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口语交际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焦作市解放区教研室课题实验组
2010年4月,为不断探索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最佳途径,我们申请承担了课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两年来,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边研究、边实践,力争实现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的最佳局势,使课题研究成为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该课题研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人生语言交际能力发展的规律来看,口语交际,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的第一步,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方式。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伊勒特说过:“在造成一个‘上流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这里“谈吐”就是指口语交际。在现实生活中,凡是能说会道的人往往利用其或幽默风趣,或生动形象,或富有哲理的美妙言辞引起他人的注意,使人乐于接近甚至倾倒。由此可见“话”不仅是“开心的钥匙”,传达信息的载体,还是一种凝聚力,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每个社会人才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常言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亦可以误国。”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过百万之师。” 口语交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文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强化落实学生的口语训练。
(二)该课题研究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网络已普遍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与人的沟通交流由过去的面面相见,转变为如今的只闻其声,难见其人;甚至于在邻里之间出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情景。作为孩子,失去了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更多的是迷恋于网络、电脑与电视,虚无的世界替代了真实
的交往,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局限。在教师的课堂上,大量新授知识的出现,固有的教学模式,也使学生只能为忙于应付教师的问题而被动的回答,成为课堂的配角,丧失了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兴趣。同时,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口语交际评价手段与活动,学生的各项口语交际训练也只停留于课堂,很难将课标中规定的相关具体要求落到实处。从对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就要数“说”的能力。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至少有三分之一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语句含糊、词汇贫乏、词不达意的现象,话语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此外,在传统语文教学中,重书面写作轻口语表达的倾向较严重,部分教师不知如何去上口语交际课,在口语交际的设计上较为随意,导致学生对口语交际失去兴趣??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制约着口语交际训练的进行,直接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落实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三)该课题研究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双方直接对话,面对面地传递信息,且“听”与“说”双方角色不断转换,非常灵活机动,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它不同于“演讲”,也不同于过去的“说话”,它比“演讲”具有亲切感且双方参与,它比“说话”的要求更明确,更具有实践意义。通过分析教育现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使我们领悟到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就要使学生在意识上想参与,敢参与,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精神。学生在品德上,积极、平等、合作、相互尊重;在思维上,机敏灵活、及时变通、语言表达准确,通过培养使学生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所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及内容 1.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加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努力激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在倾听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各学段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3)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研究; (4)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行动研究; (5)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研究; (6)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并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素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营造交际氛围,创立多种活动方式,确保学生主体参与,精心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兴趣,充分提供实践机会,真正落实学生的口语训练。
1.开放性原则: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课内外生活题材等,教师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灵活性原则:口语交际训练时间不仅拘泥在口语交际课上,而且在语文课、活动课、课间等时间都可以进行训练,实验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3.激励性原则:口语交际训练重视在倾听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重视学生在亲身参与口语交际各项活动中而获得
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区每一个学生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全区师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4.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原则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问卷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了解小学生课内外的口语交际时间、口语交际兴趣、口语交际个性,喜欢口语交际的内容,调整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和评价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自己实验的认识、体会及时进行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五、课题研究探索历程
为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课题组对实验的历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2月)、研究实施过程(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课题结题过程(2012年12月—2013年4月)。
(一)准备阶段。
充分的准备是课题顺利进行的根本,因此,实验之初,课题组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了准备工作:
1.向市教研室提交课题实验申请,落实课题理想工作。 2.明确研究目的,建立研究队伍,制定研究计划。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