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需要答案 养禽与禽病防治

需要答案 养禽与禽病防治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4:37:51

症状:食料减少,饮水增加迅速衰弱;啄肛;下痢,粪便白色,常如牙膏样;死亡。病变:法氏囊炎:整个囊肿大,3~5倍;浆膜下黄色水肿;浆膜与粘膜面出血;囊的质地变硬、变脆(变性);囊内有乳白色渗出物。

肾:肿大,苍白,沉积尿酸盐。肌肉:胸肌、腿肌斑驳状条纹出血。

诊断:1.临床诊断: 抓住病理变化特征。2.实验诊断:琼脂扩散试验(AGP),亦可用于免疫检测。 防制:1.一般性的防制 2.免疫防制

免疫顺序 日龄 疫苗及使用方法

首免 3~5 有母源抗体,用中等毒力疫苗饮水 无母源抗体,用温和型疫苗饮水 二免 10~12 用中等毒力疫苗饮水

三免 25 必要时,可加强一次中等毒力饮水

种鸡在产蛋前1个月用油乳灭活苗,肌肉注射一次,2周后补充注射一次。

习题27

简述产蛋下降综合征的病原、临床表现、典型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 【减蛋综合征 EDS-76】p14

1.概念是由EDS-76引起产蛋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3.特征母鸡群在产蛋率达高峰值的50%时突然下降。卵巢萎缩,输卵管发炎。

二、病原学特点1.分类:EDS-76V属于腺病毒科Ⅲ群腺病毒。2.血凝性:无。3.培养:鸭胚、鹅胚(鸡胚中生长不良)。4.抵抗力:较强。5.血清型:1个。 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症状:(一般发生在产蛋率达到峰值约50%时发生)。患鸡初期沉郁、减料、下痢;随之卵壳褪色、薄壳、软壳至无壳;同时卵的产量突然下降,降5~50%;蛋的质量亦发生变化(蛋白水样,蛋黄色淡或带血);

产蛋下降时间可持续4~10周,其后陆续回升,但难再形成高峰。

病变:卵巢萎缩;输卵管萎缩,粘膜充血,发炎;还可能出血肠炎或肺炎。

四、流行病学特点1.易感动物:鸡。鸭、鹅为自然宿主,但近年来对发生大幅度降蛋的蛋、种鸭群,可检出较高滴度的EDS-76抗体。 2.发病品种和日龄: 临床发病只见于鸡,尤其是产褐色蛋鸡,青年母鸡在临产特别在产蛋峰期前易感染和发病(生殖器官在性成熟后更适合病毒增殖);雏鸡可感染,但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血清中也检测不到抗体,只有至开产以后血清才转为阳性(在雏鸡阶段,病毒一般难于繁殖。)。3.传染来源:病鸡、带毒鸡、带毒的水禽及带毒的禽胚源的疫苗均可成为传染来源。 4.传播途径:主要为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

五、诊断1.临床诊断:注意产蛋下降的时间、蛋壳的变化和输卵管的变化。2.实验诊断:HI试验。 六、防制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从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接种等方面进行防制。 1.一般性防制措施:防止从病群引入种苗;避免鸡鸭鹅混饲;尽量采用SPF禽胚源疫苗。

2.免疫防制:疫苗:减蛋综合征油乳灭活苗。免疫程序和方法:首免,开产前2~4周,注射减蛋综合症油乳剂灭活疫苗0.5~1mL/只(肌注);二免,产蛋中期可补强一次1~1.5mL/只。3.发病时的措施:发病时可紧急接种,配合饲喂抗菌药物及多种维生素(如鱼肝油等)等。

习题28

简述禽痘的病原、临床表现、典型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 【禽痘 AP】p17

概念: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鸟类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特征:在皮肤、粘膜甚形成痘斑。病原特点:1.分类:禽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在临床上较常见的有鸡痘病毒、鸽痘病毒、鹌鹑痘病毒和火鸡痘病毒等,相互之间抗原性各不相同。2.血凝性:无。3.分布:在患禽的痘疹中存在大量病毒。4.抵抗力:该病毒特别耐热,耐干燥,但1%烧碱、1%醋酸可于5分钟内灭活本病毒。5.培养:在9~11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增殖,并在尿囊膜上形成明显的痘疹。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潜伏期4~50天,按病禽症状、病变的特征可分为4个型。1.皮肤型:在头冠、肉髯、眼睑、喙角等无羽毛部形成绿豆至黄豆大小、黄色或灰黄色,凹凸不平,干硬结节样痘疹。 2.粘膜型:主要在口腔、咽喉和气管等部位的粘膜表面形成一种黄白色的小结节,融合后形成一层干酪样假膜覆盖于粘膜表面,常引起家禽呼吸和吞咽障碍,严重时使病禽窒息死亡。3.混合型:在皮肤与粘膜同时形成痘疹。4败血型:皮肤、粘膜形成痘疹,且病毒向全身扩散感染,导致病禽沉郁、废食、下痢、死亡。 诊断要点:根据临床检查可以较为明确诊断。

