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整理)
a 教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b 说说自己的感受
c 指名读本段 d 学生评
4、日月潭美吗?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画画日月潭呢? 5、指名介绍自己的画
7、 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画 三、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一、 复习导入:
1、 老师手里有一些生词卡,小朋友你们能读好吗?(课后读读记记) 2、 这些词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3、 交流
4、 小朋友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里有没有那些词、句可以住进我们的好词好句本的呢?二、新课教学
1、 朋友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2、 交流
3、 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你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起来吗 4、 自由背诵
5、 除了日月潭,你们还知道台湾有哪些好地方吗? 6、 交流介绍
7、 介绍收集材料的方法,三、指导书写:
10、《葡萄沟》
学习目标:
1、会认“沟”等11个字,会写“吾”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能读懂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介绍家乡特产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新疆风格的民族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播放音乐熏染气氛,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板书:葡萄沟) 2、出示生字“沟”,与形近字“钩”区别认记。 3、书写“沟”字。
二、 自主初读。
在课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 (hǎo)好地方 (gàn)干活 fēn)分开 (dīng)钉子 (hào)好客 (gān)葡萄干 (fèn)水分 (dìng)钉着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葡萄沟在哪?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感悟: (1)回答“葡萄沟在哪?”(在新疆吐鲁番)
课件地图展示地图,学生一次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明确三者关系。
生字卡片认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2)“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相机板书:是个好地方。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请你们细细的读读课文第一段。 1、 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第一段,边读边悟: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这里都出产那些水果呢?(课件出示图片“杏子”、“香梨”、“蜜桃”、“沙果”) (3)结合图片认记“蜜”、“杏”。
形近字对比识字“蜜”、“密”。 “蜜”、“密” 书写指导: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边,一撇不能漏掉。
(4)葡萄沟既然出产那么多种水果,为什么不叫水果沟?(让学生明白葡萄沟虽然出产多种水果,但是葡萄最让人喜欢。)
(5)怎样读这段才能表达出人们对葡萄沟的喜爱?
指导朗读:五月有杏子,七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6)学生互读互评。
(7)小结:葡萄沟出产许多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
地方。(学生说)
2、 学习第二段。
师:让我们去看看秋天这里的葡萄园是什么样的吧!(放录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a、朗读第二段,并讨论;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b、小组读句合议。“你觉得哪句最美,为什么?”先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2)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
a、指导学生看图,抓住重点词语“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使学生领悟:葡萄沟的葡萄产量高、颜色美。(相机板书;多、美)
b、讨论:“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进一步体会葡萄的可爱,并感知在读表示颜色的词语时,语调要抑扬顿挫)
c、小结:读了这句话老师眼前浮现出葡萄沟那又大有美的葡萄,难怪人们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 师范读:“要是你这时候到葡萄沟去,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
你吃个够。”
a出示维吾尔族老乡的图片,结合认字“维”、“吾”。
b抓住“最甜”、“吃个够”指导朗读。(教师相机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c认记“够”,注意发现与“沟”同音。
(3)看图训练口语。
图2画的就是维吾尔族老乡正在接待远方的来客。你若是图中的老乡,面对客人,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你若是这位客人,又会怎样说呢?
小结: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啊,让老师忍不住想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进入角色,激发兴趣。瞧,葡萄丰收了,这么多,怎么办呢?你们来帮老乡
想想办法。
(2)生默读第3段,自读自悟: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3)认记“碉堡”。
a学生自主认记。
b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记忆。
(4)指名学生充当维吾尔族小朋友演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5)另指一名学生排列葡萄干的制作顺序。(a运到阴房;b挂在架上;c蒸发水
分;d制成葡萄干)
尝尝葡萄干,说说葡萄干的特点。(相机板书:色鲜、味甜)
看了刚才维吾尔族小朋友的表演,让我们更加觉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6)激发感情再读该段。
二、 总结全文。
1、 今天我们参观了葡萄沟,你们对葡萄沟有了那些了解,有什么感受?请同学
们互相讨论。 2、 师生交流体会。(教师板书:真) 3、 指导朗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实践活动,赞美家乡。 1、师:“葡萄沟的葡萄很有名,我们家乡出产的也很有名,你们能夸夸家乡的特产吗?” (小组交流课前个人收集的有关家乡特产的图片或资料) 2、 课堂练习。
(1)原文填空积累好词好句。 (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2)完成拓展练习题,仿照上题形式写一句话。(先说后写) 3、 评价作业,小结。
四、指导书写。
1、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同偏旁:
搭—摘 同结构:
上下结构——吾、季、留、杏;
左右结构——坡、搭、摘、钉、够。
2、 重点指导。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要写成左右并排。 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五、复习巩固
1、 猜字谜巩固生字。
(1)多一句。(够) (2)弟弟站在木头边。(梯) 2、 开火车认字卡,口头组词。 3、 多音字填空练习。 4、 听写词语,巩固写字。
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 萄 五光十色
葡萄干 色鲜 味甜 是个好地方 人 热情好客
11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