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检测试题一
班别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
2、我国古代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农具的改进 B 技术的提高 C小农经济 D 国家政策的推动
1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检测试题一 班别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 2、我国古代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农具的改进 B 技术的提高 C小农经济 D 国家政策的推动 3、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5、相传,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哥窑所产冰裂纹瓷器应属于 A.白瓷系列 B.青瓷系列 C.青花瓷系列 D.珐琅瓷系列 6、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品经济的发展 7、关于古代“坊市与城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市”定时开启 B.唐朝以前,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C.宋朝市坊界限打破,但官府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 D.明朝时出现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8、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9、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2
3、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5、相传,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哥窑所产冰裂纹瓷器应属于
A.白瓷系列 B.青瓷系列 C.青花瓷系列 D.珐琅瓷系列
6、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品经济的发展 7、关于古代“坊市与城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市”定时开启 B.唐朝以前,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C.宋朝市坊界限打破,但官府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 D.明朝时出现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8、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9、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10、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11、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3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12、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
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2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3分)它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有哪些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经济模式在古代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4分)
(4)新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可以说是“现代的自耕农经济”。它与传统的自耕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