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新人教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8:41:53

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血管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成,血流速度最慢 3.针刺入的是静脉。选择静脉注射是因为多数静脉分布得比较浅,管壁比较薄,弹性较小,这些都有利于针的刺人。静脉中血液流向心脏,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针刺部位的上方用胶皮管捆扎起来的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向心流动,血管由于血液比较多而膨胀起来,从而便于针刺人。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知识与技能: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工作过程。 难点:

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由不同类型的血管和心脏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心脏为什么能够提供动力?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和认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请同学们尝试通过观察揭开心脏之谜。

二、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羊的心脏,借此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

师:请各组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注意按照科学观察的方法和顺序进行。

生:我们结合人体内脏图,了解到人的心脏位置和形状:心脏位于胸腔,两肺之间略偏左下,大小约和自己的拳头相当,形状类似平时人们画的心形,上面较宽血管多,下面稍尖。

师:(借助人的心脏模型)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是这样的,靠身体左侧(或右侧)的称为心脏的左侧(或右侧),同时同学们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能大致区分心脏的前后和左右。

生:通过观察剖开的心脏壁,有肌肉纤维,说明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所以,心脏可以收缩和舒张,也就是跳动,可以挤压血液,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师:看来只有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才能不断地推动着血液循环流动。

生:我们观察解剖的心脏,看到心脏是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而且发现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右是完全隔开的。

生:我们比较了心脏四个腔室的壁,尽管都是由肌肉组成的,但是厚度差别很大,最厚的是左心室,然后是右心室,心房的壁整体都不如心室厚。

生:是这样,老师,我们组观察的心脏没有剖开,用手捏心房和心室的壁感觉不一样,心房的壁感觉要薄得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结合人的心脏模型)同样是心脏的壁,但是厚度却不同,同学们试着结合肌肉的功能特点,作出推测,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生:肌肉能够收缩提供动力,肌肉越厚,收缩也就越有力量,腔室里面的血液获得的动力也越大,向前流动越远。心房壁薄,收缩力量小,血液流的距离不远,心室肌肉壁厚,收缩有力,血液流的距离远。血液流动最远的应该是左心室射出的血,因为左心室是四个腔室中壁最厚的。

5

毛细

生:我们分析认为,从心脏在人体中所处的自然位置来看,心房在靠上的位置,心室相对靠下一些,应该是心房的血液流向心室,血液从心室离开心脏流向全身,血液流回心脏进心房。所以心室的壁都比心房要厚。

师:实际情况是这样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推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提出探究的方案。

生:讨论。

师:如何判断与心脏连接的血管是哪类血管呢?

生:看血管壁的薄厚,外观直径相当的,壁厚,内径小的是动脉血管,壁薄,内径大的是静脉血管。

生:也可以通过已解剖的心脏,看心房、心室和外面的哪条血管连通,连通关系是“房连静,室连动”,然后在没有解剖的心脏对应位置找到相应的动脉和静脉。

师:很好,同学们不但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还善于总结规律。大家可以依据不同的方法判断并实际操作,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现。

生:在动脉血管与心室的连接处有瓣膜,这是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动脉里面的血液不能流回心室。所以,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

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也有这样只能单向开放的瓣膜,这是房室瓣。有了房室瓣,心室的血液也不会倒流回心房了。

师:这样看来,心脏内的各种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师:(展示课件,心脏收缩舒张的动画演示)位于我们胸腔内的心脏,从它的组成、结构,都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就像工作能力巨大的泵,保证了血液在管道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三、探究血液循环的途径 师:(结合人体血液循环图解,利用血液循环演示仪演示)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了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具体的循环路线,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循环模式图和讨论内容归纳、总结。

生:(开始结合课本进行分析、汇总)

生:我们从左心室出发,这里真可谓“铜墙铁壁”,四壁厚实。据考证,这里是“四座城池”最坚固的一处,果不其然,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出了城(左心室),来到主动脉血管,一路向前,好快呦。岔路不断,血管在不断分支,管道越来越细,前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到了极细的地方——毛细血管,更是慢极了。红细胞纷纷把携带的氧气释放出来,氧穿过只有一层细胞的血管壁就出去了,我们继续前行,管道逐渐变粗,经过上腔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

师:很好,介绍的很精彩。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补充……

师:同学们试着将这条旅行线路理顺一下,注意沿途“主要景点”以及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

生:先理沿途“主要景点”: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这条线路途经身体各处,范围大,称为体循环。这条循环主要目的是,把身体各部分细胞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送去,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师:我们请选择其他旅行线路的小组同学介绍他们的认识。

生:我们的旅行路线和前面几位同学的不一样,我主要介绍途经地点,我们小组从右心室出发,由于我们的目的地是肺,距离比较近,所以需要的动力相对小一些,右心室的壁与左心室相比要薄。出了左心室进入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同样管壁很薄、管径很细,血流速度很慢,在这里主要进行的是气体的交换。然后,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完成旅行,这称为肺循环。

