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人教版选修《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教案5篇

新人教版选修《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教案5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7:40:20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评价鲁迅。

2、思考怎样看待像鲁迅作品这样的“经典”的问题。 3、了解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70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那么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着老师怕教、学生怕学鲁迅课文的现象,“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这则由来已久、流传甚广的校园民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鲁迅课文的头痛。鲁迅的一生,是在同旧中国专制统治势力的坚韧抗争中,不断地被被诬蔑,历尽艰辛度过的。鲁迅说过:“我一生中,给我大的损害并非书贾,并非兵匪,更不是旗帜鲜明的小人,乃是所谓‘流言’。”鲁迅生活的几十年里,生活、学术、政治,各方面的流言,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横加罪名,恶意传播,连年不断地袭扰着他,严重地伤害他的身心。流言的阴影,围困笼罩了鲁迅的一生。这些流言并没有使鲁迅的历史价值稍有减损,相反,更使后人看到鲁迅的伟大。检点历史,是对鲁迅最好的纪念。 二、介绍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 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三、关于回忆录

回忆录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所熟悉的历史事件,也有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回忆录主要就是对回忆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拿带着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

四、对鲁迅的接受情况的问卷调查

以前大家都学过鲁迅的哪些作品?你对鲁迅有什么样的印象?在你印象中鲁迅仅仅是一个文学家吗?你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欢鲁迅?除了老师对鲁迅的介绍,你对他还了解多少呢?

这是一个课前实践性的题目,要求调查中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接受情况。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印象中的鲁迅形象和传记中的鲁迅形象进行对比。

关于目前中学生对于鲁迅的接受情况的问卷调查

第一部分 鲁迅印象

1、你对鲁迅有什么印象?( )

A、一个爱骂人的作家 B、一个不卑不亢的、睿智的、人格高尚的战斗者

C、伟大的思想家、作家、革命家 D、20世纪最伟大的中国作家 其

他:

2、关于以下对鲁迅的形容,在你认为对的后面打勾( 可多选): ○深刻 ○博爱 ○是非分明 ○平易近人 ○孤独 ○敏感 ○刻薄 ○固执 ○执着 ○清醒 ○冷峻 ○自私 ○病态 ○其他 你的依据是什

么? 3、你印象最深的鲁迅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什么

答: 4、你从什么地方了解鲁迅的?

A、课本 B、鲁迅的传记 C、词典 D、其他读物上 5、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你对鲁迅那样的形象?

答: 6、你希望进一步深入了解鲁迅吗?为什么?( )

A、希望 B、不希望 C、无所谓

7、你觉得怎样才能更深入了解鲁迅呢?( )

A、阅读鲁迅传记作品 B、阅读鲁迅与朋友的书信集

C、阅读同时代人对鲁迅的回忆和评价 D、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寻找信息 E、阅读鲁迅论敌的回忆录

第二部分 关于鲁迅作品

1、你读过鲁迅的哪些作品?请列在下边。

答: 2、你最喜欢鲁迅的哪些作品?为什么?

答: 最不喜欢的作品是哪些?为什么?

答: 3、你对语文课上对鲁迅的评价和对他作品的分析同意吗?

A、完全同意 B、大部分同意 C、大部分不同意 D、完全不同意 如果不同意,那么主要是因为:

4、你认为阅读鲁迅的作品在当代是否有意义?

A、非常必要 B、比较重要 C、可有可无 D、没有意义 如果你认为没有意义,那主要是因为:

5、你认为鲁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的地位如何?

答:

6、毛泽东说:“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新文化的方向。”

可以看出,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仍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下的。鲁迅的业绩,是贡献给这支文化生力军、文化新军的。他是这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无论是作为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都是就鲁迅在这支文化新军中的贡献而言的。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说他是中国这支文化新军进行文化革命的主将。 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看法的?

答:

第二课时

一、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 1、让学生谈对鲁迅的印象

2、教师根据问卷结果得出学生对鲁迅的印象

3、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回忆录,要求与自己印象的鲁迅做比较 二、整体研读课文,思考回答 1、阅读提示

①注意这篇回忆录中所写的鲜活的鲁迅,并与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做比较。 ②这篇回忆录中哪些精彩的描写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③这篇回忆录是怎样捕捉和描写鲁迅的生活细节,表现鲁迅什么样的个性? ④阅读课文后,除了作家的印象,你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具体事例加以体会。

2、学生阅读

第三课时

一、探讨与归纳

1、学生探讨,填写下表:

生活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2、教师总结如下:

①人之子的鲁迅 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②人之夫的鲁迅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③人之友的鲁迅 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④人之主的鲁迅 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平等待人的老人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潇洒、轻松、极富生活化、幽默、风趣、好玩 二、小结

鲁迅不是神仙。鲁迅与我们是最为贴近的。细读鲁迅,你会感到它仿佛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正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

鲁迅应该是个非常有趣的人。“在厦门大学教书的时候,鲁迅对我祖母深怀思念。不料,却有头猪当着他的面啃相思树叶。鲁迅一时气极,就和那头猪展开了一场搏斗。”而周令飞还曾听父亲说起,鲁迅50多岁定居上海的时候,曾经一路转着圈踏着华尔兹的舞步入座吃饭,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评价鲁迅。 2、思考怎样看待像鲁迅作品这样的“经典”的问题。 3、了解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70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那么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着老师怕教、学生怕学鲁迅课文的现象,“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这则由来已久、流传甚广的校园民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鲁迅课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