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粉末冶金材料学

粉末冶金材料学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5 19:05:09

结触头材料:包括各类假合金、金属-氧化物触头材料以及难熔金属钨、钼触头。 3、按材料组合类型分类

1)金属-金属 2)金属-金属氧化物 3)金属-无氧难熔化合物 4)金属-减磨材料 54.压制烧结法制备电触头材料常用工艺技术

固相烧结材料:Ag-Ni,Ag-Fe,Ag(Cu)-石墨,低W的Ag-W和Cu-W,活化烧结材料:W、Mo触头;液相烧结材料:高W的Cu-W、Ag-W或高WC的Ag-WC触头

55.采用压制-烧结-复压-复烧或退火工艺制备银基触点的注意事项

银基触点不能仅依靠提高压力来提高密度,因为烧结时银粉会释放气体,当素坯致密度过高时,孔隙通透性差会影响气体排放而产生张力使坯体膨胀。必须选择适当的成形压力和烧结温度,以保证足够的烧结收缩以便于用同一模具复压,该工艺获得的触点仍有一定的孔隙度,性能不高。 56.压制-烧结-挤压工艺的优点

1)挤压后致密度高达99%,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电弧烧损等电性能大为提高;2)材料成分及质量较其它方法(如合金内氧化法和共沉淀法)易于控制,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好;3)复合体系中的第二组元,如石墨、镍、氧化物等成纤维状排布,且纤维排列方向垂直于触点使用面,耐电弧烧蚀性大大提高。 57.Ag-C触点为什么要进行表面脱碳处理

由于Ag-C触头抗熔焊性好,难焊接,在用压制-烧结法制取时,均覆以纯银焊接层。烧结挤压法没有纯银覆层,所以要采用脱碳处理,使焊接表面烧出而获得纯银覆层。 58.溶浸法适合制造哪些触点

该工艺可制备几乎无孔的触点,适用于高钨或钼的W-Ag、W-Cu、Mo-Cu及高碳化钨的WC-Ag、WC-Cu等高压触点。

59.CdO在银基触点中的作用和机理

CdO使触头抗熔焊、耐电弧烧损;原因:(1)受热分解而吸收大量的热,靠Cd的挥发去冷却基体并熄灭电弧;(2)CdO的存在提高了表面熔融物的粘度,防止融化的银被电弧吹离(3)CdO相当于夹杂聚集在固-液界面,使形成的熔焊物变脆,减少熔焊的危险; 60.与W-Cu触头材料相比,Cu-Cr合金有哪些优点

既保留了难熔组元-良导电金属类材料的某些优点,又使电流分段能力大为提高;由于Cu和Cr蒸气压相当,起弧时二者熔化与蒸发的量也大致相等,凝固后触头材料表面较为光滑平整,成分与熔化前相同,能保持开断能力不下降;由于Cr与氧的亲和力大,吸氧作用好,能使真空度维持在较低的恒定值,有利于触点介质具有较高的介电强度。

61.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及技术的特点

1、粉末冶金技术获得高性能的基本方法是全致密化:热压、热等静压、热挤压、粉末热锻以及各种粉末坯锭的热加工;2、在全致密化的过程中同时实现近终成形(近净成形),节省贵重金属用量,减少能耗 3、化学成分设计上的灵活性和微观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方面优于熔铸合金。 62.雾化粉末成分偏析现象及原因

a) 温度过冷:形成枝晶,枝晶间距与冷却速度有关;b)成分过冷:凝固部分的成分不同于残留的液相,液相内含有过剩的溶质,形成微偏析,典型的微偏析是晶内偏析。

过冷层深形成枝晶凝固,过冷层薄形成胞状组织 63.粉末冶金热致密化的流动工艺模型

流动模工艺:比HIP经济的固结工艺,利用金属内膜在热压温度下软化,将压力均匀传递到粉末上,达到近似HIP的效果。(1)可采用普通压机,压力比HIP高6~10倍;(2) 热压温度比HIP低(约1000℃左右),致密化时间可缩至1秒以内;(3)合金晶粒极为细小,特别适合RSP粉;(4)流动模采用NI-Cr连续固溶体,其熔点和软化温度可调,模具可多次使用且能回收利用; 64.什么是氧化物弥散强化型高温合金

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高温合金是一类由热稳定性好的超细氧化物质点(大小为几十个纳米以内、间距约

100纳米)均匀弥散在普通高温合金基体中起补充强化作用的合金,该合金兼有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两种机制,合金经热加工后晶粒具有与定向凝固合金相似的织构特征。 65.ODS高温合金的制造工艺过程