生:由我来介绍中间发生的有关“事件”:肺作为呼吸的主要器官,大家知道,这里有大量肺泡,里面是含有大量氧气的新鲜空气。于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通过肺循环,使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师:这一小组介绍的条理清楚,目的明确。他们注意到分工合作,介绍各有侧重,很值得其他组借鉴。

师:大家是否注意到,两条循环路线途径不同,目的任务不同,它们有什么联系? 生:体循环回到右心房的血液,进入右心室,又进入下一次循环——肺循环,而且此时

6

血液恰好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通过肺循环血液变成动脉血回到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又作为体循环的出发点,送去的是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师:人体内的血液循环路线主要由两条组成: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组成了完整的血液循环,而且这两条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血液循环的进行保证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不断地将营养物质送到组织细胞,同时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出来。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位置、形状 二、结构和功能

血液流动的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1.

2.在肺循环中,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就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在体循环中,动脉血流经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肺泡毛细血管除外)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氧供细胞利用,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3.缺乏锻炼的人,心脏壁的肌肉不够发达,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不强,心脏每次射出的血量不够多,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只有靠加快心跳次数才能勉强满足机体的需要。

第四节 输血与血液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能说出人体的血量,并且能描述输血时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参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过程与方法:

观看案例图片,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2.进一步形成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重点:

1.ABO血型的类型。

2.输血原则、血量的关系。

3.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难点:

1.输血同血型的关系。

2.模拟“血型鉴定”实验。

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播放VCD碟片《白求恩大夫》片断。(学生观看碟片,沉浸在怀念白求恩大夫的氛围中。)

师:同学们,白求恩大夫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看了这一片段,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生:白求恩大夫主要是因为受伤得了败血症,再加上劳累过度而牺牲的,如果能及时输血,换血是不是就能挽救他的生命呢?

师:真不错,同学们,从你们所想的来看,你们将来肯定能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阅读无偿献血的宣传单,提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无偿献血?为什么要无偿献血? 2.献血前为什么要验血型、检查身体?

3.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血型?血型有哪几种?

4.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有什么要求?可以输入什么样的血? 5.有人说献血有损身体健康,对吗?

6.ABO血型除了用于输血之外,还有什么用途?

7.有人说“O型血是万能血”,为什么?有没有“万能受血者”?

师:好!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那么,下面就由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阅读教材或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究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四人小组开始探究,师巡视,指导后组织各小组交流。)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3个问题:可以通过鉴定血型来知道自己的血型,血型可分为A型、B型、AB型、O型。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1个问题:当一个人大量失血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输入血液时,会需要许多合格的血液,血液可挽救一个人的生命。通过无偿献血,可丰富血库血液含量,可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无偿献血就是不收报偿的献血,这是一个健康成年公民应尽的义务。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2题、第4题:血型不同,有时会发生凝结或输入致病因素,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要验血型,并检查身体是否健康,是否适宜献血。当一个人失血过多时,就要输入同型血,另外可以输入少量O型血。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5题:血液占一个人体重的7%~8%,一个人身体失血不超过400 mL,所丧失的成分可在短期内恢复,所以,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 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生:我们回答第7题:根据输血关系可以知道,O型血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给其他血型的人输血,因此称其为“万能血”;而AB型血的人除了接受同种血型的血,还可以少量地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所以可以称其为“万能受血者”。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6题:从电视上看,ABO血型还可以用于侦破案件和做亲子鉴定。 生:ABO血型还可以推测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比如父母血型都是A型,子女血型就可能是A型或O型。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血型、血量输出的关系已了解。实际上,除了ABO血型外,还存在一种和Rh因子有关的g血型,而且在进行输血时,还应进行交叉配血,如果你们想知道得更详细些,请大家回去查阅资料,下次上课时,请查到的同学给大家讲讲。血型鉴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过程,你们见过吗?是怎样做的呢?

师:你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呢?

生(兴趣极高,异口同声):想!师:有四个人因车祸受伤了,急需输血,现在要鉴定他们四个人的血型,以便确定输哪种血,请你们根据实验台上所给材料及投影片所展示的“血清与血型的关系”,小组合作,制订计划,鉴定出四人的血型,并确定应给他们输何种血。(用投影展示“血清与血型的关系”。)

(生兴趣很高,根据材料积极合作,制订方案,开始实验。师巡视,指导。生实验后,交流各组的实验设计、过程、结论,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师:好,各组的实验做得都很好,都能得出正确结论,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生命是宝贵的,能挽救他人的生命是一个人爱心的充分体现,如有需要,你愿意为挽救他人的生命而无偿献血吗?(组织学生进行“反馈练习”。)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血管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成,血流速度最慢 3.针刺入的是静脉。选择静脉注射是因为多数静脉分布得比较浅,管壁比较薄,弹性较小,这些都有利于针的刺人。静脉中血液流向心脏,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针刺部位的上方用胶皮管捆扎起来的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向心流动,血管由于血液比较多而膨胀起来,从而便于针刺人。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知识与技能: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