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明代部分一
啊呀,由他!则见那活人受罪,哪曾见死鬼带枷?啊呀,由他,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
【风吹荷叶煞牌】奴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学不得罗刹女去降魔,学不得南海水月观音座。?? 从今去把钟鼓楼佛殿远离却,下山去寻一个少哥哥, 凭他打我,骂我,说我,笑我,一心不愿成佛,不念弥陀般若波罗! (白) 好了,被我逃下山来了!
【尾声】 但愿生下一个小孩儿, 却不道是快活煞了我!
《下山》
【赏宫花】和尚出家受尽了波查,被师傅打骂,我就逃往回家。
一年二年,养起了头发;三年四年,做起了人家;五年六年,讨一个浑家;七年八年,养一个娃娃;九年十年,只落得,唉,叫一声和尚我的爹爹!
(二)高濂与《玉簪记》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浙江钱塘人。他的代表作是《玉簪记》,写尼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的爱情故事。《琴挑》、《秋江》等出,是舞台上常演的折子戏。
《琴挑》【懒画眉】
(巾生唱)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 (生白)小生对此溶溶夜月,悄悄闲庭。背井离乡,孤衾独枕,好生烦闷。不免到白云楼下,闲步一回,多少是好!
(旦上唱)
【前腔】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抱琴弹向月明中。香袅金猊动,人在蓬莱第几宫。 (旦白)妙常连日冗冗俗事,未得整此冰弦。今夜月明风静,水殿凉生。不免弹《潇湘水云》一曲,少寄幽情,有何不可。(作弹科)
(三)徐复祚《红梨记》、周朝俊《红梅记》
第八讲 汤显祖与他的“临川四梦”
一、汤显祖其人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晚号茧翁,又自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在青年时也曾热衷功名,八股文写得很好,当时推为举业八大家之一。因为他不愿为首辅张居正的儿子捧场,在考进士时遭到了张居正的内中作难,连年不第,直到张居正过世,他才以五试及第。后来因为他性格的正直,往往与权贵相忤,所以仕途一直不顺。最后,因为不满朝政的黑暗,弃官(遂昌知县)回临川老家居隐了。
二、“临川四梦”
汤显祖不但八股文写得好,诗文也是一时名家,不过他最擅长的,还是写作传奇,“临川四梦”是他
一生剧作的精华。
(一)、汤显祖一生剧作,有《紫钗记》(根据《紫箫记》修改而成)、《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二)、《牡丹亭》
13
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广。
1、《牡丹亭》又名《还魂记》,讲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一直是“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千金小姐。这年春天的某一日,她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玩,回来就做了一个绮丽的梦。梦中她遇见了年轻英俊的柳梦梅,两人姻缘天定,一见衷情,一晌欢会之后,杜丽娘便从梦中醒来。醒后,杜丽娘情思缱绻,对梦中之人、梦中之事念念不忘,竟然至于相思成疾,不久就死了。
后来柳梦梅进京赶考途中,经过杜氏的花园废墟,信步游览,在太湖石下发现了杜丽娘的自画像,有了这个因由,他就在住处与杜丽娘的鬼魂相遇了。当他得知杜丽娘与他的前世因缘,便筑开丽娘坟墓,让她还魂了。于是两人结成了阳间夫妻,有情人终成眷属。
2、《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 (1)杜丽娘
汤显祖理想中的人物,“至情”的化身。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整个《牡丹亭》就是以杜丽娘为中心,敷衍她为了爱情先死后生的故事。杜丽娘的爱情是超越了生死、超越了时空的爱情。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谓杜丽娘“月可沉,天可瘦,泉台可暝,獠牙判发可狎而处,而梅柳二字,一灵咬住,必不肯使劫灰烧失”。
(2)柳梦梅
他是作为杜丽娘的辅助角色而存在,是汤显祖所想象的痴情种子,是杜丽娘实现他爱情理想的完美对象。
他倜傥风流,天生多情,也是拼尽了身心力量,为了他和杜丽娘的爱情去努力。
(3)春香
是天真可爱的一个角色,是杜丽娘的反衬,又是杜丽娘性格中活泼一面的折射。
(4)陈最良
是穷酸迂腐的读书人的典型,他品行上是善良的,但是生活上并无很好的出路,基本上是一个被侮辱的、被损害的人。(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罢了。)
(5)杜宝
是所谓封建家长的典型,他固执、呆板,严守封建伦常,“他宁要一个贞节的亡女”,也不认一位失去贞节的鲜活的杜丽娘。有同情心,但是被教条伦常所侵蚀、拘限。
3、《牡丹亭》的主题思想与艺术成就 (1)主题思想:至情
《牡丹亭·题词》: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2)艺术成就:通过高度成熟的艺术手法,对人本身对于完美爱情的理想进行了成功的、诗意的表现。它不但成功直接地表现了人对于美好的、完美的爱情的渴望,而且间接地表现了人本身对于一切完美的事物的理想,是对人类理想的一种艺术补偿。
14
三、《牡丹亭》名段赏析
1、《闺塾》(p219) 2、《惊梦》
第九讲 《西游记》与其它神怪小说
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作者 (一)成书过程
唐代玄奘取经故事→唐代辨机《大唐西域记》→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出现猴行者形象)→元末明初的《西游记》→吴承恩的《西游记》
▲吴承恩对《西游记》所做的再创造:
第一,主题思想上,将原有的以宣扬佛教精神、歌颂虔诚教徒为主的故事,改造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神话小说。
第二,人物处理上,将圣僧玄奘退居次要地位,而将孙悟空突出为中心人物。
第三,以讽刺、幽默的笔调,渲染有关取经故事的神话传说,赋予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关于吴承恩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人。幼年即以善文著称,但是屡试不第,长期过着卖文的生活。但他人很风趣,也酷爱野史奇闻,加上有着不一般的创造力,最终能够将满腔不如意形诸文字,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写成《西游记》。
二、《西游记》的人物形象 (一)孙悟空
