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对就业影响及建议

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对就业影响及建议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9:08:33

金,但金额较少,每月不到1000元,而且时间有限,最长只有2年。因此,这势必使得社会不平等加剧,贫富差距更加悬殊,越来越多的劳动群众缺乏生活保障。虽然我国家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使社会中下层群众还能解决“温饱”,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还属于“相对贫困化”范畴。不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极有可能在迅速消灭低中端就业岗位之后推高失业率,使得社会中下层群众的生活“今不如昔”甚至“朝不保夕”,由此很可能产生极为可怕的“绝对贫困化”,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进而引发社会动荡。纵观国内外历史,大量群众的“绝对贫困化”是社会动荡的直接原因。我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的土壤和契机,都是农民阶级的“绝对贫困化”。

三、应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对就业形势挑战的建议 1.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我国应以史为鉴,从全局出发,以人为本,以“国家稳定平衡协调发展”为原则,在顺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一方面进行大力研发,即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科研上加大投入,积极研发,追赶国际一流水平,并扶持相关企业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链上抢占制高点,以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推广应用采取宏观调控,即以实际失业率为依据,对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适实调整,以避免大规模的产业工人和行政管理人员失业,并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2.加强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一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如健全完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业体系,增强师资力量,建立实习基地,以培养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高端技术人才;二是加强再就业培训。除了现有的高等职业院校外,政府应支持建立更多的再就业培训基地,并对低技能年轻人的回炉深造、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等加大政策性补贴力度,降低他们的再教育成本,使之能胜任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生产岗位的技能需求;三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有序引导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流动转移,并使公民个人不需为获取新的劳动技能和岗位支付较多的成本。

3.控制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对于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而失业、待业的人员,为了避免贫富差距的加大,一是需要提高失业救济金,以保障失业、待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二是需要进行合理的社会分工,如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普及的时代,理应出现更多的心理咨询、幼儿教育、保健康复、高龄老人陪护、临终关怀、社会公益等服务性就业岗位;三是建立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对于从事带有社会福利性、公益性等服务性的待遇较差、收入较低的从业人员,政府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予以适当补贴。这样既可保障失业、待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为失业、待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又能

增加其收入,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规避“绝对贫困化”,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搜索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对就业影响及建议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金,但金额较少,每月不到1000元,而且时间有限,最长只有2年。因此,这势必使得社会不平等加剧,贫富差距更加悬殊,越来越多的劳动群众缺乏生活保障。虽然我国家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使社会中下层群众还能解决“温饱”,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还属于“相对贫困化”范畴。不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极有可能在迅速消灭低中端就业岗位之后推高失业率,使得社会中下层群众的生活“今不如昔”甚至“朝不保夕”,由此很可能产生极为可怕的“绝对贫困化”,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进而引发社会动荡。纵观国内外历史,大量群众的“绝对贫困化”是社会动荡的直接原因。我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的土壤和契机,都是农民阶级的“绝对贫困化”。 三、应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对就业形势挑战的建议 1.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我国应以史为鉴,从全局出发,以人为本,以“国家稳定平衡协调发展”为原则,在顺应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