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题,焦炉生产岗位练兵复习题
四: 简 答
1、焦炭机械强度的评定内容?)
答:焦炭外表面承受的磨擦力超过气孔壁强度时,产生表面薄层分离现象,形成碎屑和粉末,焦炭抵抗此种破坏的能力称为耐磨强度M10。当焦炭承受冲击力时,焦炭沿结构裂纹或缺陷处碎成小块,焦炭抵抗此种破坏的能力称为抗碎强度M40。 ' H% E' E/ _# ^8 ]7 o1 i
2、造成焦饼难推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处理?
加热制度不适当或不均匀;温度低焦饼收缩不够而增大焦饼磨擦阻力;温度高,焦炭过火而变碎,推焦时发生了挤焦现象;炉墙石墨过厚;炉体变形;炉门框变形而夹焦;原料煤收缩小,使推焦阻力增大;炉墙壁或炉底砖变形;炭化室装煤不正确,平煤不好,煤料堵塞装煤孔。处理如下:如有局部生焦,就关上炉门,等到焦饼成熟时后再推,但也要防止燃烧室温度过高;如焦炭过火或煤料粘结性差,则用人工将堵塞处扒掉,或在推焦杆的头上装一铲子把堵塞的焦炭铲掉再进行推焦;如果炉墙变形严重,则应立即组织热修,保持炭化室炉墙壁完好与平正。
3、集气管低压操作有什么害处?集气管应保持正压操作(大型焦炉一般为78.4Pa~117.6Pa,小焦炉约49Pa~68.6Pa),但往往由于操作粗心大意,也会造成低压或负压操作.集气管低压操作会导致炭化室产生负压,使大量的空气从炉门不严密处进入炭化室,与焦炭燃烧或者与煤气燃烧,造成焦炭与煤气损失,降低煤气的热量,影响加热调节.此外,还会影响焦炉炉体的寿命.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时刻注意集气管和压力,即使在特殊的情况下(如停电)也要保持集气管有足够的压力
4、对生焦和过火焦应如何处理? 对于生焦,应把炉门关上再处理一段时间,待焦饼成熟后再推,在推焦前,应先铲除机、焦侧的碎焦;如果第二次,第三次也难推,焦饼也成散碎状了,那就得组织扒焦.& E7 N$ j1 ^( r/ 对于过火焦,在推焦前最好在焦侧炭化室底部用铲子把焦饼铲去一点,以减少阻力;如果第二次,第三次也难推,同样要组织扒焦。一般机侧可以通过在推焦杆头部装上一铲子,启动推焦杆边推边扒,而焦侧可以先扒好,并对上导焦槽后,机侧才用推焦杆边铲边向外推。值得注意的是,不管生焦或过火焦,均应检查温度与火道燃烧情况,待温度正常后再扒焦. 5、炼焦炉的出炉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炼焦炉的出炉操作包括装煤、推焦、熄焦和筛焦等工序,其具体过程是: q
从配煤工段来的配合煤由斜桥(皮带走廊)经皮带运输机送入焦炉煤塔内,并按一定的规程放入装煤车的煤斗内。等机、焦两侧的炉门关好后,将装煤车开到要装煤的空炭化室上部的装煤孔处,待煤斗正对装煤孔后开始装煤。当炭化室内的焦饼成熟后,由推焦车和拦焦车分别摘下机、焦两侧的炉门。当导焦槽装好,熄焦车对好位后,推焦机上的推焦杆启动,把焦饼推出落到熄焦车的车厢内。红热的焦炭由熄焦车运载到消火塔下被水淋熄后,卸到凉焦台上,待焦炭水份蒸发后被分为块焦(大于40或25)和碎
1
