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论通谋虚伪结婚的法律效力 - 金眉

论通谋虚伪结婚的法律效力 - 金眉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1:23:12

第33卷第3期2015年05月

政法论坛

TribuneofPoliticalScienceandLaw

Vol.33,No.3May.2015

论通谋虚伪结婚的法律效力

虚假结婚在法律概念上宜认定为是通谋的虚伪结婚,它是指男女要:俗称的假结婚、

双方缔结婚姻时约定不建立婚姻共同生活的情形,特点是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属于意思表示存在瑕疵的情形。对其法律效力,各国大致存在着无效与可撤销两种立法例,是否援用民法关于通谋虚伪行为的一般规定也存在不同。此外,有的国家法律还允许虚假结婚行为的效力在法定情形下从无效、可撤销转为有效。对通谋的虚伪结婚,不能简单地援用民法总则的一般规则一律将其效力归为无效,而应当在原则上将其规定为可撤销,特殊情况下为有效。法律不能完全漠视已存在的婚姻事实和已经形成的家庭关系,在已经存在夫妻共同生活或者双方生育有子女的情形下,法律应当认可通谋的虚伪结婚有效,不允许撤销或无效。至于第三人利益的保护问题,笔者主张原则上采用表示主义,以意思主义作为补充。此外,对于通谋虚伪结婚在其他法域的效力,也需要注意保持不同法域之间在逻辑上的一致。

关键词:通谋;虚伪结婚;法律效力

自婚姻自由成为法律的基本原则以来,就意味着国家把结婚的决定权完全交给了个人,在法律范围内,是否结婚,和谁结婚都由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因此,婚姻有效的一个核心要件就是双方同意结婚的意思表示真实。但是大千世界,复杂人心,同意结婚的外在表示与内心真意并不总是一致,在此情形下,对结婚行为效力的认定就变得复杂起来。一、问题的缘起

近些年来,围绕着房屋和户口甚至获得一份职业,一些人假结婚,另一些人假离婚(鉴于篇幅有限,

本文只探讨有关假结婚的法律问题)。因为双方没有结婚的真意而使婚姻成为了实现目的的工具或者“假结婚”。事实上,手段,这种情形即俗称的在中国,此番乱象并不限于此,每当公共政策可以因结婚、离婚而变得有利可图时,就容易出现相关当事人为了取得或者规避公共政策所带来的有利或不利而假结婚的情形;而在许多国家,假结婚还被一些当事人用作取得国籍的手段。试看下列案件:

案例一:张女士欲将自己的房屋出售,刘先生有意购买这套房产,双方最终决定通过假结婚的方式避税,不料登记结婚后刘先生变卦,不仅不买房,也不同意离婚,张女士起诉至法院要求判决双方离婚,刘先生不同意,还要求按照双方签订的婚前协议完成房屋的交易,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双

②方离婚,不支持刘先生要求房屋交易继续的请求。

刘国为了拿到拆迁补偿,与陈丽商定两人假结婚,把户口迁到陈丽的户籍所在地;案例二:2006年,

:“男双方互不干涉,也不在一起生活,不发生实质夫妻关系。为此两人还在婚前签定假结婚《协议书》

作者简介:金眉,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新中国婚姻家庭法的历史与理论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14年一般项目的阶段科研成果。

《新京报》2013年1月14日文“为何会有假结婚购房?”“中介雇婚托闪婚获房票”。①参见和:“卖房避税假结婚假戏真做一场空”,②郑吉喆北京法院网2014年9月。

184政法论坛2015年

在青羊区办证中心办理假结婚手续。同时,双方共同订立一个守信女双方经过共同协商、自愿的原则,

用的君子协议如下:男方配合女方办好统征前所需要的一切手续。女方户籍所在地经国家统征赔偿后,应立即付现金给男方26000元。在协议期间内,双方互不干预对方的私事,两人之间无任何关系,不得

“离婚”,”2007年,给对方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双方闹先是丈夫起两人登记结婚。之后的6年多时间里,诉离婚,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不久前,妻子又起诉丈夫,认为双方结婚是为了非正当目的,要求法院判

决婚姻无效。2014年2月,青羊区法院在审理时认为,陈丽以双方婚前签订有《协议书》属于假结婚为

①由,主张婚姻无效,没有法律依据,判决认为双方的婚姻合法有效。

案例三:2013年9月中旬,刘某欲以185万元的价格购买张女士的房屋。为了逃避买卖二手房时

要交20%的差额个税,双方同意先结婚,然后通过夫妻更名手续办理房产过户,最后再办理离婚手续。然而结婚之后,刘某假戏真唱,不同意离婚,并要求在张女士的房屋内居住。所幸双方有《婚前协议

