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黟县初步设计谢
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屏山等(2)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5804.6℃,大于10℃的活动积温达5071.1℃。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平均达241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250毫米,蒸发量1084毫米。
(2)地形地貌
地貌为长江冲积平原与皖南低山丘陵的交接带;地势起伏较大,整体由东南高西北低,形状不规则。项目区内地面高程在200m~270m左右(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土壤
项目区中低山地大部分为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层较厚,石砾含量较高,透水透气性能良好,肥力较高,有利于木、茶、桑和药材生长。丘陵地带多为红壤和紫色土,质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但光热条件好,适宜栎松、油茶等生长,山麓盆地与平原谷地多砂壤土、溪河两岸多冲积土,适用于农业耕作。
(4)水文与水文地质
东方红水库地处新安江水系横江上的二级支流东亭河(虞山溪)上,发源于黄山余脉的南麓,分东、西两支。东支为虞山溪,西支为羊栈河,均自北向南流。
(5)工程地质
黟县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与下扬子台褶带的边渡区。地质主要为浅变质岩类,也有深厚沉积海碎悄岩相地槽区,伴有历次新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的大成岩。大部分耕地成土母质为沉积,残积和冲积物山间盆地多以黄岗岩为基础。
(6)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因素很多,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和洪涝。
3
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屏山等(2)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2.2社会经济条件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从9.4亿元增长到18.5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从7084万元增长到2.3亿元,年均增长2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3亿元增长到5.4亿元,年均增长18.9%;三次产业比重由23.6:37.6:38.8调整到17.1:46.4:36.5。
2.3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总面积为156.507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4.281公顷,园地3.1329公顷,林地7.674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689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414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3157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134.281公顷,具体见表:
表2.3-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
一级地类 耕地 园地 林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合计 二级地类 水田 旱地 茶园 果园 其他园地 其他林地 有林地 坑塘水面 河流水面 沟渠 农村道路 村庄 面积 117.0864 17.1946 0.3239 2.0786 0.7304 0.1234 7.5509 1.2043 0.2779 1.2070 2.4141 6.3157 156.5071 占比 74.8122 10.9865 0.2070 1.3281 0.4667 0.0788 4.8246 0.7695 0.1776 0.7712 1.5425 4.0354 100.0000 (2)耕地质量现状 一是项目区普遍存在田块零碎,大小不一,形状为东西向长方形;二是项目区所施用的大都是化肥,有机肥料使用较少,致使土壤有机
4
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屏山等(2)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质含量不高;三是项目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灌排不畅,造成部分田块干旱和洪涝。
(3)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一是项目区生产性投入、技术性投入等方面还存在限制因素; 二是项目区的机耕面积为占耕地总面积的的75%,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
2.4项目区存在问题
(1)部分砂石田间道路经长时间使用,路面已坑凹不平,毁坏严重;生产道路较少,布局凌乱,宽窄不一,道路通达度80%左右。
(2)部分原有硬化渠道漏水严重且有相对数量的土质渠道,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排灌沟缺少调节水位建筑物。
(3)东干渠上农桥年久失修,不能使用;沟渠过路处缺少过路涵管。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基础设施条件
3.1.1交通条件
项目区内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路面结构主要为砂石路面,对外交通良好。现状主要交通道路详情见下表:
5
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屏山等(2)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表3.1-1 项目区主要交通道路情况统计表 单位:m 序号 道路名称 级别 规格 连接 路面结构 路面状况 1 屏山旅游公路 乡道 15米 黟县-屏山 沥青路面 路面良好 2 莲塘何施庄路 村村通 3.0米 莲塘-何施庄 水泥路面 路面良好 屏山村委会-韩村源 3 屏山韩村源路 村村通 3.0米 水泥路面 路面良好 4 5 溪川莲塘路 何施庄韩村源路 村村通 3.0米 溪川-莲塘 村村通 3.0米 何施庄-韩村源 水泥路面 路面良好 水泥路面 路面良好 3.1.2防洪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东方红水库2006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改造、设计洪水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即按1000年一遇洪水设计,水库常年有水,能保证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东方红水库也是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源,通过东干渠(在2006年进行了渠面硬化处理),再通过支渠将东干渠水引入项目区。项目区南侧灌溉用水主要来自区域内坑塘水源,但坑塘灌溉渠道淤积严重。
项目区排涝主要通过项目区内现有农沟将项目区水源汇入吉阳河,最终通过吉阳河将水排除项目区外,吉阳河治理项目通过河道治理已经达到10年一遇。项目区现有主要沟渠道详情见表3.1-2。
表3.1-2 项目区主要排水沟统计表 单位:m 序号 1 2 名称 东干渠 吉阳河 口宽 4.5 沟深 结构 备注 主要灌溉水系 主要排涝水系 2.5 硬化处理 6.0-10.0 3.0 硬化处理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