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泉州市2017届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试卷语文(一)及答案
泉州市2017届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试卷(一)
语 文
(本卷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学校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D.“天眼”加引号表引用,“天宫”加引号表强调,两个引号都可以删除。
(2)仔细揣摩上下文内容,补写①②空缺处的句子,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划线句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抄在横线上。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5分)
渔家傲 李清照 1. 古诗文默写。(12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2)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 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这首词用“______”“______”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
(4)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2分)
(5)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 下列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6)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A.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想象丰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 (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化静为动,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写出潼关的
B.“路长嗟日暮”表现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情怀。 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8)《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傍晚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D.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隐含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的_______________。
向往。 2.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题目。(8分)
(二)阅读甲乙丙三文段,完成5—8题。(16分)
2016年是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这一年的中国,闯关夺隘,奋然前行。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障碍面前, ① ;困惑面前,我们清醒坚定,勇毅笃行。这一年的我们,昂首阔步,从容自信。从亚投行开业到G20杭州峰会举办,我们的主张掷地有声;从中国“天.眼”遥望星辰到神舟升空造访“天宫”,我们的创造举世zhǔ mù;从庆祝建党95周年到十八届六中全会部署全面从严治党,我们的初心始终如一;从纪念长征胜利到中国女排惊艳里约, ② ;从建立五大战区到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我们的改革蹄疾步稳。
(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掷地有声”的“掷”读音是“zhì”,“ zhǔ mù”对应的词语是“瞩目”。 .. B.文段中“始终如一”如果改为“始终不变”,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
C.文段主要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2016年所取得的成绩。
1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教学相长》)
【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丙】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
5. 请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一 人 虽 听 之 一 心 以 为 有 鸿 鹄 将 至 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6.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 不知其旨 ( ) (2) 然后能自反 ( ) .. (3) 未尝稍降辞色 ( ) (4) 非然也 ( )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三个文段都涉及学习,【甲】文强调学习要______________;【乙】文强调学习要尊
敬老师,虚心求教;【丙】文强调学习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9一11题。(12分)
人们为什么对香情有独钟
①为什么几千年来人们对香情有独钟呢?
②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人是天地整体中的一部分。一个真正健康的人,是能与万物相合,“性”和之于天,顺之于道。顺道者,喻之为有德。欲到达人天相合,先要追求自身的完善,即“性命相合”,相合才有强壮的身体和圆融的智慧。注重本性修养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故孔子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而喜香是人的本性,“如木之向阳,蝶之恋花”,香恰是滋养本性、修炼品德的食粮。道德高尚之人具有化育万物之功,泽惠于众生,行不言之教而功成,恰似一炷馨香,燃尽自己,播撒芳香而无求。
③可见,香道是中华文化的脉,因为它使立己达人的这种民族主流思想得以延续、拓展,从而孕育出了清正、含蓄、健康向上的民族品格,孕育出了与之契合的诗词文章,琴棋书画以及恬淡儒雅的生活情调和生活节奏,形成了独立于世界的、特有的,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哲学文化体系。
④焚香也是为了获得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降服人的躁欲心火,使人安静,使人
喜悦,启迪人的才思灵感,使人在静谧和谐的环境里完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格塑造。正心正行,为社稷民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⑤林清玄先生说:“焚香是最奇怪的,不论何时,只要看到一炷香,心灵就有了安定的力量。”即便是帝王,在接受朝见之前,也要有侍香内官二人,各捧香炉先于帝王进入殿内,安放香炉于香案后,同时焚香,再有专人将炉盖盖好调正,司礼官高唱“安定了”,此时帝王方可落座。安定的是什么呢?是社稷江山,是躁火难降的人心?
