、相对湿度、压力与时间。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生物监测法: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其它低温灭菌方法的监测要求及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5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