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六单元测试
第一部分(1-6题 22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5分) (1)赤日炎炎似火烧,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平生我自知。 (3)欲识他年分鼎处,___________。
(4)小园几许,收尽春光。_____,_____, 。 (5)爱上层楼。___________。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空1分,共4分) (1)说兄长两次亲往拜谒( ),其礼太过矣。 ..(2)丫鬟们知他要撮弄( ) 刘老老,便躲开让他。 ..(3)世先生同在_______(sāng z?),一向有失亲近。
(4)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_______(guō zào)!”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嗔怪 侥幸 筵席 如雷贯耳 B.逞能 星宿 促狭 箪食壶浆 C.腼腆 疏懒 盘缠 矛塞顿开 D.作揖 愧赧 发怔 不省人事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3分)
1
①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 ②⑤①③④ B.③①②④⑤ C. 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④①③
6.某初中学校在校学生有关“阅读”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5分)
材料一 课外阅读
材料二 语文学困生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①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2分)
②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仿照示例写一句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3分) 活动:
仿写示例:读书犹如揽胜,山川之,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 仿写: 。
第二部分 (7—22题 38分)
2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完成7-8题(5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____”和“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对比。(2分)
8.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10分)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臵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 李广将军传》,有删改)
9.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行十余里,广佯.死(佯:假装) B.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暂:暂时)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带领) D.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陈:通“阵”,阵地)
3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B.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C.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D.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
B.李广爱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 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 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鞭马南驰数十里
②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9分)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①”。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