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困境与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困境与反思
作者:齐亮等
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15期
摘要:社区网格化治理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基层治理的新模式,已有观点和相关媒体报道大多关注了其取得的成果及积极作用。但同时,网格化治理也面临着结构性风险与运行中障碍。其结构性风险体现在治理资源下沉增加了治理的复杂性、治理链条延长造成膨胀倾向、复制式模式忽视了社区特性;运行中障碍体现在漏斗式对应造成“选择性执行”、网格泛化致使权责边界不清、网格规划使得原有治理方式失效。需要逐步明确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权利责任与相互关系,以精细化的定位构建各尽所能的协同治理空间。 关键词:社区 网格化治理 结构性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深层社会矛盾逐渐暴露并激化。同时,随着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流动的频繁,使得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和模式面临着诸多新问题。针对于此,一些城市基层治理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应运而生,这其中,社区网格化治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社区网格化治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层社区治理方式。其主要做法是在街道和社区两个治理层次之下,划分若干网格单元,以实现基层社会服务与治理的精细化、集约化与高效化。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先后进行了网格化治理的试点,可以说这一管理模式在提高行政效能、维护社区治安以及基层社会稳定等方面确实具有一定成效。如有观点认为网格化治理“通过系统整合、信息集成、流程再造、绩效评价、合作治理和诚信管理等手段构建一种新型的、无缝隙的社会管理系统。[1]”这种模式是“对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它提供了一种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精细化、个性化和全方位覆盖的公共服务,并实现了对无缝隙政府的突破与超越。[2]”已有的媒体相关报道也多集中于对网格化治理取得成果的描述。
但与此同时,与许多新生事物一样,这一模式本身并不是尽善尽美的。现行的网格化治理并不是在充分的理论研究框架下提出建立再付诸实践的,就各地的实践情况看也并不完善。在社会力量尚未发展完全、城市社区仍处于新老交替的大环境下,网格化治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风险。
一、网格化治理面临的结构性风险 (一)治理资源下沉增加了治理复杂性
科层制自提出之日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理性思考下的管理结构。科层制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的严明性和可靠性上都优于其他任何形式,因此在现代社会日渐普及[3]。但同时,层级的增加也会导致科层制的低效率与复杂性提高。网格化治理就面临着这种因层级增加造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