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学士学位论文
XX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2章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施工项目点多、线长、分散,内部审计监督到位困难,施工企业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特点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施工项目(包括公路、桥梁、港口、码头等),其在结构、性能、生产工艺方面均有其独特性,不同环境的工程项目有其不同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产品的生产工期长、点多、分散,企业的工程项目往往有跨地区,远离企业的住地,企业的管理措施往往难以及时贯彻到工程施工项目,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常常出现鞭长莫及,监督不到位的状况。
2.1施工企业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
当前施工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缺乏对其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少企业领导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及企业本身升级的需要。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特别是有一些领导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可以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从而出现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其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情况,这使得许多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势单力薄,很难发挥作用,认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可有可无的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得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很难独立开展各项审计工作,获得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进而形成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我国施工企业的内审机构受经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太差。内审机构不健全,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隶属关系不合理,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机构独立是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最关键的问题,它能保证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处于相对超脱的地位,客观公正地行使审计监督、评价。而审计的独立性缺失,隶属关系混乱,可能会最终导致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失去存
6
XX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在的意义。就整体情况看,我国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建存在非自愿性
我国现行的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是在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1983年8月审计署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开展审计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请示》和198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而这时国务院要求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不具有强制性,直至1985年12月,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重申了国务院的精神,才使许多施工企业不得不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这种“不得不”建立的机构,不可能有切实的工作,其工作的效果和目标也不可能符合施工企业的整体目标。由此,造成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较低,工作没有实质内容,工作结果不被企业重视等后果。
(2)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定位有较大的缺陷
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的第四条规定: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规章制度,对单位领导负责报告工作。这些规定可以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起到日常的监督作用,但也存在着独立性较低的弊端。由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由其任命及领导,不能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模糊定位及在企业组织中较低的地位,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由于政府审计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强力推动,使得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界定有所模糊。长久以来,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基本上都处于重监督、轻服务的状态,在审计监督中不遗余力,但在提建议、措施过程中显得缺少谋略,在审计报告中虽也揭露一些问题,但解决办法少,失去了审计监督的实际意义。在我国,对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能定位一直是监督与服务并举。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既要监督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又要为其服务,这本身就将内审人员置于两难境地。这种身份上的矛盾使施工企业内审人员进退两难。
7
XX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2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与技术落后
目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大部分仍是采取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会计账本、表册、凭证详查法,很少深入到工程施工经营活动的前沿了解、咨询、调查,结果是难以从经营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在审计手段上,仍是传统的算盘、计算器,计算机的应用乃至网络化步子缓慢。审计内容单一,重防弊、轻效益。当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仍未从查错纠弊的圈子里跳出来,对开展效益审计,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仍未有足够的认识和有力措施。重审计业务,轻指导的观念制约着内审作用的发挥。目前,施工企业内审机构的工作多集中在审计业务方面,而对于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履行的指导、监督职责却缺乏正确认识和必要的了解。由于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缺乏系统、科学、全面的认识,加之相关法律法规 不够完善,进而造成国家审计机关对施工企业内审机构指导、监督职权不到位,主管部门、行业内部机构同其内审机构和人员联系渠道不畅,最终给施工企业内审工作造成阻碍。
2.3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一个职能部门的人员素质高低,是该职能部门能否有效开展工作的内在条件和先决因素。如果施工企业内审人员素质偏低,势必使其内审工作流于平淡和一般性,很难使工作有实质性的突破。施工企业内审人员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3.1 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由于在认识上把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上,从而导致把内部审计和会计混淆起来,所以我国的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是由会计人员充当的,知识比较单一。另外,据调查现有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学历及研究生学历者极少,其余都是专科或专科以下的学历。在这些人员中,还有一部分人混文凭,走捷径,尽管从事审计已有十几年,但审计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很一般,开展审计工作时很难胜任工作,提出问题不能切中要害,使审计工作失去威慑力。
8
XX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3.2 内审人员工作作风不踏实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除监督评价之外,还有服务职能。因此在对工程项目部门审计时,要监督与服务并重。有些内审人员下工程施工项目部门审计时,对工作不负责任,蜻蜓点水。另外,一些内审人员到工程施工项目部门主要目标是如何形成一份审计报告,到工程施工项目部门摘录被审部门述职报告,总结材料,罗列一份审计报告。还有一些内审人员工作浮躁,工作作风不踏实,造成了内审工作质量不高、效率低下。
2.3.3 内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当前施工企业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屈从于管理者的意愿,另外,也有部分内审人员信念动摇,责任心差,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权谋私,违法违纪,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审计不怕查不出问题,就怕查出问题不上报,私自谋取个人利益。施工企业内审人员在对部门进行审计时,被审部门发现不妙,想方设法找关系疏通,结果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些问题在基层私了,拿回审计部门的只剩皮毛。有个别内审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从而降低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加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摆在企业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2.4 施工企业后续内部审计不到位
后续审计是完成前期审计工作后继续进行的追踪审计。施工企业后续内部审计主要是看审计报告中要求工程项目部门纠正、整改的问题是否落实,提出的建设性的建议是否被采纳,验证提出的建设性的建议是否符合实际,这样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内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当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多停留在前期审计工作阶段,未能对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不能及时督促有关部门与所属单位认真进行整改,对未按规定进行整改的,不能及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施工企业属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其设备和人力投入一般都比较大,但在目前劳动力自由流动市场尚没有完全形成的情况下,设备和人力一旦投入就成了
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