焦两类。焦炭再经振动筛筛分,最终分为40-25,25-10,10-0等级别的焦炭,分别贮存在焦仓中。块焦大部分用皮带运输机直接送去炼铁,其余部分贮存在焦仓或装车外运。 6、装煤操作要达到什么要求?( F7 I% T+ }2 ? H2 p& i7 v
⑴.要装满。⑵.要装平。⑶.装煤均匀系数在0.9以上。另外,装煤时应快装,少喷煤,少冒烟和平煤杆带出的余煤尽量少。
7、炉顶操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V* u O\ ⑴.装煤要快,尽量减少煤气损失,防止煤气着火。 ⑵.装煤后及时清理炉顶上的余煤,防止余煤着火。
⑶.经常清扫上升管,桥管,集气管。⑷.经常检查氨水管,如堵塞及时清扫更换。!⑸.加强炉顶砖,装煤孔盖和其它设备的维修管理。
⑹.在临时停电的情况下,及时打开放散管放散荒煤气,停止装煤。⑺.集气管工应保持集气管压力为规定值,不应过高过低。
8、推焦串序是根据什么原则确定的?2 E7 k% P b- i; m \⑴.各炭化室结焦时间一致,保证焦饼成熟,符合加热制度。
⑵.推某一炭化室内的焦炭时,该炭化室两旁的炭化室中的焦饼接近半熟。 ⑶.空炉或新装煤的炭化室的两侧炭化室严禁推焦。 ⑷.新装煤的炭化室应均匀分布于全炉。 ⑸.整座焦炉有节奏和均衡地生产。
⑹.机械的行程尽可能短,以节省时间和电力。% ⑺.编号排列简单易记,以免出差错。/ H4 {5 q+ y) l/ A: l\⑻.全炉推完一次焦后,应考虑留一段时间,以便有计划地检修。
9、什么是结焦时间和周转时间?; F/ a+ S7 _( q- k% M
结焦时间是指炭化室内的煤料经过平煤到下次出焦的时间,严格地说,是平煤杆刚伸入炭化室到下次出焦时推焦杆接触焦饼的时间间隔。结焦时间的长短与炭化室宽度、立火道温度炭化室炉墙的厚度和炭化室砖墙的材质、以及装炉煤的特性,如水分、堆比重等因素有关。
结焦时间加上推焦和装煤过程的操作时间就是周转时间。% c. Q6 p3 F% `8 i7 z a # w0 v; ?* u) a( H# `' C. j' { \ & w* M D1 G& v- {/ J
10. 机焦侧出炉操作应注意些什么? ; z- E p. [7 F4 }! j2 K4 E
⑴.在出炉前,推焦车、拦焦车和熄焦车必须对准要出炉的炭化室,不能摘错炉门,杜绝红焦落地事故。
2
⑵.摘门后,应及时清扫炉门和炉门框。⑶.在推焦开始时,推焦杆应慢速前进,防止把机焦侧焦饼撞碎。⑷.在推焦杆前进时,推焦车司机应观察炭化室墙有无变形,炉墙温度如何,炭化室内石墨沉积的情况等。⑸.在推焦过程中,如果推焦电流超过危险数值,则应立既停止推焦,并报告车间处理。3 b ]- @' l# U9 m
9 u+ N7 N: x4 G+ N% d: I! z2 D4 A% ?
⑹.坚持清扫炉门框,对推焦杆带出的尾焦和摘门时掉落下来的炉头焦应及时排除。 3 Z% D: s0 p% q: m
⑺.在出炉时如果遇到突然停电的话,应组织人力立即抢修各机电设备。5 B9 `4 |6 L+ a3 F + e2 ^8 r- n7 h0 W/ V/ v8 S
⑻.整个出炉操作应力求安全,准确,快速。, G% V1 Z+ N, @8 X& y w# V6 O% Q6 l% S* V# B 3 r& G& _\
炉门不严和炭化室负压有什么害处?