防制1.应注重做好环境卫生与灭蚊工作。 2.而防制的可靠方法是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鸽:应用鸽痘弱毒疫苗刺种,在5日龄、15日龄各刺种1次。鸡:常使用汕系鸡痘弱毒疫苗刺种,于1日龄、15日龄各刺种1 次。以后,成年鸡群可每年春秋季各刺种1次。 在发病禽场,可考虑用本场强毒苗刺种。

习题29

简述鸭瘟的病原、临床表现、典型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 【鸭瘟 DP】p7

概念: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特征:肿头流泪,软脚下痢,呼吸困难,体温升高。消化道出血、坏死、溃疡。肝脏出血、坏死。

病原特点:1.分类:DPV属疱疹病毒科2.血凝性:无。3.培养:鸭胚绒毛尿囊腔。4.分布:全身。5.抵抗力:较强,常用消毒药物有效(如石灰乳)。6.血清型:一个。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症状:肿头(部分病鸭);流泪(可见“眼镜”);软脚,下痢(黄绿色);体温(43.5℃);呼吸急促。病变:口腔、食道、泄殖腔形成黄绿色或褐色假膜(假膜脱落可见出血、溃

疡。)。肝脏表面坏死,伴随出血(坏死灶为灰白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出血常发生在坏死灶中央或周边,有时全部红染。)。肠道、心脏、肌肉、脂肪等均可能出血。 诊断:1.临床特征2.鉴别诊断 与流感鉴别:

鉴别项目 鸭瘟 流感

肿头 部分病例 多数病例且更严重 流泪 有 不仅流泪且流血 肝脏病变 坏死和出血 一般仅为出血 食道、泄 黄绿色或褐色 灰白色小点 殖腔伪膜 ,较大面积 ,条纹为主 皮下水肿 较轻,个别 较严重,普遍 防制:1.一般性防制措施。 2.免疫防制措施 鸭:

首免 15~20日龄 0.5头份/只。 二免 30~35日龄 1头份/只。 三免 产蛋前 2头份/只。 以后每年2~3次,发病时可紧急接种。

被动免疫效果不确切,因本病属于细胞免疫为主。

鹅:其免疫方法与鸭相同,但剂量依次为10,15,20~25头份/只,紧急接种时最少要用20头份/只。

习题30

简述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临床表现、典型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 【鸭病毒性肝炎 DH】p13

概念: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特征:意识紊乱,频频抽搐,角弓反张。肝脏呈斑点状出血,胆囊肿大,颜色变浅。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症状:(潜伏期1~4天)患雏鸭病初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废绝;半天~1天后即表现扭头,转圈,抽搐,死亡;死后常保持角弓反张,两腿向后伸直张开的死征。病变:其病理变化是肝肿胀,脆弱,黄褐成暗红色,表面斑点出血,或如刷状。胆囊肿大,胆汁草青色。 诊断:1.临床诊断2.实验诊断:病原分离和鉴定。

防制:1.一般性防制:从健康群引进种苗,育雏期间注意场地和水域的卫生。 2.免疫防制 成鸭:

首免,产蛋前半个月,肌注1~2头份; 二免,产蛋中期,再肌注2~4头份。

雏鸭:出壳后1天龄(无母源抗体)或7天龄皮下注射1头份。

在疫区可采用1~2日龄皮下注射高免卵黄液或血清作被动免疫1~1.5mL/只。

习题31

简述禽沙门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典型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

禽伤寒(FT)

概念: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鸡鸭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

特征:黄绿色下痢,肝脏肿大,呈青铜色。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症状:雏鸡症状类似于白痢;中鸡和成鸡白痢相似,由于肠炎及肠中胆汁增多,粪便呈黄绿色。病变:雏鸡:类似于雏鸡白痢;中成鸡:急性发病肝脏充血性肿大,色变红,表面可见灰白色粟粒状坏死点,胆囊充斥胆汁膨大;亚急或慢性,肝脏变成淡绿或古铜色,质脆,并有散在灰白色坏死点;脾、肾充血性肿大;产蛋鸡还有类似白痢的卵巢炎,腹膜炎等。诊断:1.临床诊断2.实验诊断:病原分离和理化特性鉴定。平板凝集试验。防制:参见鸡白痢。

