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自考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复习

自考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复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3:38:05

生物钟:人体和生物体内按一定时间出现一定生理行为的周期;

9. 运动知觉。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成条件,分为:

1..真动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个做连续的位移,由此而引起的运动知觉就是真动

知觉。

真动知觉直接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

眼睛刚刚可以觉察出物体运动的最慢速度叫做运动知觉下阈; 看到闪烁时的速度叫运动知觉的上阈;

2..似动现象: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或动景现象、φ现象。这种知觉叫

似动知觉;实际上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知觉。

3..运动错觉:运动错觉多是在参照物的条件下,所引起的对物体相对运动做出的错误的判断。

包括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

1…诱导运动:一个相对静止的客体,当受到周围其他物体运动的诱导而被知觉为运动的,这一假

象运动就是诱导运动;如“云移月动”;

2…自主运动:在黑暗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很快便会觉得光点不停的运动,这就是自主运动;

10.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

错觉不同于幻觉: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由于人体内部的原因产生的“无中生有”的虚幻的知觉。错觉是

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刺激必然产生的歪曲反映;

几何图形错觉是一种视错觉,它又包括大小、形状、方向、深度等错觉; 几何图形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测试部分,即错觉部分;令一部分为诱导部分;

错觉是人的心理缺陷吗?为什么?

答:不是。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

造成错觉的原因有很多:

1..可能是同一分析器内的相互作用,(如对比错觉)

2..不同分析器所提供的信号不一致,(如形重错觉、视听错觉等)

3..当前的知觉与过去经验相矛盾,情绪态度的影响(如时间错觉、草木皆兵等)

4..思维推理上的错误等。

目前仍有许多错觉未查出原因。

第七章、 记忆

第1节:记忆的一般概述

1. 记忆是人脑积累知识经验的一种功能,它有“心灵的仓库”之美称。

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了对记忆的实验研究,并发现了保持和遗忘的规律。

2.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操作过

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必要的时刻又可把它们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3. 记忆和感知觉不同:感知觉反映的是当前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离开当前的客观事物,感知觉就不复存在。

记忆总是指向过去,是在感知觉发生后出现,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4. 论述:记忆的过程:(基本环节 - 解释各环节 - 联系)?

答:1..记忆包括记和忆的过程,“记”体现在识记和保持上,而“忆”则体现在回忆和再认上。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是

记忆过程中的几个基本环节。

2..识记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保持是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回忆是从头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由于某种原因,已储存的知识不能提取出来,但当它重现时,能加以确认,这个过程是再认。

3..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识记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 2…保持是识记和回忆的中间环节;

3…识记过的内容只有在头脑中得以保持、巩固,日后才能回忆起来;

4…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检验,通过回忆,还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所识记的内容。

5. 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并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 记忆的作用:记忆是一切智慧的根源,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

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的不同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1..形象记忆:以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形象记忆的内容主要是事物的感知特征。又叫“表象记忆”。

形象记忆具有鲜明的直观性。

2..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记忆。情景记忆是由托尔文提出的,情景记忆与

语义记忆相对应,但是情景记忆比语义记忆更容易受到干扰,而且抽取信息也比较缓慢,往往需要努力搜索。

3..语义记忆:是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以意义为参照的,其特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比较稳定,抽取信息较迅速,往往不需努力搜索。它是人类所特有的。

4..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引起情绪、情感的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但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却

保留在记忆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情感又会重新被体验到,这就是情绪记忆,也叫做情感记忆。如“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5..运动记忆:是以身体的运动状态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又叫做动作记忆。

6. 运动记忆同运动表现的区别和联系:1..运动表象是各种运动和动作形象在头脑中的浮现,运动表象是运动记忆的前提,它是

人们学习模仿某种运动动作的先导,一旦掌握了运动动作的技能,储存在头脑中,成为运动记忆。

2..运动记忆与运动表象不同,一般认为,运动记忆是以大脑动力定型的建立和保持为生理机制的。运动记忆同其他类型相比,容易保持和恢复,不容易遗忘。“如会骑车的,间隔多年后也不会忘记”。

第2节:记忆的表象

7. 表象: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一般称作记忆表象或简称表象。它是对以往感知的过而当前不在面前的事物的心里

浮现。

8. 单一的记忆表象:指由一种主要知觉痕迹构成的表象。

9. 表象的特征: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证明实验:1971年谢帕德和梅茨洛等人的心理旋转试验。 10. 表象的作用:1..表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经验的一种形式;

2..表象是从知觉向思维过渡的桥梁;

3..表象是想象活动的前提,是思维的感性依托。

第3节:记忆的三个系统

11. 论述:记忆的三个系统及其联系、区别:

答: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知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种记忆系统。

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

并保留一瞬时的记忆。

瞬时记忆的种类:

1...图象记忆:(视觉登记或图象储存,1960年美国学者乔治·斯波林首先用实验证明了感觉记忆的

存在,创造了部分报告法);

图像记忆的性质:1….图像记忆中所存储的信息大于被利用的信息;

2….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一般0.25秒~1秒;

3….图像记忆受干扰或擦拭作用后,信息很快丧失而且不可恢复;