②,书》张女士据此起诉离婚。市三中院审理后,近日终审判决双方离婚。

案例四:假结婚团伙通过雇佣美国公民同中国人结婚的方式实施诈骗,帮助中国人获得美国国籍及

29岁的林广平以及24岁的唐艳霞均为中国人,其他移民利益。26岁的杨名文、通过和美国公民假结婚的方式获得了美国签证。2008年4月15日,三人同另外40人一同因假结婚而被告上法庭。2008年12月22日,三人因参与大规模的假结婚骗局而在明尼阿波利-圣保罗(Minneapolis-St.Paul)获罪。经过

③不到两小时的商议,陪审团认定三人共谋实施假结婚骗局以及协助假结婚欺诈罪名成立。上述案例说明,借助结婚达到一定的目的或者取得一定的利益却无婚姻共同生活之实,并不只属于

转型时期中国的乱象,原因在于结婚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并不只限于婚姻家庭法领域,当婚姻在其他法域的效果为当事人看重时,让婚姻成为实现目的的工具就可能为当事人所选用。这就如德国学者迪特尔·施瓦布所指出的:“婚姻的主要效果在于男女在法律上的结合,此外结婚还会产生许多次要的法律效果。这些法律效果均以有效婚姻为前提,例如个人收入所得税法上的优惠税率、姓名法上的效果以及外国人法上的便利。有的人结婚并不是为了建立夫妻共同生活,而是利用法律规定的次要效果。例如,当事人在结婚时就约定,一旦达到某种特定目的就解除婚姻(例如双方通过结婚以获得税法上的优惠、申

)利用婚姻谋取好处的当事人常常请社会福利等;外国人通过和德国人结婚,获得在德国的居住许可。,还会给对方以金钱补偿。习惯上将此种行为称为‘虚假婚姻’这个概念并不准确,只是约定而成地这

[1](P.50)

“假结婚””、“虚假结婚”那么,对而言,我们又如何界定其在法律上的概念呢?样称呼。

、“虚假结婚”“假结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双方同意结婚的意思表示与双方的内心毋庸赘言,所谓

真意不符合,即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属于意思表示存在瑕疵的情形。从理论上讲,意思表示的理想状态是表意人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其外部表现一致,但在现实生活中,基于不同的动机,意思与表示分离的情形也是存在的。这种分离的情形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在有意识的分离情形下,又可以:“有时只是表意人一方有意按照是表意人一方有意还是表意人与相对人双方有意造成分离分为两种

‘心理保留’;有时是表意人与相对人双方有意造成的分离,造成的分离,这就是与‘游戏表示’这就是

[2](P.472)

。”‘虚假的意思表示’笔者将此两种情形简称为“单独的虚伪表借用德国法上虚伪行为的概念,

“通谋的虚伪表示”,示”和后者在结婚行为中的表现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简称为“通谋的虚伪结

(在本文中,“通谋的虚假结婚”它是指男女双方缔结婚姻时约定不建立婚姻具体来说,婚”与其同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婚姻法规定婚姻无效: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①法院在审理时认为,

”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龄的。并且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陈丽和刘国的情况不属于上述任何一条规定,

“法院审理宣告婚姻无效案件,”对婚姻效力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有关婚姻效力的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陈

《协议书》《成都商属于假结婚为由,主张婚姻无效,没有法律依据。因此,青羊法院判决驳回陈丽的诉讼请求。见丽以双方婚前签订有

》201428:““”?:”。报年月日文为拿拆迁补偿假结婚法院判婚姻属实

:“假结婚判离假离婚判什么?”,《北京晚报》2014年7月31日。见②苏文洋

③法佑网2012年3月16日StaffLegalAnalyst报道。

第3期金眉:论通谋虚伪结婚的法律效力

185

共同生活的情形。

显然,虚伪行为、虚伪的意思表示是通谋虚伪结婚的上位概念,因此,对于通谋虚伪结婚的界定应当:“在虚伪行为,符合其上位概念的要素。关于虚伪行为,德国学者迪特尔·梅迪库斯是这样认定的表意人仅仅是虚假地发出了一项需受领的意思表示,而受领人对此是同意的。在这里,双方往往不仅对这”种保留心照不宣,而且还着意加以约定:表示出来的内容不应产生法律效力或成了法律行为的内容。[3](P.446)

在国内理论界,虚伪表示通常是指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而为之虚假的意思表示。因此,虚伪表

[4](P.177)

。以此考察通谋的虚示应具备三个要件:须有意思表示、表示与真意不符、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

伪结婚,则双方愿意结婚的意思表示是针对婚姻登记机关而作(当然也有双方合谋针对第三人作出结

彼此之间对结婚不应产生法律效力又存在婚表示的情形,但这不具有法律意义,因此不在本文论列),内部约定,形成双方同意结婚的意思表示与双方的真意不相符合。因此,男女双方故意造成结婚的外部表现与其真实的意思是分离的,即意思与表示处于分离的状态,二者之间,法律如何选择赋予其法律效力呢?

