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辽宁省博物馆馆藏部分红山玉器 - 图文
七个馆藏文物专题展主要特点为:一,视角独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二,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辽宁省博物馆互动性相融为一体,雅俗共赏;三,形式设计充分表达主题内涵,展览氛围浓郁,特色鲜明;四,功能先进,设计精到,风格独具。至2004年底,展览开放短短50天内,辽博接待了近10万余名观众,实际收入82万元,有61%的观众是免费参观,最大限度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观需求。充分体现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为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求知需要,博物馆推出六种讲解方式:专家讲解、一般观众讲解、定时讲解、未成年人讲解、特殊讲解、小志愿者讲解等,做到因人施讲,使不同层次的观众在轻松自然中获得知识。新馆开馆就提出了\人人皆形象、处处见窗口\的争创最佳服务要求,在每层楼都设有咨
询服务台,设立专人,每天为观众咨询答疑千余次,使观众在到馆的第一时间内就体验到无微不至的服务。
绿松石玉鸮和玉璜
勾云形珮及心形璧
玉镯
红山兽面器
玉璧
玉璧
双联璧合玉璧
马蹄形箍
勾云形珮
玉龟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有各类文物藏品11.2万件,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 中国古代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两汉、唐宋的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中国玉器之所以辽宁省博物馆能够绵延近万年,长盛不衰,是由于玉器不同于其它种类的工艺品,除了其审美的功能外,更重要的在于玉器是古人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在古代社会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玉器产生的原动力在其审美功能。玉器所用的材料为质地细腻、色泽美丽、湿润坚韧的矿物质,即“石之美者”。玉器是由于它美的特性而与普通的石器分离开来,并因此而被赋予很多的象征意义和功能。辽宁省博物馆玉器藏品资源丰富,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到明清时期的玉器工艺品均美奂美伦。 红山文化后期,约距今6000~5000年。是辽西地区空前绝后的玉器繁荣时期,在玉器的器型种类和数量上都有飞跃性的进展。辽宁猪首形象刻划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
孔。玉猪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
建平出土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后期玉器制品,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的土沁。龙体蜷曲如玉玦形,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