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理市污水处理厂EPC总承包大纲方案(128P)可编辑word范文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EPC总承包。 1.2工程内容:
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内容包括:近期(至2020年)新建处理能力为7.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一座;配套建设DN1200污水管网4.1公里;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环境自动检测系统及其他配套设施。污水处理厂采用A2/O+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
1.3、建设地点:
大理市温泉村委会大沙坝以东,320国道以南的西洱河以北。 2、项目建设必要性
2.1、大理市供水设施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规划 2.1.1、 给水现状 1、给水厂现状
·1965 年 3 月 19 日建成第一座自来水厂(现文庙供水车间); ·1977 年成立大理市自来水公司; ·1978 年第一自来水厂(团山水厂)投产; ·1992 年 6 月二水厂建成投产; ·1993 年 5 月 26 日四水厂竣工投产;
·1993 年 6 月三水厂 10000m3/d 净水厂(卖花村水厂)竣工投产; ·1997 年成立大理市给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1997 年 2 月 18 日五水厂建成投产; ·2002 年 12 月二水厂改扩建工程完工投产;
·2003 年大理市污水厂进入设备调试。 四十余年来,为适应城市的飞速发展,大理市给排水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公司下属五座水厂,供水能力达到 10.9 万 m3/d,供水覆盖率 92%,服务人 口 35 万人。由于取水设施配套不完善和个别水厂水源水量受季节影响,实际供 水能力和供水量约为 8~9 万 m3/d。各水厂情况概括见表《大理市自来水厂概况表》。
表2-1大理市自来水厂各厂概况表
水厂名称 第一水厂 第二水厂 设计规模(万 实际供水量 m3/d) (万 m3/d) 4.00 3.00 取水水源 供水范围 下关市区 下关市区 出口高程 (m) 2020.70 地理位置 洱海 洱海公园 内团山 3.00 2.50 洱海 小关邑: 西洱河北 1967.50 岸,师专东 师专: 侧/下关北 2010.15 区小关邑 卖花村: 2003.50 一塔寺: 2056.60 2151.40 2055.40 大理城东 第三水厂 第四水厂 第五水厂 其他 合计
1.00 0.50 洱海农灌 沟 大理古城 上登工业 区 0.20 2.00 1.70 10.90 0.15 2.00 1.70 9.85 洱海 洱海东岸 下河村 打渔村 凤鸣镇 鸡舌下关市箐沟区 水 山箐水 凤鸣镇 2、给水管网现状
从 1964 年筹建下关市自来水厂以来,大理市城区供水管网基本形成了相对 独立的 3 个系统,即下关城区管网、大理古城区管网和凤仪城区管网。在 3 个管 网系统中,大理市供排水公司负责下关城区和大理城区,凤仪镇供排水有限责任 公司负责凤仪城区。上述 3 个城区中,下关城区的亿标水厂、龙泉水厂、州氮肥 厂水厂以及大理城区的白鹤溪水厂,亦有少量对外供水,并形成了小区域局部性 的供水管网。
至 2003 年底,上述 3 个城区中供水管网覆盖率占 23 平方千米建成区的 95%,服务人口占全市城镇人口的 90%。目前,下关城区已建成管径 DN100 以上的管网总长度 80.3km;大理古城已建成管径 DN100 以上的管网总长度 16.2km。 具体见下表:
表2-2 下关城区给水管网统计表
序 号 规 格 管 材 长 度(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计 序 号 1 2 3 4 总计 1)下关城区
DN700 DN600 DN500 DN500 DN400 DN400 DN300 DN250 DN200 DN200 DN150 DN100 球墨铸铁管 钢管 钢管 球墨铸铁管 钢管 混凝土管 钢管 钢管 钢管 混凝土管 钢管 钢管 2306.61 1329.21 2767.26 1638.22 11589.78 4661.48 16193.94 11514.55 12438.65 683.33 10121.16 5038.12 80282.31 表 2-3 大理古城给水管网统计表
规格 DN300 DN200 DN150 DN100 管材 钢管 钢管 钢管 钢管 长 度(m) 1886 3748 7095 3423 16152 下关城区包括下关镇及大理经济开发区,下关城区管可分为下关中区、下关 南区、下关北区、经济开发区和上登工业区 5 个供水管网子系统,子系统之间又是相互贯通的。
下关中区:下关中区管网覆盖范围为南至龙溪路,北至西洱河,东至兴盛路, 西至一号桥。属中压供水地段,海拔 1992.0~1985.0 米,管网供水压力在 0.3~0.4 兆帕,可保证一般民用建筑用水压力要求,高层建筑需单独加压供水。下关中 区大都为老城区,管网建设年限较长,管材陈旧,管径偏小,但覆盖面较大,现 已列入管网改造范围。
下关南区:龙溪路以南地区统称为南区。南区海拔为 1985~1999 米,距一、 二水厂管
线较远,基本属管网末段,水压、水量始终难以保证。1997年,五水厂和环城南供水干管建成投产后,才得以彻底解决。
该区管网大都为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建设,管径合理,管材较好。虽然在五 水厂投产后解决了供水问题,但枯水季节五水厂产水量较少,需要通过供水调度 调节。
下关北区:下关西洱河以北的城区为北区,供水以二水厂为主。通过 2002年二水厂扩建工程对管网的建设,现已形成完善的供水管网。 北区管网通过泰安桥、新桥、黑龙桥、吊桥四处跨河管道,与下关中区连接,实现了可调度供水。
雪人路以西片区由于地形较高,海拔在 2000 米以上,大理师专旁的二水厂 净水车间建有加压泵房,可进行二次加压供水,沿雪人路建有一条 DN200 和 DN150 干管。在龙泉小区另建设了两套供水网络,因龙泉小区高差较大,地势 较高,分为上片和下片供水,由设在文庙车间的两套变频加压供水系统加压供水。
2)大理古城
1982 年,大理古城水厂委托云南省设计院负责设计,根据古城南北长,东 西窄的特点,城区管网呈树枝状布局,长约 4900 米,管径分别采用 DN100、 DN150、DN200、DN250、DN300 的承插铸铁管,经过 20 多年的建设和更新改 造,大理古城供水管网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古城区和旅游度假区两片相对独立 又联通的管网系统,满足了古城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辐射周边村庄,提 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古城经济和文化、旅游等事业的发展。
1992 年以前,大理古城用水以溪水和地下水为主,由于受降水的制约,枯 水季节水量骤减,地下水位骤降,加上白鹤溪水还得承担农田浇灌,古城供水形势日趋严峻。经过多方比较,新建了城南水处理厂,水厂日供水能力 1 万吨,与一塔寺供水车间相距约 1 千米,高差 60 米左右,遂在其间敷设了一条 DN400 的 钢管,将城南水处理厂的成品水压入古城管网或一塔寺水池。城南水处理厂建成 后,大理古城已成为多水源供水,一塔寺水池既是供水点又是高位调节水池。
为了发展旅游业,大理古城西南方的绿玉小区及滇藏路以西部分,规划为旅 游度假区。根据旅游度假区给水干管规划,将度假区用水范围按高程分为四个区 域:
海拔低于 2050 米的为低区,包括绿玉小区大部分地段,由城市管网直供; 海拔在 2050~2105 米的为中区,包括亚星饭店及绿玉小区的上部地段,由
加压站 5#及 6#机组供给,1#调节池为该区高位调节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