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重点
各位同学:
在我看来,专业课的学习最重要的是用所学理论来解释并指导现实。因此,结合实践的学习是比较有效的手段。但是若想解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不一定要背诵得一字不差,但须理解。指导这些理论这些知识指的是什么。我也在是否闭卷考试这个问题上犹豫过,基于前面几届同学的表现,特别是由于培养方案的变动,故而还是将此门课程作为闭卷考试。主要还是希望你们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专业学习还是需要一些基本功的。
另外,我也希望你们能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找到学习专业课的方法。仅仅记住课本里面的概念原则特点是没有意义的。需要广泛阅读,就某一问题深入思考。陈昌曙老先生说过,宁要片面的深刻不要全面的肤浅,我以为对年轻人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同时对现实要保有一定的批判意识,为社会改良做点贡献。
一、范围
以我上课所用ppt为主。
各组所作陈述亦是考试的内容
二、各章要点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公共产品理论。有关公共产品的理论是这些年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政策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很多政策制定的基础就在于公共产品理论。萨缪尔逊对公共产品的概念界定是经典的,后来的布坎南等又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对哪些是公共产品哪些又是准公共产品并无定论。与公共产品理论相关的还有外部性问题。
有关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生产问题是公共产品研究的一个难点。这就与后面的公共事务准公共事务的界定紧密相连。
交易费用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科斯发展了交易费用理论,几个科斯定理需要理解。西方传统的经济学是假定我们的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但是实际不是这个样子的。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现实社会变得异常复杂。因此产权理论就至关重要。此外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制度的形成存在两条途径,即自发演进与人为设计,制度变迁理论都是先在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对制度经济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看看这方面的书籍。应该说这个学科是对现实社会较有说服力的一个学科。
建议阅读书目:萨缪尔逊《经济学》中关于公共产品的章节。 《全球化之道——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管理》,联合国开发署组织编写,人民出版社,2006 集体选择经济学,史蒂文斯著,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制度经济学,柯武钢,史曼飞,商务印书馆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组织
首先是有关组织的一般理论,我们为什么要组织?市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本章重点在于韦伯的官僚制理论。需要理解韦伯对官僚制的相关论述。进而理解布劳、默顿、巴恩斯和斯塔克尔、戈夫曼、福柯等对官僚制的批判与发展。其中官僚制与民主的关系,官僚制与技术的关系等都需要认真思考。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的官僚体制?能否超越?如何超越?
关于中国公共组织需要大家理解中国的党、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等组织各自的性质与结构。了解中国现实这些组织之间的关系,这些组织是如何运作的。这是常识。务必掌握,否则出去丢人。
中国的组织有个特殊的组织形态就是单位。需要对中国的单位制有所了解。什么是单位制?有何特征?单位是如何实现对人的控制的?单位现在消亡了吗?
关于公共事业组织存在的理由,需要从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来理解。我们要实现的是从全能政府转为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分立,各管一摊。因此就要理解什么是市场体制什么是政府体制,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需要理解公民社会的概念。 公共事业组织存在的原因找到了,就要来分析有哪些类别的公共事业组织。目前的分类标准由哪些都是如何分的?如何理解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公益性?当然公共事业组织也有失灵的地方,如何理解公共事业组织失灵?
参考书目: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清华大学出版社 吉登斯 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
要认真研读相关法条。中国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的登记管理等制度都是基于这几部法的。因此需要对照法条来看课件。 当前中国的社会组织各个法条正在修订过程中,要结合当前社会热点理解修法的各项关键争执点。
第四章职能
首先需要从行政职能的概念入手。第三章我们说了中国原来是个全能国家。政府什么都管,根本没有给公共事业组织多大的空间。但是随着改革的进行。政府职能逐步得到规范。 之前进行的审批制改革、即将推行的大部制都是我们改革的措施。官方对政府职能的界定有四个方面。政府管理是主角,但是需要若干配角。政府应将部分职能以多种形式下放给社会中那些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承担。
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加以阐述,领导、沟通、控制、激励、效率。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与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中的领导具有非常大的差异。从张维迎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当然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与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容易出现各种骚乱事件。就要求公共事业管理组织要具有较强的应变控制能力。
第五章 责任和监督
在这一章,我们学习了有关责任和监督的有关概念,学习了发达国家公共事业的监督机制,以及我国的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当前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机制从制度建设上算是比较完备了,但是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的制度建设还不到位,很多公共事业组织处于无人约束的境地,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必须要加强相关方面的建设。如丽江妈妈胡曼莉事件,上海社保案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等。
这一章的学习可以很密切的结合实际来思考,如512四川地震,赈灾物资的发放亦需监管,相关组织在其中则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第六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事业组织的工作人员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事业单位的工作者和民间组织(社团、民非、基金会)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性质上、在相关福利待遇和保障措施上存在很大差异的。当然官办社团、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性质基本差别不大。
公共事业组织工作者的动机需要我们关注。很多从业者面临很多困境。这种困境如何理解? 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现在正在推进过程中。课程上对此我们进行了比较详细了阐释。 民间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政府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应该说还是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强研究,也需要民间组织积极实践。志愿者的管理也需要大家多关注。
第七章
要理解城市公用事业概述与特征,要思考公用事业是否可以市场化,如何市场化。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了解我国公用事业的现状
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各种形式。
三、题型
不定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 案例分析
四、最后计分
1、出勤(10%)课堂上将严格考勤。旷课一次扣3分,旷课3次此成绩为零。旷课三次以上不允许参加考试。迟到早退也会扣分。 2、案例分析与课堂表现(10%)
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一些案例的分析,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态度将计入成绩。你们要把你们的成果展示给大家,陈述表现也记入成绩。
3、文献阅读与读书报告。(10%)教师指定阅读书目,学生自主选择其中1本,阅读后并撰写读书报告。若有抄袭,则此部分得分为零。(关于抄袭的界定标准参照教育部社科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4、期末考试成绩(70%)
闭卷考试,期末考试拟安排在第19周周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