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李跃儿教育”培养的儿童仍然是儿童[1]

“李跃儿教育”培养的儿童仍然是儿童[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0:12:39

在动物界,我们很少能看到一个动物在做一件事时遇到了困难,它的长者或父母会来帮它把困难解决了,然后这个长者离开。一般不到危及生命,动物的父母不会上手,小动物也不太会等着别的动物帮它们解决问题。

不知道解决问题是否是本能。我们发现,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只要成人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冲上去就为他解决了,他们都会去试着自己解决,在百试不解时,才会向别人求助和放弃。这跟动物的幼仔是一样的。如果成人总是和儿童一起来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给他们,他们自己也会试着去解决问题。

有时我觉得,人的一生似乎是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画,有很多时候一遍完成了,觉得可以收尾了,但一看还有某个地方不和谐,使得人在看这幅画时,首先就看到了那片不入画的败笔。这时我就开始拯救这幅画,这个过程是不愉快的。但自己以为忍过了这一步就完成了,还是努力忍着不愉快去给完成了。有的人会就此搁笔,这幅画会永远因为那一部分的不和谐而成为一幅三流品甚至废了;画家心里永远有那块败笔,最后变成在审视时,只看出色的部分,略去不好的地方不看。就因为这样,这个人的画也就不再提升,最后画家变得怨天尤人,心情低落极了。

很多人一生中都因为不能面对要解决的问题而把本来很好的生活搞的一团糟。实际上,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够被培养起来,而且会使人着迷。如果一个人从来都不解决问题,就会害怕解决问题。

从孩子身上,我们发现解决问题不但能使孩子成长起这方面的能力,还能增加孩子的精神力量。

自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是环境熏染的。在一个群体中(家庭也是群体),当出现问题时,有人说:来,我们解决问题。这时孩子就会注意成人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在他们自己遇着问题时,他们也会这样做。儿童的特点是,他们一般都会创造性地使用成人的方法,而不会生搬硬套,关键是出问题时周围的成人能否利用好这一教机。我们看到有的人会对孩子说:你自己解决。这句话反而会吓倒孩子。在成人说了这句话时,孩子反而哭哭啼啼地说自己做不了。但在孩子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要谁来解决时,在他自然的解决和成人为他展示或跟他一起解决时,自然就刺激起了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解决了问题就已经把问题解决了。

如,我们巴学园里的一个宝宝跟另一个宝宝很要好,但在一起时,为了维持两人能在一起的机会,他们俩会选择双方都能做的事去做。后来她们发现,最不费事的是选择这种已熟悉的游戏,如果开发新的游戏,有可能有一方不感兴趣,最后,她们这样就成了习惯,工作和其它的探索行为被搁置起来,为了使她们发现新的群体和新的工作,老师们试着将她们分在不同的班里。

分开后,一方很快地跟其他孩子接触,另一方觉得很落寞,在教室里转了几圈后来到园长办公室。园长请她(那时她四岁)坐下来,问有什么事,于是她们进行了下面这场谈话。

这个宝宝:为什么把我和某某分开? 园长 :为了让你们去做别的工作。

这个宝宝:某某在楼下跟另一个宝宝也在玩过家家。 我在楼上跟另一个宝宝也在玩过家家。 我回家跟我爸爸妈妈也玩过家家。 园长:我知道。你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吗? 这个宝宝:我可不可以到楼下去找某某?

我们看到这个宝宝用非常智慧的方式在解决问题,而没有发泄情绪,没有试图用哭闹来解决问题。

遇到问题时,如果人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就会产生与所存在的问题完全不匹配的情绪。当人不是用智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是发泄情绪时,其结果就是破坏性的。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长期的解决问题会使儿童产生关于这方面的效能认知,当问题出现时他们知道他们能否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自信的问题。 巴学园的孩子很多时候会帮助成人去解决问题,并提出他们的建议,而且这些建议的可行性非常的高。

有一次,有很多朋友来参观,孩子们正在工作,有三个女孩子在娃娃区玩过家家。当我讲到娃娃区时,发现三个女孩子不见了,我以为她们已经换了工作项目,还对参观的人说:当她们一个工作做完后会选择另一项工作。可当我们从她们的教室出来后,却发现她们三个人站成一排,面对着管大厅的老师在义愤地提

意见。平时如果谁破坏了她们的工作和侵犯了她们的工作领地,她们会直接提出抗议。就平时我跟她们的关系,她们会说:大李,你把我们家的毯子踩了。但今天,这群人都是客人,她们看到我站在公众的面前,她们既没朝我喊,也没有朝人们喊,而是悄悄地退出,找能解决问题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

有很多孩子在家里也会帮助父母来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告诉一方该怎么做,另一方该怎么做。

但反过来,我们发现那些成人不坚持原则、总是被孩子情绪影响来处理问题的家庭,孩子就会过多地使用情绪而不是使用智慧。这样的孩子也出现了不自信的状态,这种不自信表现在放弃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代之以哭闹这种低级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成年后会转化为发泄情绪。

