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有效交流,引领高效课堂

有效交流,引领高效课堂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2 11:39:52

有效交流,引领高效课堂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课堂探究是要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能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传统教学中的交流比较单一,只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交流,并且较多的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的状况。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交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是由于处理不当,交流仍然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充分地开展与深入,课堂交流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如何增强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下面本人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做法。

(一)留足“自由时间”,引导充分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在实验活动时,教师要给学生留足“自由时间”充分交流讨论,鼓励对现象思考,拿证据说话,学会定向地观察和分析,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章鼎儿老师在2005年的年会上曾说过“如何分割课堂时间的问题”,他提倡减少一些只有2、3分钟的小活动,尽可能抓住教学重点,设计整合为20分钟左右的大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探究,充分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我给学生创设了充足的实验活动时间,观察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状况。用提示卡及活动材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汇报交流中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交流内容丰富。我重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客观、正确地进行描述“同一个马铃薯,在一个杯子中沉,在另一个杯子中浮,我们怎么解释其中的原因呢?难道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会有大有小?你认为能浮起马铃薯的这不知名的液体是什么呢?”指导学生对液体的描述进行归类,修整成记录。这样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水平。因此教师只有随着课堂上不断的生成,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发展、推进,给予充足的“自由时间”去思考,去组织语言,促进师生、生生有效课堂交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持久。

(二)提倡质疑精神,追求精彩交流

我们要求学生有序交流并不希望课堂上出现千篇一律的发言,我们应该提倡学生大胆地对别人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或独特见解,甚至明确提出“反对”或“不同意”的理由。即使相同的事物,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视角不同,学生的看法也会大相径庭。学生的看法不相同,思维就活跃了,交流才会热烈。在课堂上,我们最怕的是学生不发言。遇到学生不发言,老师就得思考,课堂上提出让学生交流的问题是否适度、适时。如果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或不容易使学生理解,老师就必须及时更换问题或换一种问法。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适度地引导

学生“争论”——产生矛盾。须让学生知道:真金不怕火炼,科学真理是越辩越明,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也经常进行这样的“争论”。有矛盾才有深度,有深度才有收获。课堂上,如果学生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意见,教师不用怕时间不够,尽管放手让学生“争论”,但是要注意引导“争论”的方向。如果学生没有形成不同的看法,教师也不妨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让学生辨别讨论,从而提高学生交流能力。课堂上如果交流的时间不够,可以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养成交流的习惯,让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充满了交流的空间,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如在《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教学中,当我和同学们刚刚得出“物体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缩小”时,一位男同学没有举手就突然站起来,反驳说:“老师,有的物体受冷体积会膨胀”。我并没有制止而是鼓励学生继续往下说,“有一次,我把一瓶雪碧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忘记吃了,等第二天去拿时,雪碧已经把瓶盖都顶出来了。”有力的证据和事实使同学们感到十分惊讶。我很快地从突如其来的提问中冷静下来,立即诚恳地表扬这位学生,肯定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同时引领学生思考:我们怎么去区分水和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交流中分辨出了水变成冰,其形态发生了变化,由液体变成了固体体积膨胀了。最后我做了补充:“我们讲的物体热胀冷缩是物体在同一形态下的比较。所以这位同学的发言也是正确的,爱动脑筋而且富有创造性,很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但了解了知识,还深深地体验到了敢于质疑的乐趣,课堂交流也正因为有了学生的质疑而更加地生动精彩!

(三)巧设多样形式,促进有效交流

我们经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巴恩斯( Barnes,1976)曾指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与他们对教师设计的交流模式是否能真正的领悟有关。也就是说课堂中有效的交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的交流方式与把握的交流节奏要适合该层次学生的年龄特征;二是学生对教师选取的交流方式比较容易理解与接受。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获得成功时内心会兴奋、自信,思维活跃,急于向别人表达与交流,他们的课堂语言表达往往会透露他们内心世界先前获得的知识的蛛丝马迹。教师只要整理这些线索帮助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情境,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引导他们进行有效交流,满足心理表达的需要,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中,可以用比较醒目的、足够大的表格借助投影仪把收集到的各小组的数据集中、放大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对不同种类的纸“吸热的本领”的数据一目了然.发言者在交流中能顺利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遇到哪个组出现明显的错误时,可以把这个矛盾凸显出来,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进一步可研究的问题,开展进一步的讨论交流.正如杜威强调“科学学习的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地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

有效的课堂交流是激活课堂机制,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合作、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可靠保障,只要我们能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学生就一定会真正喜欢上我们的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不断得到发展提高。

搜索更多关于: 有效交流,引领高效课堂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有效交流,引领高效课堂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课堂探究是要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能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传统教学中的交流比较单一,只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交流,并且较多的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的状况。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交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是由于处理不当,交流仍然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充分地开展与深入,课堂交流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如何增强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下面本人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做法。 (一)留足“自由时间”,引导充分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在实验活动时,教师要给学生留足“自由时间”充分交流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