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析】四川省双流中学2018届高三考前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1. 下图为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周初,定都于镐;平息东方叛乱后,又在洛邑营建新邑东都,并迁九鼎于此,是谓“宅兹中国”。当时,营建东都和迁鼎意在
A. 开发黄河流域 B. 宣扬天命转移 C. 消弭分封弊端 D. 管辖辽阔疆域 【答案】D
【解析】镐京在今西安一带,也属于黄河流域,故营建东都与开发黄河流域无关,故A错误;营建东都和迁鼎并不能体现天命转移,周王仍然是最高统治者,没有发生天命转移,故B错误;分封弊端是指地方诸侯割据,营建东都并不能消弭分封弊端,故C错误;平息东方叛乱后,营建东都,这是为了加强对东方的统治,管辖辽阔疆域,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地图信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平息东方叛乱后,又在洛邑营建新邑东都”,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对东方的统治,管辖辽阔疆域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 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汉代儒者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便是今文经,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是其阐发的主要主张。据此
可知,汉代今文经学 A. 接续了孔孟的道统思想 B. 形成了训诂考证的治学学风 C. 适应了社会治理的需要 D. 奠定了儒家信仰的理论基础 【答案】C
【解析】今文经宣传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主张,是汉代儒学适应汉代大一统和中央集权需要的表现,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汉代今文经学接续孔孟的道统思想,故A错误;“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记录、整理下来”并不能体现训诂考证的治学学风,故B错误;汉代今文经学并不是儒家信仰的理论基础,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时代特征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 下表为两宋时期关于“祖宗之法”的记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祖宗之法” 出处 太宗即位诏书 宰相吕大防上“自三代以后,唯本朝百二十年中外无事,盖由祖宗所立家法 书 侯延庆《退斋笔录》 吕中《空朝大事“(我朝)仁意常混然于纪纲整肃之中,而纪纲常架然于仁意 记讲》
A. 开始确立于宋太宗时期 B. 左右了赵宋政治运行 C. 导致士大夫纲纪观念淡薄
宰相蔡确以“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开始破例“抵制了神宗对一名用兵失败大臣的处斩、刺面决定 记述 “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谨当遵承 D. 反映了赵宋因循守旧 【答案】B
【解析】材料“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中的“先皇帝”是指宋太祖,不是宋太宗,故A错误;四段材料都反映了宋代政治遵循“祖宗之法”的规定,故B正确;“仁意常混然于纪纲整肃之中,而纪纲常架然于仁意”并不能说明士大夫纲纪观念淡薄,且其它三段材料并未涉及士大夫纲纪观念,故C错误;宋代政治遵循“祖宗之法”,这不等于因循守旧,故D错误。故选B。
4. 自隋唐以来,尤其明清时期,“官本位”思想已经在每个读书人的心里牢牢地扎根了。读书做官已成为科举时代的主导思想。这导致 A. 不学无术之风发生了逆转 B. 一批锐意创新人才的产生 C. 专制统治的基础得以扩大 D.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了科举制的相关内容,科举制通过考试的办法,使下层民众做官成为了可能,科举制的史实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能让不同阶层的人参与国家政治事务,进而扩大了统治基础,以此作答即可。
5. 20世纪初,作为理论经济学代表的《国富论》虽经严复和粱启超的翻译介绍,但在中国仍“不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的反响”,反而是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在同时代更受关注。这从侧面反映了 A. 维新变法影响较小 B. 实业救国渐成风尚 C. 民族经济缺乏市场意识 D. 近代教育欠缺理论深度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初理论经济学在中国影响不大,但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更受关注,而会计学、企业管理等为企业经营服务,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实业救国的思潮,故B正确;1898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材料与维新变法无关,故A错误;会计学、企业管理等有利于企业参与市场,不能说明民族经济缺乏市场意识,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近代教育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B。
6. 1980年,史学界经过对光绪脉案等清宫档案的仔细研究,普遍认为光绪是由于体虚病久而自然死亡,并非死于谋杀;2008年,史学家运用中子活化等实验方法对光绪头发进行检验,证明光绪系中毒死亡。据此可推知 A. 科技推动历史认知变化 B. 档案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 C. 历史事实因时代而改变 D. 史学家决定史学观点变迁 【答案】A
...............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全面解读材料信息,注意找出前后结论变化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科技的发展进步是主要原因,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7. 下表是“一五”期间部分经济数据统计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国家计委统配的物资数量 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物资数量
1953年 112种 115种 1957年 231种 301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