(1)粉末原料制备:a、选择还原法 b、预合金粉末部分氧化法 c、机械合金化法(2)固结-热机械加工

66.高速钢中合金元素及作用

钨 钨是造成高速钢红硬性的主要元素,而且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钨部分固溶于基体,而且与碳原子的亲和力强,能提高回火马氏体的分解温度;同时钨的原子半径大,能提高铁的自扩散激活能,改善钢的回火稳定性。钨的碳化物在淬火加热时很难溶解,对晶粒长大起阻碍作用,能提高淬火加热温度以提高奥氏体的合金度;回火时从奥氏体中析出碳化物,弥散分部在马氏体基体内,与碳化钒一起造成钢的二次硬化效应。部分碳化物留在回火α相中,提高钢的红硬性和抗回火性。钨的不利影响是大幅降低钢的导热性和增加碳化物的不均匀分布。

钼 钼与钨同族,晶体结构与原子半径相近,化学性质相同,在钢中的作用也一样。钼也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能提高钢的硬度和红硬性,造成二次硬化。可取替代钨。含钼钢的特点是碳化物偏析程度轻,热塑性好。由于碳化物(Fe,Mo)6C溶于奥氏体温度比(Fe,W)6C低,淬火加热时易出现晶粒长大,过热敏感型高;同时钼高速钢的氧化脱碳倾向也大。

铬 铬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含量都在4%左右,铬主要生成Cr23C6型碳化物,而且与钨钼形成复式碳化物,防止钨钼的碳化物转变成稳定的WC和MoC使其以M6C型碳化物存在于钢中。M6C在淬火加热时易溶于奥氏体,提高钢的合金度,增强二次硬化效应和钢的红硬性。铬几乎全部溶于奥氏体,提高其稳定性和淬透性。铬还能提高钢的抗氧化、脱碳和抗腐蚀性。当铬的含量超过4%,将增加残余奥氏体的量,使淬火后硬度降低。高铬钢的残余奥氏体回火稳定性好,增加回火工序的困难。

钒 钒是造成钢的红硬性好的主要元素之一,因为它形成稳定的VC,回火后以细弥散质点析出,硬化作用比钨更强。钨靠溶于固溶体中来提高马氏体回火稳定性的。VC的显微硬度高,对提高耐磨性作用显著,但钒能降低钢的被磨削性能。超硬型高速钢含有较多的钒,如W12Cr4V4Mo

钴 钴不形成碳化物,绝大部分溶于固溶体中。钴能提高莱氏体熔化温度,是形成碳化物元素更多地溶入奥氏体,增大合金度,从而显著提高钢的硬度和红硬性。钴还能促进钢在回火过程中析出弥散度高的碳化物,提高回火硬度。但是,钴降低钢的淬透性,而且增加钢的脆性,脱碳倾向也大。

碳 碳不仅与合金元素形成碳化物,同时还对钢起固溶强化和提高淬透性的作用。高速钢的碳含量必须严格控制:碳低,不能形成足够数量的碳化物,降低淬火加热时溶于奥氏体的碳与合金元素的含量,导致硬度和红硬性不足;碳高,增加碳化物的不均匀性,降低钢的塑性。 67.不锈钢中合金元素的种类及作用

(1)铬 铬对耐腐性起主要作用。一是使钢在氧化性介质中钝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薄膜,防止氧向深层扩散;二是提高Fe的电极电位使其由负变正,提高抗电化学腐蚀能力。11.7%r是不锈钢的最低Cr含量,电极电位随Cr含量增加按n/8规律跳跃式增大;Cr含量超过12.7%,钢为单一的铁素体组织。

(2)镍 镍是形成稳定奥氏体的主要元素。不含Cr时,Ni含量需超过24%才能获得低碳的奥氏体组织。Ni与Cr配合使用来提高耐蚀性,加入镍是为了得到单一的奥氏体组织,从而提高其耐腐蚀性和工艺性;控制Ni的含量也可得到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可通过热处理强化;

搜索更多关于: 粉末冶金材料学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结触头材料:包括各类假合金、金属-氧化物触头材料以及难熔金属钨、钼触头。 3、按材料组合类型分类 1)金属-金属 2)金属-金属氧化物 3)金属-无氧难熔化合物 4)金属-减磨材料 54.压制烧结法制备电触头材料常用工艺技术 固相烧结材料:Ag-Ni,Ag-Fe,Ag(Cu)-石墨,低W的Ag-W和Cu-W,活化烧结材料:W、Mo触头;液相烧结材料:高W的Cu-W、Ag-W或高WC的Ag-WC触头 55.采用压制-烧结-复压-复烧或退火工艺制备银基触点的注意事项 银基触点不能仅依靠提高压力来提高密度,因为烧结时银粉会释放气体,当素坯致密度过高时,孔隙通透性差会影响气体排放而产生张力使坯体膨胀。必须选择适当的成形压力和烧结温度,以保证足够的烧结收缩以便于用同一模具复压,该工艺获得的触点仍有一定的孔隙度,性能不高。 56.压制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