所以我们认为儿童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无意识的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是有价值的。

所以我们的教育中帮助孩子建构这样的品质。 (八)对人类文化和自然具有同等的兴趣

婴儿一出生,应该叫做自然人,会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着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时期,走向社会化。

与其它动物不同的是,人这种动物对自然中人的痕迹会非常感兴趣。孩子们生活在成人所形成的世界中,他们对物质探索到一定程度,就会由对自然的物质探索升华为对物质精神和物质关系的探索。但我们不能确定人类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个痕迹感兴趣,什么时候对物的关系感兴趣,什么时候把物质的精神与自己的精神合二为一。如果我们人为地规定,可能会制约天性中就对这一部分敏感的孩子发展的机会。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给孩子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因素,孩子自然选择了,是否孩子的灵魂和身体就真的会受到损伤,这个问题还有待人们继续证实。

目前,行为式教育已被证实是不适合于儿童的。为考试而学习的教学会使每个人都无数次的体会失败,所以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自卑,而且不能用学习知识来对人进行生存的发展的统合帮助。

但像蒙特梭利式的知识的学习是否也不适合于儿童呢?就它的形式而言是符合于儿童本性的。因为这是形象的、可视的,儿童可以自己发现错误。它为试

误也提供了平台。但将生活中的各种感觉和技能都实验化和科学化了似乎是不应该的,而且以此为唯一也不符合人群本性,过于强调工作和工作精神并将儿童的注意全部吸引到那些工作材料上,我认为也不符合人群规则。

问题是,是否儿童就一点都不能进行有关逻辑的思考和发现,在儿童六岁之前在他们的生长环境中一定要避除这一个内容,还有待证实。如果说孩子是感觉动物,蒙氏的教具缺少感觉和情感经验的使用,缺少对于沟通的需要的设计,是否因为缺少这些就一定不能用,这也有待证实。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儿童的确喜欢在自然的非逻辑事物中发现逻辑。如,他们发现大娃娃要戴大帽子,小娃娃要戴小帽子,中娃娃要戴中帽子。他们发现有一个长木棒正好是另一个短木棒的两倍,而老师告诉他们:我们可以给短的标上1,给长的标上2,来说明2比1 长一倍,这时儿童就特别愉悦,就会发生像海伦第一次发现了手上摸到的湿湿的流动的东西叫水一样,从此开始疯狂的询问各种东西的名称,如果儿童像海伦这样,会不会对他们的身体和灵魂带来伤害? 我们发现实际上孩子们不会一直固守在一种事物的领域里。你会发现几个孩子在一两个月甚至四五个月里都在玩过家家,但你不会看到娃娃屋里一年或两年里都有他们的身影。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可能由于在玩过家家时需要做饭而去了厨艺区,之后由于需要菜而去了种植区,再之后由于需要认识菜的种类和菜地的虫子又去了蒙氏的文化区。几年下来他们把所有的领域都经历了一番,但他们自己却没发现,也不会将这一切总结给成人听。

无论如何,我们看到这样出来的孩子极热爱学习文化知识,会自己创造学习方法,对探索学识与探索艺术同样的感兴趣,对团队和沟通一样地熟练。不同的是,他们看上去没有某种特殊的统一特质。

我们认为,人类的文化分为科学与艺术两大范畴,儿童什么时候使用什么能力,什么时候对什么领域感兴趣由儿童自己决定,但在他们的环境中有没有这样的内容却由我们成人决定。

我们认为科学和艺术都是有价值的,应该放在那里供孩子们自行选择。 (九)头脑清楚

我在幼年是一个典型的头脑不清楚的人:据说都两岁半了,爸妈一人一边拉着我去逛商场,大冬天一只脚上的鞋子和袜子都掉了,光着一只脚跟着他们啪唧啪唧地走,一声都不吭;都五岁了,跟着我的哥跑,遇到了一条小沟,我的哥哥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在动物界,我们很少能看到一个动物在做一件事时遇到了困难,它的长者或父母会来帮它把困难解决了,然后这个长者离开。一般不到危及生命,动物的父母不会上手,小动物也不太会等着别的动物帮它们解决问题。 不知道解决问题是否是本能。我们发现,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只要成人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冲上去就为他解决了,他们都会去试着自己解决,在百试不解时,才会向别人求助和放弃。这跟动物的幼仔是一样的。如果成人总是和儿童一起来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给他们,他们自己也会试着去解决问题。 有时我觉得,人的一生似乎是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画,有很多时候一遍完成了,觉得可以收尾了,但一看还有某个地方不和谐,使得人在看这幅画时,首先就看到了那片不入画的败笔。这时我就开始拯救这幅画,这个过程是不愉快的。但自己以为忍过了这一步就完成了,还是努力忍着不愉快去给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