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第十章 能及其转化
(一)知识结构
(二)课时分配 共7课时
第一节 机械能 1课时 第二节 内能 1课时
第三节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 1课时 第四节 热机 1课时 第五节 火箭 1课时
第六节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1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三)教材编写意图
1.突出能量的转化与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本章教材中打破了传统的力学和热学的界限,注意学科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将机械能、内能和热机几部分内容整合在一块。
在本章的教材中始终贯穿着能量的转化与应用这一主线,通过逐步学习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2.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本章的教材内容安排上,注重了科学探究内容的统一考虑,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不同部分,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了条件和环境。重点突出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突出联系生活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小盒、打桩机、射箭运动员拉弦张弓松手后将箭射出去、爆米花、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区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水
能和风能的利用、火箭的工作原理
(四)课标要求及解读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3.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5.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6.了解热量的概念
7.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8.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五)重难点 重点:
(1)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2)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扩散现象 (3)内能和改变内能的方法
(4)热量、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物理意义 (5)热值的概念 难点:
(1)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利用比热容的概念来分析并解释物理现象
(4)有效利用燃料
(5)用实验探究及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学情分析
这一章主要偏向物理知识的应用,涉及的概念比较多,有的概念还比较复杂,在学习的过程中,教材内容和过去的知识联系得比较多,因此学生在比较复杂的地方学起来可能会遇到困难,利用起来会比较慢,但这也是本章内容的优势所在 (七)教学建议
本章的内容有比较大的部分是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在介绍的过程中引进了比较多的概念,因此要多提醒学生注意根据物理现象来记住这些概念。
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一)知识结构
(二)课时分配 共8课时 第一节 认识电路 1课时 第二节 组装电路 1课时 第三节 电流 1课时 第四节 电压 1课时
第五节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1课时 第六节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课时 第七节 变阻器 1课时 复习总结 1课时
(三)教材编写意图
1.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排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立足学生发展,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3.突出科学探究,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给学生探究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4.教学内容的选择力求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让学生了解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改善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意识到科学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学好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树立服务社会、振兴中华的理想。
(四)课标要求: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可以让学生讨论废旧电池的搜集和处理等问题,讨论生活中常用的干电池用完后,随便仍悼会给生活带来哪些危害?你有哪些建议和解决办法?怎样进行宣传?等。 )
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五)重难点 重点:
(1)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2)电流和电压的正确测量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4)电阻箱的使用和读数 难点:
(1)正确按照实际电路绘制电路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