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
D. 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gCl2溶液制取金属镁 【答案】A
点睛: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的综合应用,把握金属冶炼、氧化还原反应及海水提碘、海水提溴的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熟悉海水提溴的流程,溴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溴单质被二氧化硫溶液吸收,再通入氯气得到溴单质。 9. 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B. 向煮沸的1mol·L-1NaOH溶液中滴加FeC1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C. 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所以物质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D. 液氯、乙醇、NH3均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A
【解析】A.原子为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遵循元素守恒,则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B.Fe(OH)3胶体的制备是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的,向煮沸的1mol/L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沉淀,故B错误;C.导电时可能为自由电子或自由离子的定向移动,如电解时导电发生化学变化,故C错误;D.液氯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 10. 在一定条件下,氯气与碘单质以等物质的量进行反应,可得到一种红棕色液体ICl,ICl有很强的氧化性,ICl跟Zn、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IC1+2Zn=ZnCl2+ZnI2,IC1+HO=HC1+HIO,下列关于ICl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ZnCl2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Zn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 ICl跟H2O的反应,IC1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D. 反应6.5gZn,转移电子0.1mol 【答案】B
【解析】2ICl+2Zn═ZnCl2+ZnI2,中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而ICl+H2O═HCl+HI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A.在反应中ZnCl2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B.在反应中Zn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B正确;C.ICl+H2O═HCl+HI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6.5gZn的物质的量为0.1mol,反应后生成Zn2+,转移电子0.2mol,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ICl中I为+1价,Cl为-1价为解答的关键,ICl+H2O═HCl+HI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是易错点。 11. 下列装置由甲、乙部分组成(如图所示),甲是将废水中乙二胺[H2N(CH2)2NH2]氧化为环境友好物质形成的化学电源。当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的流动方向M→Fe→CuSO4溶液→Cu-N
B. M极电极反应式: H2N(CH2)2NH2+16OH-16e==2CO2↑+N2↑+12H2O C. 当N极消耗5.6LO2时,则铁极增重32g D. 一段时间后,乙中CuSO4溶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知,甲图中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电池,M是负极,N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乙部分是在铁上镀铜,则铁为阴极应与负极相连,铜为阳极应与正极相连。A.M是负极,N是正极,电子不能通过溶液,故A正确;B.H2N(CH2)2NH2在负极M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但其、二氧化碳和水,电极反应式为H2N(CH2)2NH2+4H2O-16e-═2CO2↑+N2↑+16H+,故B错误;C.未注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5.6LO2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乙部分是在铁上镀铜,电解液浓度基本不变,所以乙中CuSO4溶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
--
12. 下图所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 图甲表示一定温度下FeS和Cu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Ksp(FeS)<Ksp(CuS) B. 图乙表示pH=2的甲酸与乙酸溶液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则酸性:甲酸<乙酸
C. 该温度下向20mL0.1mol/L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NaOH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忽略温度变化),则①点c(CH3COO)>c(Na)>c(CH3COOH) D. 图丁表示反应N2(g)+3H2(g)化率:αA(H2)=αB(H2) 【答案】C
【解析】A.由图像可知,当c(S)相同时,平衡时c(Cu)<c(Fe),则c(Fe)·c(S)>c(Cu)·c(S),根据Ksp(FeS)=c(Fe)·c(S),Ksp(CuS)=c(Cu)·c(S),则Ksp(FeS)>Ksp(CuS),故A错误;B.溶液中pH值与c(H+)间的关系为pH=-lgc(H+),溶液中c(H+)大,对应的pH值就小,当稀释弱酸时,随着水的加入,稀释可以促进弱酸的电离,但是总体来讲,溶液体积的增量超过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的增量,表现为溶液中c(H)=
+
+
2+
2-2+
2?
2+
2?
2-2+
2+
2+
2--+
2NH3(g)平衡时NH3体积分数随起始变化的曲线,则转
减小,pH值增
大;由于稀释促进弱酸的电离,因而在稀释相同倍数的弱酸时,对于酸性较弱的酸,能够促进其电离,增加了溶液中H+的量,也就表现为c(H+)会较酸性较强的弱酸大些,pH就较酸性较强的弱酸小些,因此总的来讲,酸性较强的弱酸稀释后对应的溶液pH值越大,从图像看出,甲酸的酸性是较乙酸强,即酸性甲酸>乙酸,故B错误;C.①点时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反应,得到溶液中是等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溶液呈酸性,以醋酸的电离为主,则c(CH3COO)>c(Na)>c(CH3COOH),故C正确;D.由图像可知,A与B状态时NH3的百分含量相等,对于有两种反应物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加其中一种反应物的物料可使得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加;A状态时,
值较小,可认为是增加了H2的量使得H2自身的转化率
-+
变小,B状态时,值较大,可认为是增加了N2的量,从而提高了H2的转化率,转化率αA(H2)
不一定等于αB(H2),故D错误;故选C。 13. 下列类比关系正确的是
A. 少量碳酸钠溶液与醋酸反应:2CH3COOH+CO3=2CH3COO+CO2↑+H2O,则与次氯酸反应也生成CO2(HC1O Ka=2.98×10,H2CO3 K1=4.3×10 K2=5.6×10 B. 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则与氢碘酸反应也可生成FeI3 C. FeCl3加热蒸干、灼烧得Fe2O3,则FeCl2加热蒸干、灼烧得FeO D. Al与Fe2O3能发生铝热反应,则与MnO2也能发生铝热反应 【答案】D
【解析】A.根据HClO Ka=2.98×10 ,H2CO3 K1=4.3×10 K2=5.6×10可知,酸性碳酸>次氯酸>碳酸氢根离子,因此少量碳酸钠溶液与次氯酸不反应,故A错误;B.Fe2O3与氢碘酸反应生成的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够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故B错误;C. FeCl3水解生成的氯化氢易挥发,加热蒸干、灼烧得Fe2O3,而FeO不稳定,加热生成四氧化三铁,故C错误;D、铝热反应是铝在高温下来还原一些高熔点的金属单质,并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Al与Fe2O3能发生铝热反应,与MnO2也能发生铝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干冰升华和液氧气化时,都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B. N2和Cl2O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C.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D. 石墨转化金刚石,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 【答案】C
【解析】A、干冰和氧气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所以干冰升华和液氧气化时,都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A正确;B、氮气含N≡N,Cl2O中含2个O-Cl键,N原子上存在1对孤对电子,O原子上存在2对孤对电子,Cl原子上存在3对孤对电子,则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故B正确;C、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非金属性:F>Cl>Br>I,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所以热稳定性:HF>HCl>HBr>HI;还原性:HF<HCl<HBr<HI,故C错误;D、石墨转化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故D正确;故选C。 15. 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
-7
-11
-8
-7
-11
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