习题32

简述鸡白痢的病原、临床表现、典型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 【鸡白痢 PD】

概念: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感染。

特征:小鸡衰弱,下白痢,发病急,死亡快。肝脏表面有雪花样坏死灶,肺脏形成灰白至灰黄色坏死性结节。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症状:1.雏鸡:病雏出壳后数天陆续发病;表现沉郁,松毛,畏冷,废食,下白痢,肛门常被白色糊状粪便堵塞,喘气;2~3周龄内达死亡高峰,常可达40~70%。 2.中鸡 常呈急性败血症经过;沉郁、废食、下痢、死亡。3.成鸡: 鸡群陆续或零星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冠髯苍白,“垂腹”,下痢的病鸡;有时零星出现死亡;鸡群生产力下降。 病变:1.雏鸡:1周龄前后病死雏鸡脐孔愈合不良,卵黄吸收不良。日龄稍大病死鸡见肝脏稍肿大,表面有“雪花”样坏死灶;肺脏形成灰黄色结节;心肌灰白色肉芽肿;盲肠可能有栓状“肠芯”;此外还可能出现肾肿大苍白,脾肿大坏死,关节肿大等。 2.中鸡:其肝脏肿大明显,黄泥色,易碎;肝被膜破裂大出血,形成腹腔积聚血凝块。3.成鸡:卵巢炎,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

流行特点:1.易感动物:主要侵害鸡和火鸡。2.发病日龄: 2~3周龄内雏鸡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中鸡偶然亦可暴发高死亡率的疫情,成鸡主要是隐性或慢性感染。 3. 传染源:病鸡、带菌鸡与带菌种蛋是主要传染源。4.传播途径:典型的经卵垂直传播疾病(通过带菌中蛋传染是最通常的传播方式),亦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5.其它因素:饲养的环境卫生,应激因素对本病的流行具有重要的影响。诊断要点:1.临床诊断:抓住特征。2.实验诊断:鸡白痢平板凝集试验。病原分离和鉴定。

防制:防制原则:切断本病垂直传播的各个环节。1.推荐措施:(1)定期采用血清凝集反应对种鸡群进行检疫,剔出带菌者。。(2)注意切断传染源,防止沙门氏菌感染。3)加强育雏的饲养管理,减少不良刺激,保证育雏期的温度湿度、环境卫生、通风良好、饲养密度适当。2.药物防治: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投喂,可改善病情和防止本病扩散。常用药物有庆大、氯霉素、痢特灵、喹诺酮类、壮观霉素、磺胺二甲嘧啶等。3.微生态制剂:利用促菌生、调痢生等微生态制剂,利用生物竞争排斥的现象预防沙门氏菌病。4.中草药:大蒜等。5.免疫接种:在一些阳性鸡群,可考虑试用本场分离菌制成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习题33

简述禽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典型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

禽大肠杆菌病 】p23

概念:是由某些致病血清型或条件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禽类不同疾病的总称。

特征:本病的特征是病型众多,临床上常见的病型有:大肠杆菌性胚胎病与脐炎、败血症、母禽生殖器官病等。病型众多,症状特征各有不同。剖检常可见到纤维素性(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炎症;眼炎、脑炎、关节炎、肠炎;脐炎;生殖器官炎症;肉芽肿。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家禽在感染大肠杆菌后,在临床上可表现不同类型的疾病。

1.大肠杆菌性胚胎病与脐炎 症状:引起胚胎在出壳前后死亡,出生后1~3周龄发病。病变:1周龄前后死亡者,脐孔愈合不良,卵黄吸收不良;稍大日龄死亡者,可见纤维素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2.大肠杆菌败血症 症状:其症状与鸡白痢相似,多发生于中禽;病鸡:张口呼吸,有罗音,拉黄白色或黄绿色粪便。病鸭:下痢严重,粪便黄绿、稀薄。病禽脱水严重。病变:表现为严重的纤维素性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3.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 症状:与成鸡白痢相似。发生于产蛋期母禽(俗称蛋子瘟),病禽精神萎顿、废食,肛门周围羽毛上沾着蛋白或蛋黄状物。病变:病禽病变上除具有败血症外,还有明显的卵黄性腹膜炎、卵巢炎、输卵管炎。丧失生产能力。4.眼炎型 症状与病变:病禽眼前房、结膜炎、失明。5.脑型 症状:禽嗜眠,扭头等神经症状(多见于成鹅)。病变:额骨内板骨质炎、脑膜脑炎。6.关节型: 症状与病变:病禽表现肿胀,跛行;关节炎,滑膜炎。

