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干燥和蒸发习题集
非结合水:包括附着于固体表面的水分和大孔隙中的水分,此种水分与物料的结合力弱,其蒸汽压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相同,故除去较容易。 8.2.3.2 干燥速率
(1)恒定干燥条件:指干燥过程中空气的湿度、温度、速度以及与湿物料的接触状况都不变。
(2)干燥速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干燥面积上汽化的水分量,其表达式为
NA??(8-10)
式中:NA——干燥速率,kg水/(m2·s); A——干燥面积,m2; τ——干燥时间,s。
(3)干燥曲线:在恒定干燥条件下进行干燥实验,实验所得数据,以时间τ对干基含水量X作图,得到干燥曲线。
(4)干燥速率曲线:以干基含水量X对干燥速率NA作图,得到干燥速率曲线。干燥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① 预热段:这个过程的时间很短,在分析干燥过程中常可忽略。 ② 恒速段:在这一阶段中,物料表面充满着非结合水,物料表面的温度为空气的湿球温度,恒定不变,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此时,干燥速率取决于空气的性质和流动状况,与湿物料的性质和水分在物料内部的存在形式与运动情况无关。
③ 降速段:在这一阶段中,物料干燥速率逐渐降低,干燥速率主要取决于水分在物料内部的迁移速率,与物料本身的结构、形状和大小有关,而与空气的性质关系不大。在这一阶段,物料温度不断升高。若物料特性不同,降速段曲线形状不同。
④ 临界含水量:恒速段与降速段的交界点所对应的含水量,与物料本性、物料大小、气固接触方式、干燥介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8.2.3.3 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时间 (1)恒速干燥阶段
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为NA,c,则干燥时间τ1为
GCdX Ad??1?
(8-11)
式中:Gc——干物料质量流量,kg/h; A——干燥面积,m2;
GC(X1?Xc)ANA,c
X1——进干燥器的物料的干基含水量,kg水/kg干物料; Xc——物料的临界含水量,kg水/kg干物料。
(2)降速干燥阶段 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时间τ2
GC(Xc?X?)(Xc?X?)?2?ln[]?ANA,c(X2?X)
(8-12)
式中:X*——物料的平衡含水量,kg水/kg干物料; X2——出干燥器的产品的含水量,kg水/kg干物料。
(3)总的干燥时间:τ=τ1+τ2 8.2.3.4 干燥器
按照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对流干燥器、传导干燥器、辐射干燥器和介电加热干燥器。
常见的干燥器包括:气流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转筒干燥器、喷雾干燥器、厢式干燥器和带式干燥器等。 8.2.4 蒸发
蒸发:将非挥发性物质的稀溶液加热沸腾,使溶剂汽化、溶液浓缩得到浓溶液的过程。
8.2.4.1 单效蒸发的计算
连续进料时,已知加料量F(kg/h),加料组成x0(溶质的质量分数),加料温度t0(℃),要求将溶液浓缩到x1(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定加热蒸汽的压强为P0(Pa),冷凝器的操作压强为Pc(Pa),要求确定:
(1)水的蒸发量W(kg/h),或完成液的量(F-W)(kg/h); (2)加热蒸汽消耗量D(kg/h);
(3)蒸发器所需的传热面积A(m2)。
以上三项可分别由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传热面积计算式求出。 (1)物料衡算
因溶质在蒸发过程中不挥发,单位时间进入和离开蒸发器的数量应相等,故
Fx0?(F?W)x1
(8-13)
水分蒸发量为
W?F(1?(8-14)
完成液浓度为
x0) x1x1?(8-15) (2)热量衡算
对蒸发器作热量衡算,可得
Fx0F?W
DH?Fh0?WH'?(F?W)h1?DhW?Q1
(8-16)
式中:D ——加热蒸汽消耗量,kg/h;
H ——加热蒸汽的焓,kJ/kg; h0:原料液的焓,kJ/kg; H’ ——二次蒸汽的焓,kJ/kg; h1 ——完成液的焓,kJ/kg; hW ——冷凝水的焓,kJ/kg; Q1 ——蒸发器的热损失,kJ/h。
(H?) ?Q?DWh?W'H?(F?h 1 F?h Q 1)W0?(8-17)
或(8-18)
D?FcP0(t1?t0)?Wr'?Q1
r式中:t0 ——原料液的温度,℃;
t1 ——溶液的沸点,℃;
cP0 ——原料液的比热容,kJ/(kg·K); Q1 ——蒸发器的热损失,kJ/h; r ——加热蒸汽的汽化潜热,kJ/kg; r’ ——二次蒸汽的汽化潜热,kJ/kg; Q ——蒸发器的热负荷或传热量,kJ/h。
此式表示加热蒸汽放出的热量用于:①使原料液升温到沸点t1;②使水在t1温度下汽化成二次蒸汽;③热损失。 (3)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蒸发器所需的传热面积A根据传热速率方程计算:A?①总传热系数
用下式计算
dd?d11?0?Rsi0?0?Rs0? K0?ididi?dm?0Q K?t(8-19)
式中:K0——基于传热管外表面计算的总传热系数,W/(m2·K); di、d0——传热管内、外径,m; dm——传热管对数平均直径,m;
λ——传热管的导热系数,W/(m·K);
δ——传热管管壁厚度,m;
αi——管内沸腾给热系数,W/(m2·K); α0——管外蒸汽冷凝给热系数,W/(m2·K);
Rsi、Rs0——管内、外污垢热阻,m2·K/W。
但由于管内沸腾传热系数的数值受溶液性质、蒸发器的结构及操作条件等诸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