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关键句
附:答案及简析 (一)
1.要让书为扩展和丰富自己的人生服务,而不要成为书本的奴隶。(作者是在阐述读书对人生的重要性时引受默生的话的,该句的后一分句从反面作了说明。引用后作者还有评说)
2.只积聚物质财富而不读书会使人精神贫乏。(“沦为乞丐”是比喻性说法;要注意分号后一句话)
3.(1)精神财富使人弃实而自豪;(2)希望人们多读一点书,多一点书卷气。(“头抬得高高的”表明精神充实而自豪;卢浮宫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的象征,分句间是因果关系。末段与开头相照应,隐含着“希望”之意)
4.C、E(“优化人生”是在下一段阐述的;“不必选择”以下不合文意。随缘,有随机之意。 作者说的是“不拘泥于某一类书”)
9
【思维误区】牵强附会;掺杂技巧;概括片面。 解题示例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5题) 相关段落:(1)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
解题分析:(1)语句所在的段落是作者在描写了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后的一段议论,分两个层次,一是大西北充满悲壮,一是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坚强,学会坚强。分析“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一句,所谓“长不大”是指没有成熟、没有大西北的精神品格,“长大”指有了这些品格。其答案:(1)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2)语句选自倒数第二段,这一段通过大西北、南方的对比,表现北方有着高阔的天空、茁壮的生命绿洲等。由此推断作者认为南方没有北方的这种粗犷。答案
10
为: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解题示例2:“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2007年高考重庆卷第15题)
相关段落:(1)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流,该运的急用的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2)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
解题分析:此题虽然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可也暗含了“游客”与“移民”在告别三峡时不同情感的比较。前者仅为“再看最后一眼”式的告别,而后者则是“故土难离”式的留恋与“舍小家为大家”式的牺牲。答案为:(1)游民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2)百万移民
11
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