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情景式默写答案
宏图大地学校校内作业本 高一语文 必修3默写篇答案
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8.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荀子·劝学》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学不可以已。”
9.《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3.《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14.《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的境界。
15.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16.《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7.《荀子?劝学》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 就会在这里出现。
1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风雨的名句。比如《荀子?劝学》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和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 雨凄凄。”
19.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蜀道险峻高大,易守难攻的特点,极有气势;《劝学》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阿房宫赋》中叙述陈胜、吴广等起义一举毁灭秦王朝的语句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0.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来演变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
第 5 页 共 5 页
宏图大地学校校内作业本 高一语文 必修3默写篇答案
愈在《师说》中与此语意思相类似的话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7.《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师说》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0.《师说》中阐述师生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1.《师说》中韩愈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2.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否焉。” 13.《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14.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学习的重要。苏轼《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描写泛舟江面的情景。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表现听琵琶曲后的无尽伤感。
第 6 页 共 6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