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高三地理12月联考试题
28. (选考题)【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东临大西洋。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当地年降雨量可以达到1400-1600mm。降水集中在雨季,就形成了“千湖”现象。到了旱季,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就体现出沙漠的地貌特征。这里植被稀少,成为南美洲北部地区难得一见的沙漠景观,1981年被确定为“国家公园”。目前有不少中国游客慕名而去。下图千湖沙漠位置图和景观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千湖沙漠旅游资源的独特性。(4分)
(2)说出中国游客前往千湖沙漠旅游的注意事项。(6分)
29. (选考题)【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东方田鼠以湖滩的苔草沼泽地和芦苇、荻沼泽地为最适栖息地,汛期迁入垸内栖息于农田和岗地,其迁移活动颇具特色。由湖滩迁出是被迫的,无固定时间;由垸内农田和岗地向湖洲回迁则是主动的。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洞庭湖萎缩加剧,很多野生动物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从那时起,经常出现鼠患灾难,严重危及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1)据材料分析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鼠患灾害频发的原因。(4分)
(2)请对治理鼠患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
- 9 -
湘东六校地理答案及解析
1-10 ACABC AABDC 11-20 AAADD ADCCD 21-25 CCACB
1. A 只考虑自然因素的前提下,乙是坡耕地,冬季的阳光太阳高度大,单株油菜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大,光合作用强。
2. C 陡崖最大相对高度接近200但是小于200米,速降两头要固定,绳长要适当加长。
3.A 4.B 第3题,比值(N/S)为1时,南北坡的冰川条数和冰川面积相同,大于1时,北坡多于南坡,故选A。第4题,冈底斯山冰川条数多南坡多于北坡,冰川面积小于北坡,主要是南坡受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较大,降水比北坡多,冰川条数多,但南坡光照比北坡强,冰川面积较小,故选B。 5. C 羊湖主要依赖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融水量大
6. A羊湖是内流湖,夏季雅鲁藏布江进入丰水期,电力充足,抽水进羊湖;枯水季节,雅鲁藏布江进入枯水期,且当地电力供应紧张,这时候就放羊湖水发电 7. A据材料直接得出。
8. B 一月份日落时分大致在西,逆光拍摄,三点一线,所以坡向朝南
9.D 10.C 11.A 第9题,读图可知河流有东北岸和西南岸,所以河流流向为东南-西北或者西北-东南,根据河流中的沉积物在东北岸,说明该岸为沉积岸,西南为冲刷侧,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冲刷右侧,淤积左岸,所以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故选D。第10题,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是因为该地地势整体上升,河流下蚀形成的,故选C。第11题,该河段出现丰水期水位上升,含沙量增大,说明流量增大,河流携带泥沙量增多。上游拆除水坝,会导致流量增加,泥沙在水库附近沉积少,带到下游的多,A对。上游开展退耕还林,水土流失会减少,泥沙含量减少,B错。下游整治河道,排水能力增强,M处泥沙沉积减少,C错。下游修建跨河大桥,与上游泥沙淤积量无关,D错。故选A。
12. A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向海洋推移得出
13 . A贝壳生长在水质清亮水域,黄河入海带来大量泥沙,使海水浑浊
14. D. 据图可见,草本在植被带内占比最大的是大于2800米。注意,本题是讲比例,不是数量。 15. D. 当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不会气候干旱,故A错误。山前平原海拔小于600米,地带地形应不会陡峭,流水侵蚀速率慢,土壤因沉积而不会贫瘠,排除BC。小于600米地带地形平坦,位于四川盆地边缘,人类活动影响大,所以物种数偏少,选D。
16. A. 植物生物量的高低与气候关系极大。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海拔较高处的降水会多于山麓地带,因此植被覆盖率较高,生物量较大,故答案选A。 17.D 18.C 第17题,西南宜居地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该地区环气温适宜,境质量优良,故选D。第18题,西南宜居地带所在地区即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区域开发应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为主。大量吸纳外来移民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题;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会导致植被的破坏;交通建设应以
- 10 -
铁路和公路为主,故选C。
19.C 20.D 第19题,高寒缺氧是青藏高原的特征,故A错。地质复杂和地震频发多为板块交界处,莫斯科-喀山高铁沿线地区不位于板块交界处,故B错误。河湖密布不是沿线地区的特点,故D错误。莫斯科-喀山高铁的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故答案选C。第20题,高铁的开通为旅客进出俄罗斯提供了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也有利于其他运输方式腾出运力提高货运能力。莫斯科-喀山高铁不经过西伯利亚北部地区开发,对其影响不大。故答案选D。
21.C 22.C 第21题,由图可知,城市人口数量=人口变动值/(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读图估算即可得出答案C项正确。第22题,城际快速交通的发展,利于城市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利于“城—城”间人口流动。
23. A. 本题主要考查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状况,难度中等。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正确,D错误。该地夏秋 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小,B、C错误。
24. C. 本题主要考查沙丘表层不同部位水分含量,难度中等。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从图示直奔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分条件最差,C正确。
25. B. 本题主要考查植被对环境的影响,较容易。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被分布,但植被稀疏,调节气候作用不大,A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B正确。该地位于沙漠中,没有农田分布,C错误。 综合题答案:
26.答案(1)气候干旱少雨,大气能见度高;地势高且平坦开阔,便于观测;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少;远离城市,光污染小。
(2)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
(3)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可抵御烈日暴晒;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起到保暖作用(抵御夜晚低温);防止蚊虫叮咬;通过擦红泥可以除去身体上的污物。 (4)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缺乏灌溉系统;缺乏种植经验。
引进种植技术;推行节水农业;进口粮食。(酌情给分,合理即可) 27.答案
(1) 南非三面临海,风能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摩擦阻力小;南非能源短缺,市场需求大。 (2) 工业基础较好; 配套设施健全;交通欠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有政策的支持;避开贸易壁
垒等
- 11 -
(3)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完善了交通运输网;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4) 4月份之前多降水,多雨雾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强;4、5月为秋季,白昼较长;多晴朗天气 28.(1)(4分)①降水丰富,却植被稀少,形成沙漠,与一般沙漠景观差异大;
②雨季时形成大量湖泊,沙漠景观独特
(2)(6分)①了解千湖沙漠景观的主要特点;②确定出游的时间;③准备防暑、防晒等物品及药品;④了解当地的政策及风俗民情。
29、1、围湖造田、水土流失导致于湖面萎缩,洲滩扩展,湖泊沼泽化,从而扩大了老鼠的栖息地; 老鼠天敌的减少(4分)
2、退耕还湖,减少老鼠的栖息地面积;修建防鼠墙;增加老鼠天敌(6分)
- 12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