他是机智勇敢、神通广大、桀骜不驯的化身。在保护唐僧取经之前,他从自己的天性出发,追求绝对的自由,从龙宫取得定海神针,在地府勾销掉所有猴属的姓名,然后又大闹天宫,叫嚷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将天宫与我”;保护唐僧取经之时,又能为了理想百折不挠,绝不言弃。说到底,他是一个个性鲜明的,物性、神性与人性相融合的光辉形象。
▼骗取芭蕉扇。 ▼七十二变。 ▼火云洞大战红孩儿。 ▼齐天大圣与弼马瘟。
(二)猪八戒
猪八戒是一个最为人性化的神物。他好吃懒做、贪图安逸,粗鲁戆直、纯朴天真,虽然临事往往尽力逃避,但是又非贪生怕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从天蓬元帅到投错胎的猪八戒。 ▼宝象国斗妖。(p134)
▼攒私房钱(四钱六分重的银子)、散伙。
(三)唐僧
唐僧是一个迂腐、胆小而又虔诚、执着的取经和尚,在《西游记》中,他遇到妖怪,束手无策,涕泪交流,离开徒弟,一顿饱饭也吃不成;对待神佛国王,一律顶礼膜拜、山呼万岁;他对妖怪缺乏判断力,对他们往往施以不分善恶好坏的慈悲,对徒弟主动除妖,表现出过分的苛严,可是一旦遇到真正的灾祸,
15
只得闭眼求死??
▼三打白骨精。 ▼女儿国却婚。
三、《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与艺术成就 (一)主题思想
1、《西游记》着力塑造了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他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是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征。通过对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作者表达了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这一主题。
2、《西游记》成功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特别是孙悟空和猪八戒。同时,《西游记》也成功地通过神话性的描写,婉转而深刻地表达了对当下人世的批评。(白纸经书与贿赂紫金钵)
(二)艺术成就
1、《西游记》最大的艺术特色或说艺术成就,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2、《西游记》的语言已是比较成熟的白话文,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举例: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正嚷间,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眼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雀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衔。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衔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花鸨乃鸟中至贱至淫之物,不拘鸾、凤、鹰、鸦都与交群——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足龙踵。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諠!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真君前前后后乱赶……起在半空,见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镜,与哪咤住立云端,真君道:“天王,曾见那猴王么?”天王道:“不曾上来。我这里照着他哩。”真君把那睹变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说毕,却道:“他变庙宇,正打处,就走了。”李天王闻言,又把照妖镜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个隐身法,走出营围,往你那灌江口去也。”二郎听说,即取神锋,回灌江口来赶。
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正看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众鬼判急急观看,无不惊心。真君却道:“有个甚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甚么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这真君即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那猴王使个身法,让过神锋,掣出那绣花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赶到前,对面相还。两个嚷嚷闹闹,打出庙门,半
16
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众,提防愈紧。这康、张太尉等迎着真君,合力努力,把那美猴王围绕不题。
(情节带动打斗、变化)
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当时四天师传奏灵霄,引见玉陛。行者朝上唱个大喏道:“老官儿,累你累你!我老孙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一路凶多吉少,也不消说。于今来在金山兜山金山兜洞,有一兕怪(犀牛怪),把唐僧拿在洞里,不知是要蒸要煮要晒。是老孙寻上他门,与他交战,那怪却就有些认得老孙,卓是神通广大,把老孙的金箍棒抢去,因此难缚妖魔。疑是上天凶星思凡下界,为此老孙特来启奏,伏乞天尊垂慈洞鉴,降旨查勘凶星,发兵收剿妖魔,老孙不胜战栗屏营之至!”却又打个深躬道:“以闻。”旁有葛仙翁笑道:“猴子是何前倨后恭?”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孙于今是没棒弄了。”
四、《西游记》以外的其它神怪小说 (一)许仲琳、李云翔编《封神演义》
这部小说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历史为框架,叙写阐教支持的武王阵营和截教支持的纣王阵营之间的争斗,最终以纣王自焚,周武入殷,姜子牙归国封神,周武王分封列国为结局。
其以想象奇特擅胜,成功塑造了昏庸暴虐、沉湎酒色的纣王(p137)这一角色,描写了一大批颇有风貌的神仙妖魔,如姜子牙、雷震子、土行孙、哪咤、千里眼、顺风耳、闻太师、妲己等。
(二)《续西游记》、《西游补》、《东游记》(八仙成仙经历及其与龙宫的战斗)、《南游记》、《北游记》(后三者与《西游记》共称“四游记”)
(三)《三宝太监下西洋》
以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为蓝本敷衍成书。
1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