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泰山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1、 调查家人或邻居受到假冒伪劣产品带来的危害情况,并填好调查表。 购物人 购物时间 称 物品名况 伪劣情危害(损失) 解决办法 2、观看3.15晚会 3、搜集与 3.15有关的知识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
1课时
观 察 与 思 考
本主题由一则资料和四幅图片组成。小资料介绍了3.15的由来。图片则从农民的庄稼、学生的衣着和图书三方面展示了人们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也揭示了人们因为贪图便宜容易上当受害的心理。这一版块安排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冒伪劣产品对人们造成的损害,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重视,以免使自己也受其害。
教学过程
(一)小品导入
从32页插图中选一种情况或其他实际情况编成小品,挑选学生表演。教师过渡。 (二)观察与思考
1、请同学们观察32页插图,分别说说图中的内容,设想他们当时的心情。 2、想想自己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心情怎样。(有物证的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下)
3、家人或邻居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图片、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内容。
(三)讨论交流
1、谈一谈你看到或听到这些事情后的感受。
2、通过前面的汇报交流,你认为什么是伪劣商品? 3、分析一下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避免遇到这样的事情? 如果遇到这种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小阅读
请学生阅读32页第一段话,了解3.15的由来。
第2课时
保 护 我 们 的 权 益
本主题由活动指示性的引言、三幅图片及对话和注释,还有一则小资料组成。引言既是对主体内容的提示,又是对活动要求进行指示。三幅图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提示,设计了要保管好购物凭证,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知道有问题可以拨打12315的热线投诉电话,同时配有简介购物发票的资料,教给了学生保护自己权益的基本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归纳
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小组内交流课前调查情况)
举例说明,假冒伪劣产品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损害? (二)小知识
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享有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这些假冒伪劣产品 的销售,是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你知道消费者具有哪些权利吗?
(三)保护我们的权益
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你知道怎么做吗? 1、小组交流办法并表演展示。 2、阅读33页内容。 3、教师补充
4、教师通过实物教学生如何识别假冒产品。
(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向家长学会,再教给同学们。) (四)谈收获 (五)作业
综合本单元的知识点,办一期小报。
第三单元我是小交警
7、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我认识的交通工具”“家乡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展览会”三大块内容。教材开课的通栏设计,是利用人类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展示了在陆地、天空、江河湖海各个领域人们设计并运用的各种交通工具。对于这些熟悉或是陌生的交通工具,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在指认回顾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性能、用途.。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和使用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三 、 教材重、难点
重点:列举本地区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讨论人们为什么会使用这种交通工具。 难点: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 、 课时安排:2课时
五、 教学活动设计
1、“我认识的交通工具”活动设计 (1)找一找。
让学生从寻找身边熟悉的交通工具入手,以加深对交通工具类别、使用范围、用途等方面交通知识的初步了解。
(2)说一说。
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说说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利用一些交通工具的模型和图片加以说明,增强活动的兴趣。
(3)交流与展示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他们围绕身边的交通工具,谈见闻,包括见过哪些交通工具、各种交通工具有哪些特点和用途;还可让学生谈谈某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发展或功用的知识趣闻。
2、“家乡的交通工具”活动设计 (1)竞猜游戏“是真是假”
选择一些地区的交通工具如大象、骆驼、雪橇、轿子、马车等图,帮助学生认识交通好工具的历史发展变化过程,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交通工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可以利用竞猜游戏或“是真是假”现场互动游戏,提升学生对知识性学习的兴趣。注意课前要布置学生做好相关资料准备。
(2)调查与分析
学生按照一定的分组、分工进行社会调查。事先,教师要知道学生设计好调查提纲和记录表。调查的对象可以是交通管理部门、社区人士、街坊邻居、父母、同学等。到街头观察与调查,一定要嘱咐学生注意安全。
当地交通工具变化的调查
时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九十年代 20世纪末、21世纪初 工具名称 特点及用途 (3)通过学生填写自己家乡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用途表,使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交通工具的认识。展示活动可按小组或班级进行,教材留白的部分可让学生画画、贴贴、写写,目的是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时间成果或体验。
(4)交通工具展览会
让学生把收集到的交通工具的图片、玩具、模型展示出来,互相交流。 六、评价要点
(1)对交通工具的种类的了解程度,对各种交通工具、特点和用途的熟悉程度。 (2)参与调查、交流等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计划性。 (3)在实践活动小组中是否能分工合作、统一协调。 (4)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方法。
(5)在交流展示中是否积极、踊跃,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8 交通规则要遵守
教材分析:
“交通规则要遵守”这一主题设计了“放大镜”和“没有秩序就没有安全”两个活动内容。
“放大镜”通过一幅图画展示了交通规则的有关常识以及交通规则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没有秩序就没有安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体验没有交通秩序就没有安全。
认知目标:
懂得交通规则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懂得在现代社会中每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情感目标: :
深感遵守交通法规的必要性,从而产生一种义务感。愿意按交通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感到不满。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步骤和信息处理的方法,逐步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放 大 镜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身边的交通秩序现状,明白什么是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什么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教学重点:
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通秩序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学准备:课前安排学生观察上学路的交通秩序。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课。
1、(放录音:在繁华热闹的大街上,人们的喧哗声、汽车的喇叭声、摩托车的启动声、自行车的铃声……汽车的急刹车声和人的惨叫声)提问: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触目惊心”的数字。
全世界每年有50多万人在车轮下丧生,1300多万人受伤致残。这就是说,平均就有1人死于车祸,每一秒钟有4人囚车祸受伤致残。我国每年有7万多人死于车祸,相当于每天从天上掉下一架大型客机。
3、从这例惨痛的事故和这组数字中,你想到了什么?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安全小博士 1、什么是交通规则?
2、你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活动二 我会过马路 1、找一找。
在图中找找谁遵守了交通规则,谁没有遵守?你想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人说些什么? 2、说一说。
你身边的交通秩序怎么样?上学路上你是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 3、演一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