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种群的特征(必修三近6年高考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WORD版)
种群的特征
本卷整理:Sunflower (瓦常惠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
(2012 四川)30I.(7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012-7-13标记)
(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 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标记)是 。
(3)与曲线II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 。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答案】
(1)大豆 捕食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 (3)更大 能量流动 【解析】
(1)根据题意,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豆。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标记)
(2)对一个种群来说,种群密度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来决定的。b点之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3)曲线Ⅰ和曲线Ⅱ相比,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田鼠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相应的也为猛禽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猛禽的密度会更大。通过合理植树,控制鼠害,这样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关系,使之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主要知识点以识记为主,难道较小。
(2012 新课标卷)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3标记)
- 1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标记)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来源中教网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标记)【解析】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可判断7-12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会影响到种群的密度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标记)
【试题评价】通过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以坐标柱状图的形式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与综合归纳能力。试题难度适中。
(2012 新课标卷)32.(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
【答案】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标记)“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标记)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标记)(1) 同一 (2) 群落 (3) 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解析】
(1)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以雌鹿和雄鹿是同一种群。 (2)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草原中草、鹿、兔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
(3)根据鹿角效应: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所以项圈和木棍
- 2 -
相当于草原上的食草动物,丙组的平均时间比较少。抛出的项圈和木棍的距离在此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所以要保持一致,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标记)
【试题评价】该题基于生态学部分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种群、群落基本概念的理解,又引入了模拟实验,对实验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理解层次有更深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以“鹿角效应”为探究点,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2012 安徽)30 II.(8分)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固定的太阳能 2.45?1011 摄入量 1.05?109 田鼠 同化量 7.50?108 呼吸量 7.15?108 摄入量 2.44?107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zzstep.com]“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012-7-13标记)
鼬 同化量 2.25?107 呼吸量 2.18?107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Ⅱ.(1)3%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3标记)
(2)80只/hm2 偏高 (3)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Ⅱ.(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2.25×107)÷(7.50×108)=3%
(2)40×30÷15=80只/hm2。该种群密度是80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3标记)
(4)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试题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功能,考查学生图表的识别及分析能力。难度不大。
(2012 海南)2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012-7-13标记)“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3标记)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答案】B
【解析】本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A正确, B错误;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
- 3 -
的的种群密度,C正确;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D不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所用的方法——样方法,涉及到样方法的取样原则、取样方法的选择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难度不大。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标记)“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3标记)
(2012 海南)28.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____营养级。 (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____。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 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 群数量大约为____只。
【答案】(8分) (1)4
五(每空2分,共4分)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标记)“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012-7-13标记)
(2)竞争和捕食(2分) (3)1000(2分)
【解析】(1)由图示可看出,该食物网中共有甲→乙→丙→戊、甲→乙→丁→丙→戊、甲→丙→戊、甲→乙→丁→戊4条食物链,在最长的食物链(甲→乙→丁→丙→戊)中,最高营养级是第五营养级。
(2)由图示可看出,乙和丙都以甲为食,同时丙还会捕食乙,因此两者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标记1标记210010
(3)按照标志重捕法的原理: = ,若假设乙种群有x个个体,则得 = ,则x=
x100数量1数量2
1000。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食物网中食物链数目的统计、食物网中某种生物营养级的确定、生物种间关系和种群数量调查中标志重捕法的应用。本题难度不大,重点在于要细心,同时能够理解标志重捕法的原理和相关计算。
(2011 江苏)25.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
(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3标记)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