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懂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看懂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
作者:贾树才
来源:《家庭医学》2014年第06期
小莉和她的的闺蜜都有慢性胃炎,看了今年《家庭医学》第3期《明明白白看胃炎》一文后,鉴于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可能是癌前病变的恐惧,同时也想知道自己是哪一类型的慢性胃炎,就拉着闺蜜一起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不料想,拿到胃镜报告后两人都是一头雾水,不仅报告中那些医学术语一个也看不懂,而且小莉诊断是慢性红斑/渗出性胃炎,闺蜜报告是慢性隆起性胃炎,和自己在杂志上看到的知识怎么都对不上号……
患者拿到有关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包括书写规范和不规范的,往往都是一头雾水。常见诊断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疣状胃炎、红斑性胃炎、隆起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等等。下面,对这些常见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加以解读,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慢性胃炎的基础病变和分型
多数慢性胃炎的基础病变都是炎症反应或萎缩,因此,慢性胃炎主要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由于人们的习惯难改,现在很多医生仍然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写成慢性浅表性胃炎。“浅表”只是病变深浅的划分,毕竟不如萎缩和非萎缩更能直观地反映究竟有无萎缩的改变。
慢性胃炎的确诊除了胃镜检查之外,还要结合病理检查(活检标本),才能做出正确判断。胃镜和病理检查的符合率并不能达到100%,一般为60%左右。当两者不符合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因为病理检查是最权威的。
胃黏膜萎缩是指胃固有腺体萎缩、减少。只要病理活检显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一般要取多块标本,其中只要有一块发现萎缩,就可确诊。 描述基本形态的术语解读
胃镜检查是对胃黏膜的镜下直观性检查,主检医生会通过一些医学术语,表述自己通过胃镜看到的胃黏膜情况。这些医学术语描述了胃黏膜的一些基本形态。
红斑呈现红色的斑,既不高起,也不凹陷。在桔红色黏膜背景上出现片状、条状或局灶性弥漫性发红的红色充血区,即所谓黏膜花斑或红白相间现象,根据充血区与背景区的分布情况,又分为以红相为主或以白相为主。
出血点或斑块是指黏膜下或黏膜内血液外渗形成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比充血灶颜色更深,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吸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