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版生物医药工业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0研究结论
本项目的实施是落实**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具体体现;是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集群发展以及土地资源集约化的需要。经研究分析,本项目承担单位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经济优势,项目的实施能满足市场所需,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建设依据充分,外部建设条件基本具备。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
-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2.1.1**技术产业开发区概况
**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省政府1992年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下辖渭滨镇(以电子工业和医药工业为主),另在**东郊设有化工工业园区,总行政区域面积45.7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28.5平方公里,河滩及水域面积17.25平方公里,已开发和居民用地14.6平方公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机构健全,投资环境宽松,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资热土。
**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核心层,有着明显的承东启**的区位优势。另外依托**丰富的资源、旅游、科研、农业等优势,使高新区拥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区内现有企业3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9家,涉外企业2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彩虹集团、长庆石化公司、步长制药等公司为龙头的电子信息、能源化工、生物制药、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已成为**省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和新医药、新材料、能源化工基地。
2.1.2“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1、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加快促进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引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一批跨国高技术企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
大力发展培育生物产业,发挥我国特有的生物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实施生物产业专项工程,努力实现生物产业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在国家高技术产业工程七个重大专项名录中,生物医药就位列其中,生物医药专项要求,建设一批重大疾病防治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示范工程,完善现代中药体系,提高新药创制能力。
2、**区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高新区要紧紧抓住“十一五”期间发展的主要机遇,充分利用本地工业基础好,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济济;以及资源、区位、交通、人文优势显著等条件,加大医药保健、电子信息等标准厂房建设力度,构建产业发展平台。把各类专业性标准厂房建设作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载体平台和突破口,“十一五”期间要着力建设好国家显示器件、台资工业、医药和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
在医药产业方面,充分发挥**区医药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知名度较高的优势,在进一步做大做强步长制药、摩美得制药、康惠制药、思壮制药、关爱制药、冯武臣大药堂、杜雨茂医院、杨仨医院等传统中医药制造、神奇医疗保健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名贵中药材开发、生物制剂研制、神奇药品和神奇治疗技术产业化、中药医疗和保健服务、医药器械制造等。
“十一五”期间医药产业要着力建好四大功能区和六大中心。四大功能区主要指:1、制造加工产业区,主要集中医药制造企业和医药器械制造等生产性企业;2、科技创业区,主要吸引从事医药研究方面的学者与专家到区内从事医药研究与研制,转化医药和医疗科技成果;3、医药服务区,主要发展中药神奇医疗、中药保健等;4、教育培训区,
-
主要是面向国际中药医疗护理市场,依托**当地丰富的中医药教育资源,大力发展中医学相关类产业人才教育和培训活动。通过四大功能区的建设与发展,逐步把**区建设成为**的医药制造中心、医药开发中心、医药科技创新中心、神奇医疗服务中心、医药教育培训中心和全国性的药品药材会展交易中心。 “十一五”期间,高新区将入驻各类医药企业50户,完成GDP40亿元。
2.1.3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合理规划功能区
1、国家积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重点开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要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逐步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加大孵化基地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紧围绕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这“五大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功能和孵化水平。争取国家各类资金的支持,突破孵化器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制约。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工业化标准厂房,将文化品味、城市个性、人文精神等理念寓于标准厂房建设之中。探索各种扩大孵化场地的途径,在孵化场地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中要按照实用性、整体性、超前性的标准进行孵化场地的建设,使孵化基地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摇篮。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