2…声象记忆(又叫听觉记忆):指声音信息呈现后,立即在听觉存储器内被登记,并保留一个很短的

时间的记忆。声象和图像记忆都属于感觉记忆的范畴;

瞬时记忆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信息保持的时间极短; 3…记忆容量较大;

4…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

2..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特点:1…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

2…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 3…短时记忆易受干扰; 4…短时记忆的信息可被意识到;

5…短时记忆的信息经复述可能转入长时记忆中。

短时记忆的编码:多是言语听觉编码,少量是视觉或语义编码; 短时记忆的提取:按顺序检索的;

短时记忆的遗忘:记忆广度内的信息如果不复述,很快会被遗忘; 造成遗忘的原因:1...记忆痕迹的自然衰退;

2…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

3..长时记忆:是指学习的材料,经过复习或者精细复述之后,在头脑中长久保持下来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特点:1…记忆容量无限;

2…信息保持的时间很长;

3…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不被意识的。

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有两类: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又称形象编码)。

长时记忆的存储:信息在头脑中的存储方式为表征。 长时记忆的提取:回忆和再认

回忆:是指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重新浮现;

再认:是指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再次出现,有熟悉之感,可以识别和辨认。

第4节:记忆过程及其规律

12.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3个基本环节。 13. 识记的种类:

1..依据主体有无预定的、明确的实际目的,是否付出特殊的努力,可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又叫不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也不必经过特殊的意志努力,不

采用任何识记的策略和方法,完全是自然而然的识记;

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有一定识记意图和任务,并经过一定努力,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

略所进行的识记,是一种主动而自觉的识记活动。

2..根据记忆材料本身有无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可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没有意义或不理解其意义的情况下,采取机械重复的方法所进

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记。其

先决条件是理解。

3..协同识记:指多种分析器对同一材料进行协同的联合的识记。

14.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识记的效果取决于主观因素:

就主体而言:是否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是否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纯正的动机,是影响识记效果的决定性因

素。

就客体而言:材料的数量、性质和内容均影响识记的效果。

15. 保持的特点:在质的方面:1…保持的内容比识记的内容更概括,简略;

2...保持的内容比识记的内容更详细具体,完整合理; 3…使原识记中的某些特点更加突出;

在量的方面:显示出两种倾向:1…记忆回涨现象,即记忆的恢复;

2…记忆的保持量随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减少,产生了遗忘现象;

16.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和再认。 17. 根据遗忘的程度和性质分: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

1..部分遗忘:如果识记过的东西在头脑中留下了大部分印象,只其中一部分不能回忆或再认,属于部分遗忘。 2..完全遗忘:如果时过境迁全部回忆不起来,属于完全遗忘。

3..暂时遗忘:若已转入长时记忆的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还可恢复,属于暂时遗忘。 4..永久遗忘:若识记过的东西,不经重新学习,记忆绝不可能再行恢复,成称为永久遗忘;

18.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是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其研究特点为:1..他自己充任主试和被试;

2..他制作了大量的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的材料; 3..实验采用重学法(又称节省法)检查识记效果。

19.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又称保持曲线。遗忘曲线表明的规律:遗忘发展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较多,

以后逐渐减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遗忘速率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0. 就识记材料的性质而言,熟练的动作遗忘得最慢。

学习程度对遗忘也有较大影响。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少。过度学习达到150%,保持的效果最佳。 对遗忘的原因,最有影响的两种学说:痕迹衰退说、干扰抑制说。

对信息的保持起干扰作用的活动有两类:前摄干扰(或前摄抑制)和倒摄干扰(或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21. 回忆的分类:有意回忆:有预定的意图和目的,在回忆任务的推动下,自觉主动的进行追忆;

无意回忆:漫无目的的不由自主的引起种种回忆;

直接回忆:不依靠任何中介物和提示线索,直接把有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间接回忆:需要通过提示线索和中介物,依靠联想和追忆逐渐接近所要回忆的内容;

第八章、 思维与想象

第1节:思维的一般概述

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本质: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 思维最显著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动作思维:以实际行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又称直观行动思维或操作思维,无论从种系发展还是个体

发展来看,最先产生的思维就是动作思维。其特点是直观性和行动性;

2…形象思维:心理学通常把运用直观和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称为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初级形态;

艺术思维:较高级的、复杂而又典型的形象思维状态。

形象思维的特点是:1….形象思维的整个过程都伴随着形象;

2….形象思维以形象为支柱;

搜索更多关于: 自考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复习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生物钟:人体和生物体内按一定时间出现一定生理行为的周期; 9. 运动知觉。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成条件,分为: 1..真动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个做连续的位移,由此而引起的运动知觉就是真动知觉。 真动知觉直接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 眼睛刚刚可以觉察出物体运动的最慢速度叫做运动知觉下阈; 看到闪烁时的速度叫运动知觉的上阈; 2..似动现象: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或动景现象、φ现象。这种知觉叫似动知觉;实际上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知觉。 3..运动错觉:运动错觉多是在参照物的条件下,所引起的对物体相对运动做出的错误的判断。 包括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