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检测(含解析)
选项C不正确;Na2CO3溶液呈碱性,铝片在碱性溶液中与OH反应,生成偏铝酸根,2Al+2OH+2H2O=2AlO2
-
--
+3H2↑,AlO2和HCO3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选项D正确;答案选C。
--
8.(北京市市昌平区2019届二模)下列解释工业生产或应用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刻蚀铜电路板:2Fe+Cu=2Fe+Cu B.Na2O2用作供氧剂:Na2O2+H2O=2NaOH +O2↑ C.氯气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 +H2O D.Na2CO3溶液处理水垢:CaSO4(s)+CO3【答案】B
【解析】FeCl3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2Fe+Cu==2Fe+Cu,故A正确;Na2O2用作供氧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Na2O2+2H2O==4NaOH +O2↑,故B错误;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 +H2O,故C正确;Na2CO3与硫酸钙发生沉淀转化:CaSO4(s)+CO3
CaCO3(s)+SO4,故D正确。
9.(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模拟)明矾[KA1(SO4)2·12H2O]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采用废易拉罐制备明矾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
2?
3+
2+
2+
2?
3+
2+
2+
CaCO3(s)+SO4
2?
A.合理处理易拉罐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 B.从易拉罐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 D.上述流程中可用NaHSO4代替NaHCO3 【答案】D
【解析】易拉罐作为可再生资源,其回收再生利用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环境的保护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故不选A;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的Fe),因此可从易拉罐中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故不选B;“沉淀”反应是铁离子生成氢氧化铁的反应,故不选C;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互促水解到底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硫酸氢根离子是强酸的酸式酸根,不水解,不与铝离子反应,故选D。 10.(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二模)以CO2和Na2O2为原料,制取纯净干燥的O2,实验装置如下: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②中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 B.装置③的作用是干燥O2 C.收集氧气应选择装置a
D.装置②、③之间应增加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答案】C
【解析】装置②中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用来除掉二氧化碳气体,故不选A;装置③中盛有浓硫酸,作用是干燥O2,故不选B;由于氧气密度大于空气,选择装置b,故选C;装置②、③之间应增加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除尽,故不选D。
11.(安徽省安庆市2019届模拟)化工生产上有广泛用途的轻质碱式碳酸镁[MgCO3?Mg(OH)2?3H2O]是以卤块(主要成分为MgCl2, 含Fe、Fe等杂质离子)为原料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2+
3+
注:氢氧化亚铁沉淀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的成分是Fe(OH)2和Fe (OH)3的混合物
B.“…”的操作步骤为:氧化和调节pH等分离和提纯过程
C.“热解”产生的CO2对生成轻质碱式碳酸镁[MgCO3?Mg(OH)2?3H2O]有重要的作用 D.“料液II”呈酸性 【答案】B
【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氢氧化亚铁为絮状沉淀,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沉淀为Fe (OH)3,A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除去铁元素,应进行氧化、调节pH,生成Fe (OH)3沉淀,B正确;加入碳酸氢铵生成碱式碳酸镁,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参与反应,C错误; “料液Ⅱ”呈碱性,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
12.(湖南省株洲市2019届模拟)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 溶解l9.2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同)。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 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Fe2(SO4)3
B.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Fe=2Fe C.原混和酸中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 D.原混和酸中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 mol/L 【答案】D
【解析】由图象可知,由于铁过量,oa段发生反应为:Fe+NO3+4H=Fe+NO↑+2H2O,ab段发生反应为:Fe+2Fe=3Fe,bc段发生反应为:Fe+2H=Fe+H2↑。根据上面分析可知:c点是溶质为硫酸亚铁,不是硫酸铁,A错误;ab段发生反应为:Fe+2Fe=3Fe,B错误;oa段发生反应为:Fe+NO3+4H=Fe+NO↑+2H2O,
3+
2+
-+
3+
3+
2+
+
2+
-+
3+
3+
2+
11.2g-硝酸全部起氧化剂作用,则原混合液中n(NO3)=2n(Fe)=2×56g/mol=0.4mol,混合酸中HNO3物质的量浓0.4mol 度c(HNO3)=0.2L=2mol/L,C错误;反应消耗22.4g铁的物质的量n(Fe)=22.4g÷56g/mol= 0.4mol,根
据Fe元素守恒可知n( FeSO4)=0.4mol再根据S元素守恒,每份含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4mol,所以c(H2SO4)=0.4mol÷0.1L= 4mol/L,故D正确。
13.(四省名校2019届第三次大联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分析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滴加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A 变红 B 向2mL ZnSO4 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Na2S相同温度下,Ksp(ZnS)<Ksp(CuS) Fe(NO3)2样品已氧化变质 结论
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 取少量酸催化后的淀粉水解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氢氧化C 钠溶液中和酸,再加少量碘水,溶液未变蓝 D 向NaAlO2的试管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AlO2结合氢离子的能力比碳酸根强 -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答案】D
【解析】酸性条件下,NO3能将Fe氧化为Fe,无法检验Fe(NO3)2样品已氧化变质,故A错误;ZnSO4 和CuSO4的浓度未知,所以不能根据向2mL ZnSO4 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Na2S溶液,得出Ksp的大小关系,故B错误;取少量酸催化后的淀粉水解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再加少量碘水,因为碘可以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若碘反应后没有剩余,即使有淀粉存在,溶液也不会变蓝,故不能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故C错误;向NaAlO2的试管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反应:AlO2+HCO3+H20= Al(OH)3↓+ CO3,所以AlO2结合氢离子的能力比碳酸根强,故D正确。
14.(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模拟)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还含有少量FeS2)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2-----2+
3+
A.加入CaO可以减少SO2的排放同时生成建筑材料CaSO4 B.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过滤、洗涤、灼烧沉淀可制得Al2O3 C.隔绝空气焙烧时理论上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5 D.烧渣分离可以选择用磁铁将烧渣中的Fe3O4分离出来 【答案】C
【解析】FeS2煅烧时会生成SO2,加入CaO会与SO2反应,减少SO2的排放,而且CaSO3最后也会转化为CaSO4,A项不符合题意;滤液为NaAlO2溶液,通入CO2,生成Al(OH)3,过滤、洗涤、煅烧可以得到Al2O3;B项不符合题意;隔绝空气焙烧时,发生的反应为FeS2+16Fe2O3=2SO2+11Fe3O4,理论上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16,而不是1:5,C项符合题意;Fe3O4具有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D项不符合题意。 15.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9届模拟)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像不相符的是(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