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和日龄:各种禽类和各日龄均易感染发病。2.传染源:病禽和隐性感染禽。3.传播途径:病原常存在于正常禽肠道及外界环境中,环境中的病原在适当的温度和一定湿度下就能大量繁殖,成为永久性传染来源,能垂直传播,亦可经呼吸、消化道等途径水平传播。4.发病条件: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性,当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有应激因素等原因存在的条件下,机体内的大肠杆菌会大量繁殖引起动物发病。5. 合并感染:常与其它病合并或继发感染。

诊断1.临床诊断2.实验诊断(见实验课)3.鉴别诊断 同鸡白痢鉴别

习题34

简述禽霍乱的病原、临床表现、典型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 禽霍乱 Cholera】p19

概念: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等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特征:最急性型,常见患禽“闪电式”死亡;急性病禽的肝脏有特征性坏死点,全身出血性败血性变化。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本病按程的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1.最急性型:症状与病变:多呈暴发,在本病的初期,感染禽“闪电式”死亡,常无明显病变。

2.急性型:症状:病禽呼吸急促,肉髯发绀,沉郁废食,腹泻流涎,1~2天死亡。病变:剖检见肝脏表面有灰白色,针头大小边缘整齐的坏死点;心包积液,心冠脂肪及心内膜外膜出血;肺出血,水肿;十二指肠粘膜成片出血呈“红布样”;脾脏坏死,腺胃出血等病变。

3.慢性型 症状与病变:慢性型患禽表面关节内髯肿胀,生长缓慢。 诊断:1.临床诊断2.实验诊断 血液琼脂分离镜检和人工发病.

防制:总体原则: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尽量避免应激因素的刺激;注重日常的清洁工作和消毒,采取综合防疫措施,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关键。1.对不常发病的区域,偶然发生,采用药物治疗,并彻底消毒。2.对于常发病区域,除应用药物防治外,尚有赖于疫苗的免疫接种

习题35

简述鸡葡萄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典型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 【葡萄球菌病 】p26

概念: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鸡和其他鸟类的各种疾病总称。

特征:可导致急性败血症型(浮肿性皮炎型)、脐炎型、慢性关节炎型、眼型及其它病型。以渗出、出血、溶血、化脓性炎症为病理变化特征。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因家禽的日龄和发生本病的诱因不同,可表现下述1种或几种症状或病变。脚垫肿、足趾肿胀、足趾部龟裂,化脓渗出;关节肿胀(常见于肘关节、跗关节)关节腔积脓,附近腱鞘增长,发生炎症;浮肿性皮炎:被毛脱落,皮下水肿,皮肤破溃,渗出,出血,溶血,化脓;脐炎,雏鸡腹部皮下水肿出血,脐孔愈合不良;全身性败血症,除上述病变外,还可见皮下广泛性出血,水肿,溶血,肺出血水肿,肝脏土黄色,并有斑点状出血,心包、腹腔有粉红色渗出液等。患禽急性发病,死亡; 诊断:1.临床诊断2.实验诊断:病原分类和鉴定。

防制:发生本病时,应迅速改善环境卫生,保持场地、栏舍、笼具的光滑平整,减少体表的损伤;使用0.3%过氧乙酸作带禽消毒,每天1~2次,连续一周;同时使用青霉素,庆大等敏感药物全群注射1~2次,四环素拌料,连用1周。预防本病可试用I、IV型油乳灭活苗。适时接种鸡痘疫苗,防止鸡痘发生。

习题32

简述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临床表现、典型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

搜索更多关于: 需要答案 养禽与禽病防治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症状:食料减少,饮水增加迅速衰弱;啄肛;下痢,粪便白色,常如牙膏样;死亡。病变:法氏囊炎:整个囊肿大,3~5倍;浆膜下黄色水肿;浆膜与粘膜面出血;囊的质地变硬、变脆(变性);囊内有乳白色渗出物。 肾:肿大,苍白,沉积尿酸盐。肌肉:胸肌、腿肌斑驳状条纹出血。 诊断:1.临床诊断: 抓住病理变化特征。2.实验诊断:琼脂扩散试验(AGP),亦可用于免疫检测。 防制:1.一般性的防制 2.免疫防制 免疫顺序 日龄 疫苗及使用方法 首免 3~5 有母源抗体,用中等毒力疫苗饮水 无母源抗体,用温和型疫苗饮水 二免 10~12 用中等毒力疫苗饮水 三免 25 必要时,可加强一次中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