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1年上半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2011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B )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B )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B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6.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D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C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辩证否定的观点 D.质量互变规律
11.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D )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12.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 )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13.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1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A )
学习提升能力 第 41 页 (共 91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C )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1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C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17.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B)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全面性 18.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B )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19.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2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B )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2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 A.人和自然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22.生产方式是( D )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3.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2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C )
A.基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唯一动力
25.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6.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A )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27.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28.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29.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D )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30.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D )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
学习提升能力 第 42 页 (共 91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3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B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32.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C )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3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C )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 34.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B )
A.使用价值 B.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35.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 A )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 36.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 C )
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 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
37.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C )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38.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D )
A.运输时间 B.劳动时间 C.非劳动时间 D.流通时间 39.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D )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40.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B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4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 D )
A.高于平均利润 B.等于平均利润 C.与平均利润无关 D.相当于平均利润 42.下列关于利息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
A.它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 B.通常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
C.由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D.与平均利润率和企业利润率按相同比例变动 43.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C )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 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44.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A )
A.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B.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经营权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肥沃程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45.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 A )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
46.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 C )
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学习提升能力 第 43 页 (共 91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 B.股息和汇率 C.股息和存款利息率 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 47.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B )
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48.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 B ) A.借贷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商业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借贷资本输出和职能资本输出 49.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
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 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 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50.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 C )
A.卡特尔和托拉斯 B.辛迪加和托拉斯 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 51.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D)
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52.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 D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 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53.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A )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产品经济 54.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A )
A.列宁 B.恩格斯 C.马克思 D.斯大林 55.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所有制基础不同 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5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 B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实现共产主义 C.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使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57.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B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58.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C )
A.波兰人民共和国 B.巴黎公社 C.苏维埃俄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59.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A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自行消亡 6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B )
A.人民当家作主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和压迫 D.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BCD )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2.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BCD )
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 3.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ABD )
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学习提升能力 第 44 页 (共 91 页) 知识改变命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