二、关于通谋虚伪结婚的法律效力就世界各国的立法看,关于通谋虚伪结婚的法律效力,大致存在着两种立法例:

(一)可撤销婚姻以德国、意大利民法、美国为典型:德国法律规定当事人缔结婚姻时约定不建立婚姻共同生活的,婚《意大利民法典》“虚假婚姻”:“在配偶双方商定不履行婚姻义务也不行姻可以撤销;①第123条则规定

[5](P.47)”大多数州将虚假在美国,使婚姻权利的情况下缔结的婚姻,任何一方配偶都可以提起撤销之诉。婚姻规定为可撤销婚姻。由于虚假婚姻被许多外国人所利用,他们通过与美国公民结婚而符合美国移

民法的规定,被称之为绿卡婚姻。这类婚姻往往具有婚姻的合法形式,但无婚姻的实际内容。对此情形,一些法院认为这种以移民为目的的绿卡婚姻是无效婚姻,另一些法院则认为绿卡婚姻与婚姻有效还

[6](P.34、46)

。是无效并不相干,无论法律规定还是法院都无法要求当事人履行婚姻之实(二)无效婚姻

,《联邦家庭法典》(1995年)第27条规定:“在缔以俄罗斯、法国、日本、格鲁吉亚为典型:在俄罗斯

[6](P.472-473)

;在法结虚假婚姻的情况下,即夫妻双方或一方无意建立家庭而登记结婚时,认定婚姻无效”国,假结婚的情况原则上视双方当事人的目的区别对待。如果夫妇完全是为了达到与婚姻毫无关系的

(P.53)[8]

;在日本,,其他结果而举行结婚,由于这种联姻缺乏“同意婚姻的意思”该婚姻无效通谋虚伪意思表示不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而是适用日本民法第742条第1款的规定,以当事人无婚姻意思为无效

[9](P.185)

。《格鲁吉亚民法典》:“1.第1145条(假婚无效)规定原因,因此通谋虚伪结婚的意思表示无效不组成家庭的婚姻可宣布无效。2.民事登记机关有权提请法庭宣布假婚无效;如一方结婚的目的不为

组成家庭,则另一方有权诉请法庭宣布婚姻无效。3、如法庭审理前原登记结婚的双方事实上已组成家

②”庭,则该婚姻不得被宣布为无效。

法国、日本上述针对虚伪婚姻所做的立法例,如果按照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的学说来划分,俄罗斯、等国的法律是采用意思主义而主张通谋虚伪结婚无效;而德国、意大利等国则是采用表示主义而主张通谋虚伪结婚属于可撤销婚姻,但在撤销之前,通谋的虚伪结婚被视为处于有效的状态。

如前文所言,在通谋的虚伪结婚中,结婚的意思与表示处于分离的状态,属于意思表示存在瑕疵的“如何确定意思表示的内容,一种情形。就民事领域存在的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通常情形而言,是以意

:《德国家庭法》,:《德国民法典》德]迪特尔·施瓦布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50页。相关的条文可见杜景林、卢谌译亲属①[

编第1314条第2款第5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婚姻部分参考译文),:《家事法研究》(2011年卷),龙翼飞主编转引自夏吟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②《格鲁吉亚民法典》

第104页。年版,

186政法论坛2015年

思为重点还是以表示为重点,就存在不同的学术主张,从而也就存在不同的立法。着重于内心的效果意思者,为意思主义;着重于表示上的效果意思者为表示主义;另有折中主义,即对于内心的效果意思与表《法国民法典》”是意思示上的效果意思不一致的不同场合,或采用意思主义,或采用表示主义。

:“解释契约,主义的典型代表,以其第1156条为例应当从契约中寻找诸缔约当事人的共同意图,而不应

[8](P.309)”按照意思主义的理论,拘泥于用语的字面意思。在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上,行为人的意思被视为权利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实质性要素;而表示行为只起着一种从属性的作用,因此,当内心意思与表示

不一致时,主张应以内心意思而非表示于外的行为确定意思表示的内容。但按照表示主义的理论,法律行为的本质不是行为人的内在意思,而是行为人表示出来的意思。英美法系国家多采用表示主义,而

[10](P.459)