⑴.损失贵重的煤气和影响化学产品的回收。: I: f: `: T- F* Q& {\
⑵.烧掉部分焦炭,使焦炭中的灰分增加,降低焦炭的质量和产量。\ ⑶.引起炉门冒烟冒火,恶化操作环境,烧坏护炉铁件。0 v\⑷.焦炭在炭化室内燃烧后,当灰分与炉墙作用时容易产生局部结瘤,特别是在炭化室严重负压和炉温过高时,结瘤更加容易。⑸.无法保持炭化室内的压力,使炉墙砖缝的石墨遭到严重的破坏。容易引起炉墙的串漏,破坏加热制度,调火困难。 u: t/ Y$ d- e2 w1 y0 {9 D
推焦杆掉到炭化室内怎么办? 1 d: V\
⑴.如果推焦杆的齿条与传动齿轮上的齿脱离较近,可用铁板,螺丝等物往回垫,使之与传动齿轮上的齿互相咬住,启动推焦装置,使推焦杆上齿条上的齿与传动齿轮上的齿互相啮合。: [5 _- y0 J5 v+ x1 m' K
⑵.若推焦杆上的齿条上的齿与传动齿轮上的齿脱离得太远,可用钢丝绳一端系在推焦杆上,另一端系在传动齿轮上,启动传动装置,传动齿轮一转,就把推焦杆拉回来了。+ r+ V' u: O% }: V
⑶.若推焦杆在行驶途中停了电,应组织人力,用手摇装置把推焦杆摇回原位。
& V$ H6 Q- O0 q: U6 M' H
13. 下暴雨时怎么办? q- l. L1 w0 G+ L3 @! t
下暴雨时,雨水会流入炭化室内,而焦炉多为硅砖砌筑,硅砖不能适应温度急剧变化,极易遭到破坏,使焦炉寿命受到影响;另外,炭化室内焦炭温度很高,水流入炭化室后,就会急速气化,膨胀而产生爆
3
炸,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 - r4 o0 l3 M6 x* Y* p, c) K* B! O
⑴.炉顶积水,应及时组织人员从机焦两侧把水扫走; 1 H4 P- w, ?2 P8 q: ?8 V. y0 ^3 m
⑵.炉盖缝隙必须及时密封,如来不及可用煤车斗子的煤来封住炉盖缝隙;0 ~& C' p& s6 f3 ?3 T4 ^ # k' g/ v% t& x1 L& V
⑶ .看火孔及砖缝处用煤泥灰浆堵严。
3 ?4 s0 w6 f' v* p8 [, R) s 1 T7 ^! a, T5 G$ j
14.焦炉体有哪几部分组成?1 Z% ?: ~% m0 p3 H6 A
焦炉体主要不由炉顶区,炭化室,燃烧室,斜道区,蓄热室,烟道区组成。3 `% \\: A4 u# t0 } 8 C1 K5 a& }& y# l/ U: n6 V! `2 n
15.焦炭在高炉冶炼中的作用?5 d7 E# ~! q+ |# s5 q - K A, o\
发热剂,还原剂,支承炉料。- D5 y8 V# A8 h# S$ n
1 \\0 h+ X- J- `4 P * _* O. V! u4 C$ z6 ?2 f/ z 16. 简述冒烟冒火的危害? 6 p1 f' s3 u6 Q\
冒烟冒火会浪费煤气,烧坏设备,恶化环境。 4 `# e9 F5 U! M
+ `' `- X! B; t. ^: f! m
17. 焦炭的机械强度包括哪些?+ r* @3 R0 X0 ^, x( \\/ H
包括耐磨强度和抗碎强度。 * y1 c- \\0 Z- t' P6 d1 o' a4 D\ 6 r) i# {& s8 Z X
18. 简述炼焦车间生产工艺流程? 6 V+ N# f# p+ K. i. V, B. R
配合煤→煤塔→煤车→炭化室→荒煤气→上升管→桥管→阀体→集气管→吸气管→气液分离器→煤气到鼓风机(焦油氨水到冷凝工段)% B( R, R. z! z; e1 c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