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枣庄三中2013_2014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枣庄三中2013_2014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 9:03:59

由①②联立解得,x=2mg

故选:C 点评: 本题由胡克定律和平衡条件分别研究两种情况下弹簧的压缩量,要抓住第二情况下,两弹簧形变量与物体下降高度相等进行列式.

二、实验题(本题共3个小题,11题8分,12题4分,13题6分,共18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11.(8分)(2015?清远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s .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

2

出A、B两点间距x= 0.65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 0.10 m/s,加速度是 0.30 m/s(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专题: 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与交变电流的周期相同.由t=0.02s(n﹣1),算出计数点间的时间隔T,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解答: 解:(1)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T==

s=0.02s.

(2)A、B间的距离x=0.65cm.B、D间的距离是2.05cm,时间间隔T=0.2s,则vc=

=0.10m/s.由公式△x=at知

2

2

=,

代入数据解得a=0.30m/s. 故答案为:(1)0.02s (2)0.65; 0.10; 0.30 点评: 能够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了解逐差法求解加速度有利于减小误差. 12.(4分)(2013秋?菏泽期末)在“研究弹簧的形变量与外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

(1)由图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即k= 200 N/m.

(2)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由于弹簧自身重力引起了伸长量 .

9

考点: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专题: 实验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 分析: (1)在F﹣﹣x图象中,斜率表示劲度系数

(2)由于弹簧自身重力引起了伸长量,故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 解答: 解:(1)在F﹣﹣x图象中,斜率表示劲度系数,故有:k=

=200N/m

(2)由于弹簧自身重力引起了伸长量,故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故填:由于弹簧自身重力引起了伸长量 故答案为:(1)200 N/m;(2)由于弹簧自身重力引起了伸长量 点评: 应用胡克定律时,要首先转化单位,知道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会分析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 13.(6分)(2013秋?枣庄校级月考)某同学在做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把橡皮条的一端用图钉固定于P点,同时用两个弹簧秤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位置O.这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分别为FA=3.5N、FB=4.0N,其位置记录如图甲所示.倘若橡皮条的活动端仅用一个弹簧秤拉着,也把它拉到O点位置,弹簧秤的示数为FC=6.0N,其位置如C.

(1)用1cm表示1N,在图乙中作出力FA、FB和FC的图示.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乙中作出FA和FB的合力F,F的大小为 6.08 N. (3)实验的结果是否能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能 (选填“能”或“不能”).

考点: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根据力的图示法作出力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以FA和FB为边做出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即为合力的理论值大小. 解答: 解:(1)根据力的图示,如图所示;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A和FB的合力F,如图所示,由图示可求得合力:F=6.08N.

10

(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A和FB的合力与FC相等,这说明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6.08;(3)能

点评: 要掌握作力的图示的方法;明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原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0分)(2014?湖南一模)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测得该质点在第1s内的位移为2.0m,第5s内和第6s内的位移之和为11.2m.求: (1)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该质点在第6s内的位移大小.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0.5s和5s末的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第6s内的位移. 解答: 解:(1)物体在0.5s时的瞬时速度

物体在5s末的瞬时速度,

则物体的加速度a=

(2)物体在第6s内的位移x=

2

答:(1)物体的加速度为0.8m/s.

(2)该质点在第6s内的位移大小为6m.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11

15.(10分)(2013秋?湖北期中)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m/s,B车在后,其速度vB=30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x0=85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m才能停止,问: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车刹车后何时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B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距离,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求解刹车的加速度; 两车能够相撞或者最近距离的临界情况是两车速度相等,先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求解速度相同的时间,然后分别求解出两车的位移进行判断. 解答: 解:B车刹车至停下来过程中,由

,得

假设不相撞,设经过时间t两车速度相等,对B车有vA=vB+aBt 解得t=8s 此时,B车的位移有

A车位移有xA=vAt=80m

因xB<x0+xA故两车不会相撞,两车最近距离为△x=5m

答: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不会相撞,两车最近距离是5米. 点评: 研究追击问题关键抓住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同)和两个等量关系(位移关系和时间关系). 16.(10分)(2013秋?枣庄校级月考)特种兵过山谷的一种方法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将一根长不可伸长的细绳的两端固定在相距为d的A、B两等髙处,细绳上有小滑轮P,战士们相互配合,可沿着细绳滑到对面.开始时,战士甲拉住滑轮,质量为m的战士乙吊在滑轮上,处于静止状态,AP沿竖直方向,且大小等于d.(不计滑轮与绳的质量,不计滑轮的大小及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若甲对滑轮的拉力沿水平方向,求拉力的大小.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以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解答: 解:设绳中的张力为 T,BP 绳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θ.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由①②联立解得,x=2mg 故选:C 点评: 本题由胡克定律和平衡条件分别研究两种情况下弹簧的压缩量,要抓住第二情况下,两弹簧形变量与物体下降高度相等进行列式. 二、实验题(本题共3个小题,11题8分,12题4分,13题6分,共18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11.(8分)(2015?清远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s .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2出A、B两点间距x= 0.65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 0.10 m/s,加速度是 0.30 m/s(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