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点检定修制的实践与体会
定修制后,设备的管理者在对设备管理的同时,还要针对所辖设备进行备件材料进行统计、分类、汇总,按照定修和维护的消耗情况,确定出相关备品配件和材料的储备定额,保证合理的储备、尽量少的减少资金的占压,以达到物资储备的黄金比例。 2.2.3 技术监督管理与点检定修融合
技术监督中的试验数据是有效的设备状态的反应,在周期测试数据上,不断的积累,形成劣化趋势分析,是点检定修的新要求,是精密点检的必要手段和方法。基层技术监督人员将设备技术参数由从前只提供单个测试数据,过渡到提供数据形成的劣化曲线。使专业点检人员能够更准确、全过程的掌握设备健康状况,为进行综合的设备检修决策提供服务。比如我厂的SIS系统(设备状态在线监控),通过它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各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画面,且于主控画面同步。同时点击其中显示的参数还可对此参数查阅其各时间段内历史数据,直管的看到其变化趋势,为设备的点检定修提供重要依据。
9
上图是我厂在线设备管理系统中#3机组锅炉主蒸汽系统画面。通过它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锅炉主蒸汽系统的工作流程,其中主要包括汽包水位、汽包压力、蒸汽流量、过热器左右侧一二级减温器前后的蒸汽温度、左右侧主蒸汽的温度和压力、左右侧一二级减水的温度和压力、减温水调整门的开度和流量,以及机组负荷等等。点击任何一个参数便可对此点的历史数据进行查询,由此可以直观的对整个系统的运行现状和历史进行掌握和了解。 2.2.4 运行人员与设备管理人员的融合
机组运行过程中,尤其是设备起停操作、日常巡检过程,是发现设备问题的重要时机。以往运行管理中只注重发挥巡操员的作用,对看到的设备直接故障现象进行登陆缺陷,随着对设备状态关注的要
10
求不断增长,对于监盘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运行人员除了负责对设备参数报警进行处理和通知外,还要求进行设备参数趋势变化的观察、判断,并及时通知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在故障发生之前起到预警防线作用。
设备管理人员则不是单纯的设备管理,他同时对设备的运行特征、运行方式、操作程序等均需了解,掌握设备系统运行的最佳方式,从而给与运行人员有效的建议。从而使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保持最佳工况,减少设备故障率、延长其检修维护时间、降低维修费用。 2.2.5 设备管理人员权限与动态管理的融合
在有些电厂中,往往对于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非常明确,任何设备问题都进行追究考核,但是忽视了授予设备管理人员必要的权限,使其在设备检修方、设备运行方之间起不到核心作用,责任和权限不对等。我厂根据点检定修制的特点,给与设备管理人员充分的权限,以提高其管理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便于点检定修制的执行:
a.有权召开专业性工作会议和技术研究会有权参加本专业的学术交流、岗位培训,进行技术性的工作联系。
b. 有对本专业设备检修维护和抢修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和质量验收权。
c.对本专业检修工时定额、物资储备定额有修改建议权。有权提出有关标准的修订建议。
d.有权编制检修维护项目、更改一般项目的设备、材料预算。 e.有权制订本专业检修项目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
11
f.对本专业设备的运行方式有建议权,对设备极限能力有确定权。 g.对本专业设备一般缺陷的消除方式有确定权。
h.有对工程施工单位和设备检修单位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建议权。
i.对本专业在装设备有技术鉴定权。 j.对维护单位或大小修队伍的考核权。
设备的可靠性、检修经济性是考察设备管理人员工作成果的指标,根据设备管理人员的能力和责任心不同,经常的实施评价活动是必须的,并通过评价确定出设备管理人员的绩效。在设备管理人员中建立动态的能上能下的灵活机制,激发各级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点检定修制的不断深入。 3 实行点检定修制的几点体会
实施设备点检定修制是对现行检修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们大部分电力企业尚处于探索阶段,我厂也是如此。下面我通过这今年实施点检定修制的亲身体会,谈几点个人的观点。
3.1基础化工作是点检定修制顺利实施的前提
实施设备点检定修制应在总体目标框架下分阶段地进行。点检定修制实施可先从检修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入手,全面落实设备管理的责任制,规范、完善设备点检定修的基础管理,强化检修质量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持设备处于良好水平。可以从思想上、制度上、人员上、技术上、相关配套设施上为全面实施点检定修制奠定良好的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