⑥焚香还是古人抑制霉菌、驱除秽气的一种方法。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焚香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即运用植物熏蒸法治疗各种疾病。远古时代,先民就发现了香药草植物能够影响人体身心健康的奥秘,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结核病。现代流行的药枕之类的保健用品,都是这种传统香味疗法的现代版。
⑦先贤们认为焚香是培正念、辅正行最便捷有效的形式,即如黄庭坚所言:“险心游万仞,躁欲生五兵。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可能正是一代代洞彻天地生化之理的先贤们,时时调整着民族发展的航向,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馨香永续这一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
9. 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不懈追求自身的完善,才可能拥有强壮的身体和圆融的智慧,才可能到达人天相合的境界。
B.香道是中华文化的脉,它孕育出清正、含蓄、健康向上的民族品格,恬淡儒雅的生活情调和生活节奏。
C.德高之人如一炷馨香,燃尽自己播撒芳香,为社稷民生,为实现理想抱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中国香道是世上独有的、延绵不断的哲学文化体系,也是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馨香永续的世界奇迹。
10. 简要概括人们对香情有独钟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起到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22分)
2
我的文化基因 颜纯钧
①第三次走进五店市,内心里最为期待的,还是那个门面并不起眼的南音馆。 ②和朋友的畅聊中,不知不觉来到了门口。三三两两往里走,耳边传来袅袅乐音,心里先沈是一颤。在第一排抢到了座位,抬眼望去,面前的四个女孩都是古妆淑女打扮,一样的面容肃然、正襟危坐。耳边听到的还是细细的声线、幽幽的行腔,就有那种久违了的感觉。
③渐渐地,身后竞有几个男声开始跟着哼唱,那应该是本地游客听到了熟悉的旋律,情不自禁就加入进去。尽管心里也蠢蠢欲动,但我还是忍住了。我只是微微闭上眼睛,让耳朵全神贯注;这无比享受的片刻,应该是物我两忘的境界。
④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于是不舍地离座,跟着同行的友人鱼贯而出。孙绍振先生的太太在一旁笑着说听不懂,他马上反驳说,这不是要你听懂的,你听着就是;然后说起先前在上海听苏州评弹的情景,也是听不懂,也是很好听。
⑤南音是这样一门艺术,它存活于历史,离生活很远。你长年累月可能都不会想起它,更不会唱起它。它却依旧牵牵绊绊,不时在你心口揪一把、撞一下。在这小小的南音馆,你走进去.又走出来,你终究还是和它邂逅,于是跟它有关的一切又全都回来了。
⑥我一边跟队伍往前走,一边思索着自己对南音的这种奇妙感觉。很陌生,又很熟悉,说不上是什么发烧友,一旦听到了还是照样荡魂摄魄。仔细想来,其实在青少年时代,在老家安海,可以肯定的是我从未专门学过南音,也从未打心底里特别喜欢过南音,更谈不上对南音达到多么痴迷的程度。小学起,我吹过笛子,拉过二胡,学过小提琴和手风琴。我从小的音乐爱好都很现代,甚至很西方。南音究竟是怎样进入我的生活的,我至今不得其解。它潜得很深,轻易不露出面容,偶尔打个照面,却依旧直达内心的深处。
⑦曾经,在一个夕阳如血的傍晚,我坐在电脑前码字,没来由的脑海里突然响起一个南音的乐句:“孤凄闷,(郎当)入绣房……” 我大吃一惊,刚凝视屏息,不料下面的
乐句竟像开闸的水一般哗哗流出来了:“……房空清静,床空席冷,闷煞人。昨冥(于)一梦,梦见是阮三哥(于)情人……”一时,我竞无以名状,想着这首经典的《孤凄闷》,怎么就能藏得那么深.怎么就在这时蓦然间跳上心头?我极力去追忆,自己是在什么时候,又在什么情景下学过这首《孤凄闷》的,终究还是一无所获。但是,《孤凄闷》这开头的几句,让我相信自己和南音是确曾结过缘的。
⑧在记忆中,印象更深的其实不是南音本身,而是和南音有关的人,我身边的人。第一个当然就是父亲。他早年远渡重洋,到菲律宾谋生。背井离乡,孤独寂寞,很自然就加入了当地华侨的南音社。父亲晚年得了癌症,回乡疗病,平日里总是躺在客厅的帆布椅上,素面朝天,两条腿架得高高的。无聊之际,就唱南曲。
⑨还有一个就是我的堂叔了。他面容白皙、短发直立:身材瘦高。以前在老家,夏天的月夜,经常会听到堂叔在隔壁用洞箫吹奏南曲,都是一般的幽远绵长,听着让人惆怅艮久。月光洗白房间,洞箫声声入耳,宛如有一个古老的意境,像纱幕一般悄悄垂落,把我笼罩其中。
⑩我终于明白,《孤凄闷》是怎么学会的也许没那么重要。关键的是,我曾经生活在熟悉南音,热爱南音的环境和亲人身边。南音在我这里不是以知识体系的形式存在的。面对它时,它是有形的,少女、乐手、响板、洞箫、琵琶,声情并茂,让你迷不知其所之。南音不只是南音,南音是和故乡、故人紧连在一起的,是和高甲戏、“砖仔厝”、“蚵仔煎”紧连在一起的。它们共同合成晋江人那一道醇厚而隽永的生活滋味。即便我已经远离了故土,选择了把电影这种来自西方的,更具现代色彩的艺术当做一生的事业,但终究,还是绕不过南音,无法从生活中,从情感的记忆中把它抹去。它一直就在那里,它是生命的一部分,它是我之所以为我的文化基因。
(选自《泉州晚报》,有删改)
12. 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6分)
在五店市的南音馆,和友人一起欣赏南音表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写内心最期待南音馆,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
B.第⑦段。“不料下面的乐句竟像开闸的水一般哗哗流出来了”写出我对南音的痴迷。
C.第⑨段从听觉、视觉的角度表现南音的幽远绵长,营造出古雅优美的意境。 D.本文以听南音为缘起,引出回忆,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热爱与怀念。 14. 第④段为什么要写孙绍振夫妇的谈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品析语言。(6分)
(1)耳边传来袅袅乐音,心里先就是一颤。(从加点词的角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却依旧牵牵绊绊,不时在你心口揪一把、撞一下。(从修辞的角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为什么说南音是“我”的文化基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废旧饮料瓶DIY小飞机图解教程
