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总复习笔记 - 图文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总复习笔记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6:26:54

(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 (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

(6)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

4.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原则

伦理难题:(5)

保密问题;情理法问题;价值中立与介入;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自觉原则与知情同意 处理原则:(7)

保护生命;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与自由;最小伤害;改善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 真诚

社会工作专业守则

社会工作守则的内容

(1) 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 1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2) 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 (3) 公平服务大众 2 3 处理同事间关系的规定 社会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 (4) 重视同事的工作 (5) 共同执行守则 (6) 恪守公私分明 (7) 信守机构政策 (8) 充实社会工作知识能力 4 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责任 (9) 促进专业发展 (10) 约束不当行为 5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责任 (11) 增进公众福利 (12) 维护社会公义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考点: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A.20 世纪中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七个层次

B.1969 年,阿尔德弗尔ERG 理论(Exist——Relationship——Group),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较大影响

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当某种需要满足后,个体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不。另外,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 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也是它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最大的不同之处

C.生物性需要(进食饮水;睡眠觉醒;性)和社会性(交往;成就)需要。 D.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E.原发性需要(与生俱来)与继发性(后天习得)需要

人类需要的类型

分类的指标 需要的起源和性质 需要指向的对象 需要产生的方式

具体类型 生物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原发性需要 继发性需要 具体内容 进食、饮水、睡眠、觉醒、性 交往、成就、权力、尊严、地位 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勒温认为人类行为是有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B=f(P.E)

人类行为的类型

1.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行为的呈现

内隐行为是那些内在的、无法被直接观察到的、只有通过自我报告等方式间接推断的活 动。 如思维、记忆等内部心理活动。

2.人类行为常常指外显行为

(1)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可以把它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本能行为出自遗传, 又称遗传行为如,觅食、爬行等。习得行为是人类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学习而形 成的,又可称学习行为。

(2)根据行为的划分标准,人类行为有正常和异常之分。一般来说,划分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的常用标准有:统计规律、行为规范与价值、行为适应性标准和个体主观体验。 (3)根据行为的性质及其后果,人类行为还可以分为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利他主 义行为、亲社会行为等不同行为类型。

划分正常与异常行为的标准

A.统计规律:小明在上学年龄一上学就犯病 B.社会规范与价值:学龄期学生逃学

C.行为适应性标准;社会化不足,无法适应社会,酗酒成性无法工作 D.个人主观体验;配偶死了,以笑代替哭表达悲伤

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可使发指多动)

人类行为的类型

人类行为 外显行为 分类的指标 人类行为的起源 具体类型 本能行为 习得行为 觅食、爬行 后天学习而形成 具体内容 行为的正常与否 正常行为 异常行为 划分标准:统计规律、社会规范与价值、 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 行为的性质及其后果 内隐行为 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利他主义行为、亲社会行为 内在的、无法被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自我报告等方式间接推断的活动。 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家庭;朋辈群体;学校与工作单位;社区(地域与心灵);社会(制度系统);文化;大 众传媒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一)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形成自己的人格,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掌握社会经验与规范,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

社会化是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角色是人与环境的中介点。

(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个人必须适应,可以改变环境;环境和遗传禀赋共同影响个人;这种影响不对等 1.个体必须适应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 4.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

改变个人、改变环境和改变两者互动都是重新达成人和环境间适应性平衡的专业手 法。

(三)社会环境系统与人类行为

1.家庭

家庭教养模式是影响子女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

感情纽带和行为控制影响下形成的四种家庭教养模式:权威型、专制型、纵容型、 疏离型。(爱和管的共同作用但不同侧重而形成)

2.朋辈群体 3.组织 4.文化

人生发展阶段

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征

人生发展阶段的理论框架 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主要内容 人性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人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口唇期-肛门期 -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性器期是发展的关键期。 主要贡献:潜意识动机的论述及重视童年期经验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把 人格发展推演到人的一生;强调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发展-自我发展最关键环节P93 图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期(0~2 岁)前运算期(2~7 岁)具体 运算期(7~12 岁)形式运算期(12 岁以上)个体运用组织、同化、顺应三原则,将活 动系统化,形成“心里电图”。认为遗传潜能与环境刺激作用相当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儿童得到的判断存在着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享乐主义)、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后习俗水平(社会约定定向;普遍伦理准则)-道德发展最高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类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

发展阶段 婴儿期 (0-1 岁) 幼儿期 (1-3 岁) 儿童早期 (3-6 岁) 儿童中期 (6-12 岁) 青少年期 (12-20 岁) 成年早期 (20-40 岁) 成年中期 (40-65 岁) 成年晚(老年)期 (65 岁~) 冲突:亲密还是孤独 任务:对他人做出承诺,建立亲密联系,而非与社会疏离,专注自我 冲突:繁殖还是停滞 任务:培养和指导下一代,生产与创造 冲突:自我整合还是绝望 任务:回顾一生,坦然面对死亡,而非失望、沮丧, 对死亡充满恐惧 智慧 关怀 爱 主要冲突与任务 冲突:基本信任还是基本不信任 任务:对周围世界的信任超越不信任 冲突:自主还是羞怯与疑虑 任务:在怀疑和羞怯中发展独立性 冲突:主动还是内疚 任务:不断尝试新的事物,克服内疚,建立自信心 冲突:勤奋还是自卑 任务:学习重要的知识、技能和生存技巧 冲突:同一性还是角色混乱 任务:发展自我同一性 忠贞 能力 目的 意志力 形成的美德 希望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 (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 (6)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 4.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原则 伦理难题:(5) 保密问题;情理法问题;价值中立与介入;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自觉原则与知情同意 处理原则:(7) 保护生命;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与自由;最小伤害;改善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 真诚 社会工作专业守则 社会工作守则的内容 (1) 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 1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2) 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 (3) 公平服务大众 2 3 处理同事间关系的规定 社会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