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及其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及其启示
作者:路丽丽
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10期
【摘 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进程,经历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又对当代中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中国化,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实际和阶段特征,以实现理论的当代化、本土化、民族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即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发展特点相结合,致力于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小康社会的建设,开创生态文明实践的新局面,以实现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揭示出人是自然的产物,并且提出与人密切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果,从根本上也是自然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本身是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1]131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是人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互惠互利的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阐明人和自然之间产生互动、联系是需要实践作为中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特定的生产方式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最终揭示出人与自然统一的方向依赖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化解,生态文明的实现,关键在于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以及技术模式的变革。
人类应该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尊重、顺应、爱护自然,才有可能长久地生存。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全球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实践道路指明方向。 2 毛泽东思想中的生态文明理论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思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但是在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发挥了探索性的作用,比如水利建设、工业布局、植树造林等方面。[2] 2.1 开展水利建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