《德国民法典》,没有采用意思主义,而是侧重于表示主义这是就总的情形而言的。具体到虚伪,《德国民法典》:“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而为虚伪的意表示的情形却是采用意思主义,可见其第117条

:“与相对人通谋而进行虚伪意思”《日本民法典》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无效。第94条类似的规定可见”表示者,其意思表示无效;前款意思表示的无效,不得以之对抗善意第三人。至于我国的现行立法,对

及“恶意串虚伪表示并无明确的立法,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虽然规定了“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法律行为无效,但以笔者之见,此处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

或第三人利益”与本文所言的虚伪法律行为还是存在差别。:“意思其实,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之争背后的实质是法律如何进行法益的平衡,正如学者指出的主义背后的理论基础是私法自治的原则,即一个人是否进行意思表示、作什么样的意思表示应完全由自己决定。因此,当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时,应当根据行为人的内心意思来确定法律行为的内容;而表示主义的理论基础则是信赖原理与交易安全,即一个人的合理信赖应受到应有的保护,以维护交易安”全。

[11](P.86)

[4](P.174)

这是就民事领域的一般规则而言,是否也完全适用于婚姻家庭领域呢?

就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例而言,虽然将通谋虚伪结婚归为虚伪表示的一类,但在确定其法律效力

时,是否援用民法关于通谋虚伪行为的一般规定,大致也存在两种立法例:一是沿用民法关于虚假行为

《联邦民法典》无效的立法例,如俄罗斯规定虚假的法律行为自始无效,其《联邦家庭法典》也规定虚伪;①同样,婚姻无效”日本法规定通谋虚伪结婚的意思表示无效,与其民法关于虚假行为法律效力的一般

,《德国民法规定相同。另一立法例则是不援用民法关于虚伪意思表示一般规定的立法例,以德国为例

②但是对于通谋的虚伪结婚的法律效力,典》规定通谋的意思表示的效力是无效,法律则规定为可废止

(可撤销)。其间的法理,正如德国学者所指出的,结婚法的特殊规定排除了民法典总则部分一般条款

的适用,因此既不能根据民法典关于虚伪行为的规定将其归于无效,也不能基于民法典关于意思表示瑕

③同样的情形也见之于《意大利民法典》,疵的一般规定将其归于撤销。该法典虽然规定虚假契约在当事人之间不产生效力,但这一规则不适用于婚姻领域,法律另将通谋虚伪结婚的法律效力归为可撤销之

[5](P.375)

。列

正是基于婚姻的特殊性,一些国家的法律允许虚伪结婚行为的效力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转换,从无

效、可撤销转为有效。这种特定事由通常包括两类:一是为子女利益着想,一是结婚已达一定的期限或者存在夫妻共同生活。以法国为例,通谋的虚伪结婚原则上无效,但是,当夫妇双方认为可以限制婚姻的法律效力,特别是仅仅为了赋予他们共同的子女以婚生子女的地位时,法律认可他们的婚姻仍然有效

[8](P.53)

。在美国,若男人与怀孕的女人结婚是为了使其子女合法化,但并不打算履行婚姻的义务,则

:《外国婚姻家庭法汇编》,。《俄罗斯联邦民法典》:“虚中国法学会婚姻法研究会编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第472-473页规定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构法律行为,即仅为了徒具形式而实施,并无意产生与之相应的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自始无效。北见黄道秀译

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

《》“虚伪行为”:“与他人通谋只是虚伪地进行应向他人进行的意思表示的,”德国民法典第117条第1款规定意思表示无效。②

:《德国家庭法》,:《德国民德]迪特尔·施瓦布王葆莳译,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47页。相关条文可见杜景林、卢谌译③详见[

法典》亲属编第1314条第2款第5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5页。

搜索更多关于: 论通谋虚伪结婚的法律效力 - 金眉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33卷第3期2015年05月政法论坛TribuneofPoliticalScienceandLawVol.33,No.3May.2015论通谋虚伪结婚的法律效力金摘眉虚假结婚在法律概念上宜认定为是通谋的虚伪结婚,它是指男女要:俗称的假结婚、双方缔结婚姻时约定不建立婚姻共同生活的情形,特点是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属于意思表示存在瑕疵的情形。对其法律效力,各国大致存在着无效与可撤销两种立法例,是否援用民法关于通谋虚伪行为的一般规定也存在不同。此外,有的国家法律还允许虚假结婚行为的效力在法定情形下从无效、可撤销转为有效。对通谋的虚伪结婚,不能简单地援用民法总则的一般规则一律将其效力归为无效,而应当在原则上将其规定为可撤销,特殊情况下为有效。法律不能完全漠视已存在的婚姻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