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习 题 集
给水排水教研室
第一章 序 论
1、简述广义水资源与狭义水资源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 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全球总量,全球淡水总量,人类可取到的淡水总量,陆地可循环淡水总量,中国水资源总量分别是多少? 2、全球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3、简述中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4、简述中国水资源利用总量及其在农业、工业、生活用水中的份额。
第三章 水资源评价
1、简述区域水资源三要素的含义。
2、简述地区地表水资源量评价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已知某计算区域面积13km2,地下水径流模数11L/(s.km2),求该区域地下水径流量为多少。
4、已知某计算区域面积27km2,地表水平均径流模数17L/(s.km2),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mm,求该区域多年平均径流深度。
5、已知某计算区域面积19km2,地表水平均径流模数15L/(s.km2),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mm,求该区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6、为了确定确定单井的出水量,某地质勘探队采用了现场抽水试验的方式,抽水试验分别在雨季和旱季进行,抽水前地下水位自然降幅0.05m/d,旱季抽水试验流量为45m3/h和55m3/h两种,抽水期间实测的地下水位降幅为0.41m/d和0.65m/d。雨季抽水前地下水位稳定,抽水流量为85m3/h和95m3/h,地下水位降幅为0.48m/d和0.72m/d。该水源地旱季持续时间为180天,试
1
计算:
(1)该井旱季的补给流量; (2)该井雨季的补给流量; (3)该井年平均允许开采量。
7、一地下水水源地,为了确定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委托一打井队进行抽水试验,试验共进行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降雨丰沛的雨季,抽水前地下水水位自然上升幅度是0.05m/d,在抽水流量为90m3/h和100m3/h时,地下水位降幅为0.55m/d和0.75m/d。第二阶段是降雨稀少的旱季,抽水前观测的地下水位降幅为0.05m/d,抽水试验流量为50m3/h和60m3/h两种,实测的地下水位降幅为0.53m/d和0.77m/d。该水源地雨季持续时间为185天,试计算:
(1)该井雨季的补给流量; (2)该井旱季的补给流量; (3)该井年平均允许开采量。
8、地下水水源地生产试验管井抽水试验资料如下:旱季抽水前观测的地下水位降幅为0.05m/d,抽水试验流量为40m3/h和50m3/h两种,实测的地下水位降幅为0.29m/d和0.53m/d。雨季抽水前地下水位稳定,抽水流量为80m3/h和90m3/h,地下水位降幅为0.32m/d和0.48m/d。该水源地旱季持续时间为180天,试计算:
(1)该井旱季的平均允许开采量; (2)该井雨季的平均允许开采量; (3)该井年平均允许开采量
9、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方法确定地下水允许开采量,5~10月份降雨气象条件类似,采用的两种代表性抽水流量为95m3/h和105m3/h,地下水位降幅为0.72m/d和0.96m/d。11月至次年4月降雨气象条件类似,采用的两种抽
2
水流量为55m3/h和65m3/h两种,实测的地下水位降幅为0.6m/d和0.84m/d。试计算:
(1)该井5~10月份的平均补给流量; (2)该井11~4月份的平均补给流量; (3)该井年平均允许开采量
第四章 供水资源水质评价
1、简述水中杂质的分类及水质指标体系。
2、简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质分类方法及指标。 3、简述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分类方法及指标。 4、简述海水水质标准的分类方法及指标。
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简述典型年法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步骤。
2、简述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可供水量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章 取水工程
1、简述水源选择的原则。 2、简述取水口位置确定的原则。
3、简述岸边式、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组成、适用场合,取水构筑物形式选择的方法。
4、简述管井的构造(绘图说明)和施工步骤。
5、简述管井和大口井的构造(绘图说明)及各自适用场合。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