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古诗教学之浅见
幼儿古诗教学之浅见
目前,幼儿园中班、大班每册《帮我早读书》教材中都有几首古诗,这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教师倘能于讲授前钻教材,入脑筋,便可在课堂上坐春风,施细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下面说几点浅见:
一、吃透教材,成竹胸中
汉乐府歌辞《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里仅摘取后四句,欲教学这四句,须对前六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中衰”有深刻的理解,备课做到通览全首,胸有成竹,教学才能厚积薄发,事半功倍。可以这样设计教案:孩子们都吃过葵瓜籽,对葵花的生长过程却知之甚少,启发他们七嘴八舌,定会说得差不多,教师只需点明葵花的生长,一要雨露滋润,生根,发枝,长叶;二要阳光照射,开花,结果,成熟。葵花的生命虽然短暂,整个过程仅仅两百来天。但它对人类的贡献却是很大的,它能榨油,能炒着吃。葵花如此,万般植物亦如此。倘对教材有了这样的理解,讲授后面的四句便不会显得突然。在让幼儿联系江水从何而来,到哪里去,回不回头,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后,重点讲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通过师幼互动,教育他们从小珍惜时间,学习做人,努力成才,便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二、领读全诗,指导赛诵
唐朝骆宾王诗《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教学这类明白如话、浅显易懂的古诗,可先由教师领读,幼儿跟着读三五遍,找班上善读的幼儿再领读两三遍。教师接着用动作把诗从头至尾表演一番,进行讲解;诗描写白鹅游泳时的情景,“曲项”“白毛”“红掌”,是白鹅的体形特点,最好联系幼儿的身材、相貌、服装加以比较;“浮绿水”“拨清波”,是白鹅的生活习性和行动特点。诗人抓住这些,把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它悠然自得的神态写得非常生动、逼真。白毛、红掌,在碧绿的清水映衬下,色彩鲜明,惹人喜爱。相传诗人写这首诗时还只七岁。第三步,指导幼儿先从头至尾朗读三四遍,再两句两句默记三四遍,开始比赛,要求举手到讲台面前,面对大家诵诗,一气呵成,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感情丰富。教师视情况口头奖励背得好的,鼓励背得差的。最后强调,幼儿年龄小,想学游泳一定要有家长陪同,保证安全。
三、贯穿德育,讲明道理
唐朝孟郊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讲授此诗时,宜先用最通俗易懂的白话,解释相关词语。如“游子”指离乡外出打工或做其他事件较长时间不回家的儿子;“慈母”指能够抚爱子女的母亲;“寸草心”指寸把长左右小草的心,这里比喻游子;“三春”指春季三个月,整个春天;“晖”指太阳光;“三春晖”指三春的阳光,用以比喻母亲对儿子的抚爱。接着领读全诗,指导学生熟读全诗。然后,简要讲解诗意:儿子要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