【材料二】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都会举行,内容涉及数学(MA)、物理(PH)、化学(CH)、微生物学(MI )、环境科学(EV)、生物化学(BI )、工程学(科技发明)(EN)、动物学(ZO)、植物学(BO)、医药与健康(ME)、地球与空间科学(ES)、计算机科学(CS)、 社会科学(SO)等13门学科。近5年学生参赛在各学科的获奖(含一、二、三等奖)比例:分布如下:
【材料三】青少年科技素养需要“深度培养”
时下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普遍欠缺。该如何培养?在中青报的调查中,参观科技馆、参加科普兴趣班、玩科普游戏是主要形式。事实上,参观科技馆并非高质量的培养,
所需材料:乒乓球、1.用剪刀在瓶盖上戳2.将瓶子如围剪下,3.将吸管如图剪塑料瓶、吸管、钉一个洞,备用。 书针、珍珠头针
作为机身,直径与乒乓成5根小吸管。 球的直径相同,再剪下一条宽1cm的塑料片。
不少科技馆展品陈旧、设施老旧、“伤痕累累”,科普效果大打折扣;而科普兴趣班,环顾现实又有几家?玩科普游戏,则让游戏性和科普性很难平衡,不少科普游戏只是披着科普的外衣而已,孩子容易沉迷。
反倒是做科学模拟仿真实验、参加科普知识竞赛、看科普读物等,才可能是高质量的科学素养培养方式,却不占主流。为何不能占流?因为单凭家长的力量难以办到。要提高针对青少年开展的科学素养培养的广度、深度和力度,科技部门应充分发挥智库与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公共科普服务能力;教育部门与学校则要抛弃“重主科、轻科普”的陈旧思想,想方设法,努力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4.将两根同等的弯吸管与准
机翼就搞定啦!
6.塞上乒乓球,组合上
备好的塑料片用钉书针组合5.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做成起落架。直线吸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珍珠头针制成“十”字形,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一根吸管塞进瓶盖洞中。
17. 阅读以上四则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3分)
A.在制作小飞机的过程中,制作机身的材料可以用废旧的塑料瓶,也可以用废旧的玻璃瓶。
B.小明用废旧饮料瓶制作小飞机模型,参加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其所属的学科是社会科学。
C.科学模拟仿真实验能有效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当今学校开展科学活
4
动的主要形式。
D.“深度培养”青少年科技素养,需要科技部门和教育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推动。
18. 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充出材料一制作小飞机的第5个步骤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材料二的图表,揭示了什么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5分)
20. 请将相关内容用线连起来。(3分)
宋江 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
林冲 醉打蒋门神发配恩州 武松 怒杀阎婆惜发配孟州 21.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2分)
我机械地脱下婚礼服,换上昨天我要最后一次穿戴的呢袍。现在我开始思考了。在此之前,我只是听,只是看,只是动——由别人领着或拖着,跟上跟下——观看事情一件件发生,秘密一桩桩揭开。而现在,我开始思考了。
选文中的“秘密”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作文(60分)
22. 作文。
只要你想。你就必须去做。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年轻人,我们必须拿到这个时代的话语权,才能去展示我们的梦想。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害怕去做……我们是年轻人,如果你不做,你就不配做年轻人。你现在不做,等你老了一定会后悔。
请根据以上材料或叙写经历、见闻,或谈谈自己的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5
泉州市2017 年届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 分)
1. (12 分)(1)无为在岐路 (2)夜泊秦淮近酒家 (3)安得广厦千万间 (4)山岛竦峙 (5)会挽雕弓如满月 射天狼。 (6)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6)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7)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每空1 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 分,扣完该空分为止)
2. (8 分)(1)(2 分)D (2 )(4 分)示例:①动真碰硬,披荆斩棘 ② 我们的精神,薪火相传(3 ) (2 分)2016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 二、阅读(70 分) (一)(5 分)
3. (2 分) “接”“连” 4. (3 分) C (二)(16 分)
5.(2 分)一 人 虽 听 之 /一 心 以 为 有 鸿 鹄 将 至/ 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6.(4 分)(1)味美 (2)反省 (3)减,减退 (4)这样
7.(6 分)(1)(3 分) 因此学了才知道不足,教了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 (2)(3 分)因此我虽然愚笨,最终还能够有所收获。 8. (4 分)自我反省 专心致志 (三)(12 分) 9.(3 分)D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