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4:05:34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非淡薄无以明志 B.非宁静无以至远 C.淫慢则不能厉精 D.险躁则不能治性 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走一步,再走一步》描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冒险以及在父亲的帮助下走下悬崖的脱险经历。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幼年往事的优美回忆性散文。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C.《诚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D.《纪念白求恩》一文运用对比、夸张等写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可怜他的父母都在这次地震中命丧黄泉,只留得他孤苦伶仃度日。 ....B.他这次演讲比赛得了第一名,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高兴得张牙舞爪。 ....

C.小明和小强都非常努力地学习,但是一年后他们的考试成绩却大相径庭,一个名列榜首,一个名落孙....山。

D.老李虽然70多岁了,但他依然神采奕奕,风采不减当年。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它似乎太______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2)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______着。 (3)我很想______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A.活泼 凝望 补救 B.胆大 张望 弥补 C.活泼 张望 补救 D.胆大 凝望 弥补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你 用心去钻研, 会领会其中的真谛。生活是一片 的原野,你不应该只想着花前散心,月下漫步,还要时刻准备着狂风横刮,暴雨如注。相信通过顽强的奋斗,你一定能在生活的原野上 到幸福的花朵。

A.只有 才 广博 采摘 B.即使 也 广博 采摘 C.只有 才 广袤 采撷 D.即使 也 广袤 采撷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 ,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2)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3)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4)绿树村边合, 。 (《过故人庄》) (5)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

(6) ,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三、诗歌鉴赏

7.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4)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_____;“风正”,____。

5)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最香醇的茶值得永远品味,那便是母爱。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在2018年5月13日母亲节前,某中学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参加。 (1)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2)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对中央电视台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很感兴趣: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看见妈妈正在给奶奶洗脚,于是也端着不断溢出的半盆热水走到他妈妈面前,用欢快、稚嫩的声音说:“妈妈,您洗脚。”请你谈谈同学们为什么对这则公益广告感兴趣?

(3)为了赞美深深的母爱,有同学拟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 下联: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课内外文言文阅读(8分,每题2分) (甲)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

学。

1)下列各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越过)矩 主人怪(责怪),问衡 ..B. 好之者不如乐(乐趣)之者 愿(希望)得主人书遍读之 ..C.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偿) ..D.“饭疏食饮水 (热水) 太丘舍去(离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衡乃穿壁引其光( 于是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B.匡衡勤学而无烛 (表顺接,就)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接,却) ..C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指学习) 下车引之(他,指元方) ..D.以书映光而读(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 ..4)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赞叹颜回品德高尚,是因为他有安贫乐道的节操,身处贫困,却专注于做学问,自得其乐。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是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慨叹,规劝人们要珍惜时间。

C.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古人读书的勤奋刻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我们看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对不义之财的鄙夷,“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是说六十岁时听力有变化了,七十岁时就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任何限制了。 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⑵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 10.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是怎样的人?从元方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奔跑的少年 程应峰

①汽车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上行进。夏季的阿坝草原,并不是想象中的一望无垠,只是显得较为开阔而已,青翠碧绿是它的主色调,局部的平展之外,有着起伏跌宕的美丽。

②怎么都想不到的是,行进中的汽车出现故障,抛锚了。司机下车修车,考察团一行也离开了车厢。夏季高原的阳光烈烈的,无遮拦地泻下来,热辣辣地照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谁都知道,强烈的紫外线极易灼伤人的皮肤,于是大家很快支起了为应急而携带的帐篷,钻了进去。

③不一会儿,一个少年赶着一群牦牛来到了附近的草场,少年脖子上挂着一个并不精致的牛角号,手中熟练地舞动着放牧用的鞭子。他安置好他的牛群,来到了我们的帐篷外。近距离才发现,他的衣衫破败不堪,颜色黑不溜秋,他的肤色较之衣衫有过之而无不及,黧黑发亮,一看,就知道这是高原阳光照射的结果。细看他的脸,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里,透现着无法遮掩的少年英俊,却也刻写着生活重压下的沧桑。

④他好奇地围着帐篷转了一图,然后在门口定定站下。感觉有人注视他了,一笑,一排洁白的牙齿反射出快乐的光芒。有人问他什么,他很迷惑的样子,摇头。我知道,这是语言上的障碍。但从他那双黑亮的眼睛流淌出来的除了好奇,还有渴望和羡慕。

⑤心细而善良的英姐,看着少年,看着他黝黑的脸,看着他那一身穿着,眼睛就有些湿润了,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钞,塞在了少年的手中。那一刻,少年嘴唇动了动,想说点什么,终于还是没有说出来。只见他揣着钞票,转身飞奔而去。

⑥同行人说话了:“英姐,你的钱这么一给,恐怕有麻烦了,那孩子肯定叫他的同伴去了,他的同伴要是都来找我们要钱的话,那可就不好办了。”听他这么一说,英姐不安地看看大家,又看了看远方,将信将疑。那一刻,我感到周围的空气突然间就变得有几分滞涩和凝重。

⑦终于,少年的身影出现了,由远而近,越来越清晰。看得出,他是抱着什么飞奔而来的。近了,原来他手中抱着的是一束鲜花,红白相间的,在阳光照射下,耀眼夺目。看着少年胸前颤动的鲜花,在一阵惊愕和沉默之后,考察团全体人员都会心地笑了。应该说,这种笑,是夹杂着愧疚和感动的。 ⑧少年奔跑着,来到帐篷前,来到了英姐跟前,他单膝跪下,将鲜花高高举过头顶,送到了英姐手中。英姐接过鲜花,将少年扶起来,那一刻,我又一次看见少年闪亮地笑了,那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真诚的笑、感激的笑、致意的笑。

⑨汽车开动的时候,少年挥着他的牧鞭,蹦蹦跳跳地离开了。透过车窗,他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小的身影让我觉得,高原之上,他就像一个纯净的音符,清新透亮;就像一朵自在的格桑花,朴拙美丽。 1)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少年是个怎样的孩子。

2)第⑥段“同行人”说的话,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3)对语言的敏感会让你品出平淡中的深味,请从修辞角度品析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 4)揣摩文中画横线处少年的心理活动,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将其描写出来。(80字左右) 12.1)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文)

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非淡薄无以明志 B.非宁静无以至远 C.淫慢则不能厉精 D.险躁则不能治性 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走一步,再走一步》描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冒险以及在父亲的帮助下走下悬崖的脱险经历。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幼年往事的优美回忆性散文。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C.《诚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D.《纪念白求恩》一文运用对比、夸张等写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