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4份试卷合集)广东省深圳罗湖区四校联考2019-2020学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悔的边缘 刘心武
从地铁站出来,是人流高峰期,他被后面疾步往前赶的人从侧面撞了一下。他早已习惯社会中人际间的碰撞,所以并不在意,本能地一停步,见是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的眼光跟他刚一接触,就问他:“三益大厦从哪边走?”他回答:“那应该走东出口……”可是年轻人却马上离开他,又去问站台上报摊的售卖员。他心想,为什么不相信我的回答,我指点得很正确很清楚呀……个人性格中的执拗,使他在短短几秒钟里产生一种冲动,就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使这位年轻人树立起信任陌生人的信心。于是他小跑着,穿过江鲫般的人流,追上了那年轻人,呼唤他:“小伙子!”
那年轻人听见他的声音,回头望着他,眼里充满复杂的表情。他一时难以破译,就说:“小伙子,我带你去三益大厦。最近这边修路,临时多出许多栅栏,如果没人带路,那就可能绕来绕去找不着了……”年轻人瞪圆眼睛,嘴唇蠕动着,大概是想说不用了不用了,他就微笑告之:“我就住在这边,顺路就把你带到。”他引领着那年轻人去上滚梯,那年轻人自觉地站到滚梯右侧,他心想,这说明小伙子还有点文明习惯,大概是个外地考到北京的大学生吧,去三益大厦,也许是到那里头的公司求职面试,那就更不能因为路不熟误过约定的时间,自己带他去真是非常应该,也算是退休后平淡生活里的一桩小小乐事吧。
出了地铁站,那年轻人就说:“老先生,我自己去吧。”他笑:“看见吗?两边全是临时栅栏……”转了两个弯儿,出现岔口,那年轻人说:“谢谢啦,您自便吧……”他的笑容更灿烂:“自便?那你可知道该往哪边?来来来,跟我拐这边……”就这样,终于走出栅阵,人流疏散开,前面已经显露出了三益大厦,年轻人煞住脚,这回不知怎么绷紧脸,挺不高兴的样子,挺生硬地说:“行啦,我看见啦。”他本想说:“我回家也得经过三益大厦,我把你送到门口吧。”但望见那年轻人的眼神,他想,啊,如今的年轻人都特别在乎自己的隐私权,也许人家到三益大厦办事,希望能够保密呢,于是他就站住不动,指点前面说:“大厦的门朝西,拐往西边的时候,留神地下车库里开出来的车,上个月就撞倒过一个民工……你头回往那儿去,要特别小心!”
阳光下,一个矮胖的花甲老人,一个身材颀长的年轻人,站在那里,目光交接着。两个人心里都涌动着很多想法,却都无法弄明白对方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年轻人朝老人点下头,含混地道谢,转身往大厦那边走去。老人为了不干扰那年轻人,就且不回家,往另一岔路走去,那边有个公共绿地,他想去那里散散步也好。
年轻人还没到三益大厦就停住了脚步。他猛地扭回头,看那领路的老人还在不在。没影儿了。年轻人的心先一松,接着就越来越紧,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他是在下地铁车厢后,从老人一侧的衣兜里窃走了老人的钱包。他向老人问路,以及问过老人又去问卖报的人,无非都是转移老人的注意力,万没想到的是,这位老人却向他展示出了十二分的善意……他的行窃史还很短暂,为使自己的行为跟还没泯灭的良心不至于激烈冲突,他总对自己说:这世道哪有什么真正的同情、善意与信任?……一种浓酽的悔意涌上心头,他想马上找到那不见身影的老人,把钱包奉还……他朝大厦的反方向快走了几步,却又站住了。他在悔的边缘徘徊。他还是觉得以他个人的遭遇而言,像这位老人这样的社会存在还太少,他还不能放弃
他的报复心理……
那花甲老人是在绿地长椅上坐下休息时,才发现自己丢了钱包的。那个声称要去三益大厦的年轻人,自然立即成了他心中的疑犯。他把整个过程细细回忆了一遍。他心中旋出丝丝悔意。难道无私助人在眼下的世道里是一种奢侈甚至痴愚?难道世道已发展到不可以信任任何一个陌生人?他的心思也一直在悔的边缘徘徊。当他往家里走去时,他这样想,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断定是那年轻人偷窃了自己的钱包,以后把钱包保护得更好就是了;他以十二分的善意去帮助陌生人并没有错,这样的事情过去倒是做得太少了……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中对年轻人的眼睛描写较多,如“眼里充满复杂的表情”,“复杂”是因为他很惊讶、很忐忑、很惶恐,不知老人叫住他是何意图,担心偷钱包一事败露。
B.“年轻人瞪圆眼睛,嘴唇蠕动着”,这表明此时他颇感意外——老人不但没有发现钱包被偷,反而热心带路,于是深受感动、欲言又止。
C.“阳光下”,老人与年轻人“站在那里,目光交接着”,这一处描写犹如特写镜头,令人过目难忘;“年轻人的心”“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妙用比喻,形象生动。
D.小说以老人的心理活动作结,非常明确地提示我们:为了让年轻人彻底悔改,为了让社会风气得以净化,增加社会的人际温暖,人们应付出更大的善意,做出更多的善行。
E. 小说标题拟得很是精妙,既对应情节、点明主题,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如果改成“悔”,那就不够妥当且大为逊色了。
8.小说在刻画人物时,除运用神态描写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试举例说明。
9.文中年轻人“悔”的是什么?结果如何?花甲老人“悔”的又是什么?结果又如何?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 ..
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谎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鑨①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遗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贬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②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知县石三畏素贪,夤缘③将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时进士无为王官者,南星不恤也。
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龅南星。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
(注)①鑨:孙鑨,字文中。嘉靖十四年进士及第。授编修,累官礼部侍郎。②苞苴:贿赂。③夤(yín)缘:攀附权贵。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B.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C.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D.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他与尚书孙鑨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的风气甚为痛恨,特立独行,极力澄清,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不敢向他开口请托。
C.赵南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来怨恨。
D.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死于戍所。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 (2)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倾向。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上句的“满”字与下句的“暖”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 颈联中诗人用“四时”、“三年”强调了自己离开家乡和故国的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不易,为尾联抒情蓄势。
15.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四、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