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1-1运动概念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
1.(2015·浙江理综)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用
Δx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Δt
为使
Δx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Δt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ΔxΔx
解析:由v=可知,当Δt→0时,可看成物体的瞬时速度,ΔtΔtΔx
Δx越小,Δt也就越小,越接近瞬时速度,A正确.提高测量遮光
Δt条宽度的精确度,只能提高测量平均速度的准确度,不能使平均速度更接近瞬时速度,B错误.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更小,时间更长,因此C错误.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如果滑块离光电门近,也不能保证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短,D错误.
答案:A
2.(2011·海南卷)(多选)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 B.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 m C.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 m/s D.在5~6 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解析:要注意路程和位移、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不同.物体0~115 s内的位移x1=×(2+5)×10 m=35 m,5~6 s内的位移x2=-
22×1×10 m=-5 m.即物体先沿正方向运动35 m,然后反向运动5 m,故t=5 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最远距离为35 m,0~6 s内经过的路程为40 m,A错误,B正确.同理,可求出0~4 s内物体的路程为30 m,故此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
速率v=7.5 m/s,C正确.由于5~6 s内物体从静止开始沿负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其动能增大,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D错误.
答案:BC
3.(2011·安徽理综)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2Δx?t1-t2?
A. t1t2?t1+t2?
Δx?t1+t2?B. t1t2?t1+t2?
2Δx?t1-t2?C. t1t2?t1-t2?Δx?t1+t2?D. t1t2?t1-t2?
ΔxΔx
解析:t1中间时刻的速度v1=,t2中间时刻的速度v2=,又t1t2
t1+t22Δx?t1-t2?
v2=v1+a·,得a=,A正确.
2t1t2?t1+t2?
答案:A
4.(2013·四川理综)(多选)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甲、乙在t=0到t=1 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乙在t=0到t=7 s之间的位移为零 C.甲在t=0到t=4 s之间做往复运动 D.甲、乙在t=6 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根据题给v-t图象可知:在0~0.5 s时间内,甲、乙的速度一正一负,表示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A错误.由几何关系可知,在0~7 s时间内,乙图象与时间轴所包围的总面积为零,所以位移为零,B正确.在0~4 s时间内,甲的速度始终为正,即始终沿正方向运动,C错误.在t=6 s时,甲、乙图线的斜率均为负,表示甲、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正确.
答案:BD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