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虽有嘉肴 教案
2014—2015学一学期淮北市非凡学校集体备课
教师专用教案(复备稿)
20、虽有嘉肴
主备人:孙会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 2、区分古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虽”“旨”“至”等。积累主要的文言实虚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在正确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并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教学相长”
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常用词。 难点:理解课文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可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此刻睡觉,你将做梦;此刻努力呢,你将圆梦”不仅如此,不管我们走到哪里呢,都应该努力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经常给自己充电,古人尚且有“教学相长”的理念,更何况我们呢?请同学们学习《虽有嘉肴》,再次领略古人的先进理念。 二、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书籍,也是一篇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三、预习检查 1、生字注音
嘉肴(yáo) 旨(zhǐ) 兑(yua)命 自强(qiǎng) 学(xiào)学(xu?)半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确朗读课文 把握朗读节奏(师范读,生听读,师适时指导划分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1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第一、读懂文义
文言文断句是基本的原则,是要读懂文义,句读的正确与文义的通畅互为表里。文义弄懂了,句读自然无误,文义自然通畅。
第二、利用标志性语气助词判断句读。如《论语》:“回也/不改其乐。” 第三、利用特殊句式判断
第四、参考固定的词语结构来帮助判断 2、找学生读课文,教师正音
3、学生自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并结合注释试翻译全文,初步体会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生结合课文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师归纳) 1)、解释词语
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成的菜。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强
教学相长:教和学相互促进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2)、一词多义
不知其旨也(代词,它) 其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推测)
学学半(第一个学“教”,第二个“学习”) 3)、古今异义
(1)虽有嘉肴(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不知其旨也(旨,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3)虽有至道(至,古义:达到极点,今义:到)
(4)教然后知困(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然后,古义:然:这样,
后:以后,之后的意思,是两个词。今义:然后为语气词,表顺承。可以不翻译) (5)教学相长也(长,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4、再读课文,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脉络
(学生齐读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可合作探究,师适时点拨) 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1)由吃饭类比引出“学”
第二层(2、3句)由“学”联想到“教”,然后将“教”与“学”并举,说明两者相互作用。 第三层:(4、5)点明主旨,得出论点:教学相长。
五、课文精读 思考问题(生思考以下问题,可合作探究,师适时点拨) 1、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如何论证的? 教学相长也。即教与学相互促进 短文先用吃饭比喻引出“学”,再由“学”联系到“教”,然后将“教”与“学”并举,说明两者相互作用,文章层层推进,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2
2、文章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句与第二句有什么关系?
内容:即使有美好的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关系:这是一种类比的写法,把学习、教人类比吃菜肴、学道理,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过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比喻形象,类比性强。 3、文章第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开头运用类比手法,由“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引申到“即使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两个转折复句,自然过渡到教与学的关系,为“教学相长”提供有力的论证。 4、引用“《兑命》”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讲道理,说明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得重要性。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把中心论点阐述的非常清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这句话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在这里引用古典实际是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5、拓展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方面加以说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你认为“教学相长”的论点有什么借鉴意义?
“教学相长”告诉我们:教学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老师,也适用于学生。我们都知道,多向他人请教、学习,可以排难解惑,增长知识,颇有收获;但反过来说,多帮助别人排难解惑也能促进自己的进步,在给他人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使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变得更牢固,而且在讲解中还会使自己原来模糊的知识点逐渐变得清晰,甚至会茅塞顿开,大有所获。例如:组长、课代表的工作等。 六、写作特点
1、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吃饭比喻引出“学”,再由“学”联系到“教”,然后将“教”与“学”并举,说明两者相互作用,文章层层推进)
2、类比方法,过渡自然(把学习、教人类比吃菜肴、学道理,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过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比喻形象,类比性强) 3、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七、课堂总结
“教学相长”的论点很有借鉴意义。对从教者来说,就应该不断“自反”“自强”,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经常“充电”,向前人学习,向同仁学习,还要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吃老本”的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 八、作业布置
《导与练》相关练习 九、板书设计
嘉肴 弗食到不知其旨
(类比) 教学相长 至道 弗学到不知其善 知不足而自反、知困而自强
反思: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