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层建筑试题及答案
..
第一章 概论 (一)填空题
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楼结构。 4.8度、9度抗震烈度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5.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水平向承重体系有现浇楼盖体系,叠合楼盖体系,预制板楼盖体系,组合楼盖体系。
6.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扭转效应。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
9 三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体系是指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第二章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一)填空题
1.地基是指支承基础的土体,天然地基是指基础直接建造在未经处理的天然土层上的地基。 2.当埋置深度小于基础底面宽度或小于5m,且可用普通开挖基坑排水方法建造的基础,一般称为浅基础。
3,为了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常在垂直于条形基础的另一个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拉梁,将条形基础联系起来。
4.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不宜小于0.5m,且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以免基础外露。
5.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 6.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7.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其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9.基床系数即地基在任一点发生单位沉降时,在该处单位面积上所需施加压力值。
10.偏心受压基础的基底压应力应满足还应防止基础转动过大。
pmax?1.2fa、
fap?和
pmax?pmin2的要求,同时
11.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力可按连续梁计算。当不满足上述要
word 资料
..
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12.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在设计时,忽略地基梁扭转变形和相邻节点集中荷载的影响,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进行各类节点竖向荷载的分配计算。
13.在高层建筑中利用较深的基础做地下室,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也有基础补偿概念。如果每㎡基础面积上墙体长度≮400mm,且墙体水平截面总面积不小于基础面积的1/10,且基础高度不小于3m,就可形成箱形基础。 第三章 荷载及设计要求
(一)填空题
1.高层建筑结构主要承受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
2.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单位面积的重量(恒载与活荷载)大约为12~14kN/m;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为14~16kN/m。
3.在框架设计中,一般将竖向活荷载按满载考虑,不再一一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如果活荷载较大,可按满载布置荷载所得的框架梁跨中弯矩乘以1.1~1.2的系数加以放大,以考虑活荷载不利分布所产生的影响。
4.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按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可分为甲类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等三类。
5.高层建筑应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①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刚度与质量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建筑物,可采用底部剪力法;②高度超过40m的高层建筑物一般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③刚度与质量分布特别不均匀的建筑物、甲类建筑物等,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6.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物重力荷载代表值为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7.在地震区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实现延性设计,这一要通过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的;对框架结构而言,就是要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和强锚固。
8.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时,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9.高层建筑结构通常要考虑承载力、侧移变形、稳定、倾复等方面的验算。 第四章 框架结构 (一)填空题
1.用D值法计算水平荷载下框架力有三个基本假定:假定楼板在其本身平面刚度为无限大,忽略柱轴向变形,忽略梁、柱剪切变形。 2.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梁截面高度可初步选为
2
2
hb?(1/10~1/18)lb,且高宽比满足于
hb/bb?4。
3.采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下框架力的两个基本假定是指在竖向荷载下,框架的侧移不计;每层梁上的荷载对其他层梁的影响不计。第五章 剪力墙结构
(一)填空题
word 资料
..
1.剪力墙结构体系承受房屋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2.剪力墙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以短肢剪力墙为主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3.剪力墙根据有无洞口,洞口大小和位置以及形状等,可分为整截面墙,整体小开口墙,联肢墙,和壁式框架四类。
4.孔洞面积/墙面面积≤0.16,且孔洞净距及孔洞边至墙边距离大于孔洞长边尺寸,按整截面墙计算。
II??5.当??10且n时,按整体小开口墙计算。
6.当1???10,按联肢墙计算。
II??7.当??10,且n,按壁式框架计算
8.壁式框架的侧移刚度可采用D值法进行计算,但应考虑杆件剪切变形以及带刚域杆件的影响。
9.当结构单元仅有整截面剪力墙时,应按竖向悬臂梁计算风荷载或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各楼层的总剪力和总弯矩。
10.当结构单元同时有整截面剪力墙以及壁式框架时,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分析方法计算结构力。
11.剪力墙自重按均布荷载计算。
12.竖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力的计算,不考虑结构的连续性,可近似认为各片剪力墙只承受轴向力,其弯矩和剪力为0。
13.剪力墙是片状构件,受力性能不如柱,因此其轴压比限值比柱要严格。
14.轴压比的表达式为
NfcAw。
15.为了提高剪力墙的延性,保证墙体稳定及改善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应在剪力墙边缘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
16.整体工作系数?愈大,说明剪力墙整体性越强。 17.
InI值反映了剪力墙截面削弱程度。
InI值越大,说明剪力墙截面削弱的较多。
18.在剪力墙结构计算中,当满足??10、IA/I?Z时,可按整体小开口方法计算其力。
19.在剪力墙结构中调整结构刚度的方法有优先采用大开间方案、适当减小剪力墙的厚度、降低连梁的高度、增大门窗洞口宽度、对较长墙肢设置施工洞。 第六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 (1)填空题
1.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侧移曲线为剪切型,剪力墙结构的侧移曲线为弯曲型,两种结构共同工作时的侧移曲线为弯剪型。
word 资料
..
2.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如结构刚度特征值很大,则其性能趋近于框架结构,如结构刚度特征值很小,则其性能趋近于剪力墙结构。
3.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顶部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自平衡力;在顶点集中荷载P作用下,结构顶部(z=H)总框架与总剪力墙的剪力之和为P。 4.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
5.框架—剪力墙铰接体系的连杆代表刚性楼板。它使各榀抗侧力结构在同一层处具有相同侧移。而刚结体系中的连杆代表楼板和框架与剪力墙之间的连梁,连梁的两端存在弯矩,对剪力墙和柱均产生约束弯矩。
6.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考虑连梁的约束作用时;结构刚度特征值增大,侧向位移减小;剪力墙上部截面的正弯矩增大,下部截面负弯矩减小,反弯点下移;剪力墙的剪力增大,框架的剪力减小。
8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原则为均匀、分散、对称、周边。
1.当剪力墙高宽比过大,易发生剪切破坏。[ × ]
2.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 √ ] 3.为了避免墙肢过弱,要求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宜小于4。[ √ ]
4.当剪力墙与平面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应采取措施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 √ ] 5.剪力墙的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是根据结构的刚度、承载力以及构造要求确定的。[√ ]
6.以短肢剪力墙为主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 ]
7.没有洞口的实体墙或洞口很小的剪力墙,其受力状态如同竖向悬臂构件。[√ ] 8.整体小开口剪力墙,墙肢的局部弯矩很大,且墙肢在大部分楼层有反弯点。[ × ] 9.壁式框架的特点是墙肢截面的法向应力分布明显出现局部弯矩,在许多楼层墙肢有反弯点。[√ ]
10.剪力墙整体工作系数?越大,说明连梁的相对刚度越小。[ × ]
11.剪力墙类型的判断,除了根据剪力墙工作系数?判别外,还应判别沿高度方向墙肢弯矩图是否会出现反弯点。[√ ] 12.
InI值越大,说明剪力墙截面削弱的越小。[ × ]
13.当1???10时,按联肢剪力墙计算。[ √ ] 14.当??10时,按壁式框架计算。[ × ]判断改错 1, 2, 3,
框架结构体系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在设防烈度及屋面高度相同的前提下框架结构体系所要求的防震缝宽度较小。(错)
高层建筑的抗侧力结构布置应双向布置,风荷载下建筑物长向框架梁、柱可做成铰接,抗震结构则不能铰接。(错)
某具有高层装配式整体楼面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烈度8度,楼面横向宽度18
word 资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