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4医院感染管理质控记录册12个月 - 图文
5、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1)加强感染源的管理;(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四、传染病的报告与控制 1、医务人员掌握法定传染病的诊断标准,早发现、早诊断。 2、发现法定传染病,按规定时限及途径及时上报,报卡填写完整、准确,不得缺项;无漏报、缓报、谎报。 3、出院登记簿、住院传染病登记簿等,及时登记,不得缺1、传染病漏报、缓报、谎报1例扣3分。 2、其他每项不合项。 4、根据病情、传播途径,采取必要的治疗和隔离措施,无格扣1分。 条件收治的尽快转院。 5、每日对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
五、手卫生 1、统一使用皂液,定期清洁皂液容器。 2、治疗车上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3、有洗手标识。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每项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洗手及使用手消方法正确。 5、干手方法正确。 6、手套使用正确。 7、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1、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扣1分。 2、一人次未按规范洗手或手消毒或不脱手套接触多位病人扣1分。 3、不熟悉手卫生知识,一名医务人员扣1分。 4、其他每项不合格扣1分。
六、治疗室消毒隔离 1、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每项不合格扣12、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内衣帽整齐,戴口罩, 非工作人员分。 不得入内。无事不在室内闲聊、滞留。无处置时关好门窗。 3、治疗、处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4、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非医疗用品不准在室内存放。 5、无菌物品柜每日清洁,无过期物品。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柜内,标记清楚,有灭菌日期、责任者、3M指示标记、有效期。一次性物品分类摆放。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溶液须注明时间,超过4h不得使用。 7、使用中消毒液浓度符合标准,碘酒、乙醇应密封、避光保存,,含氯消毒液每天更换。 8、无菌盘现用现铺,有效期4小时。 9、灭菌后的无菌储槽开启后24h内使用,无菌器械干罐应开启后4h内使用。提倡采用小包装无菌敷料和器械。 10、治疗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止血带按规定摆放、使用,严格一人一根。 11、治疗、处置按一般病人、感染病人的顺序进行,换药操作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应就地严格隔离,不得进入处置室,处置后对场所严格终末消毒。 12、每日进行清洁、消毒,地面湿式清扫,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1小时,各操作台清洁无污迹,治疗盘摆放整齐,盘内物品放置合理,无多余杂物。
七、复用器械和用品消毒灭菌 1、氧气湿化瓶及瓶内灭菌注射水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用每项不合格扣10.1%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1小时,每日1次。 分 2、听诊器用0.1%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一次。 3、手电筒及办公室各物品(如办公桌、电话等)用75%乙醇或0.1%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一次。 4、止血带、输液网套使用后采用0.1%含氯消毒液浸泡1小时后清水冲洗,干燥放置。 5、保洁抹布:用后0.05%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洗消毒,保持干燥备用。 6、体温计:用后75%乙醇浸泡1小时,干燥放置,75%乙醇每周一、四更换。感染患者使用的体温计:用后0.1%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水冲洗,干燥放置。 7、:无菌碘伏缸、无菌钳缸高压蒸汽灭菌,每周2次分别是。周一、周四。 8、中心供氧氧气孔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周二1次。 9、血压计袖带:0.05%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每周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10、紫外线灯管:75%乙醇擦拭,每周二1次。 11、精密仪器设备(如心电监护仪、血糖仪、微量泵、心电图机等)使用后75%乙醇擦拭2遍,日常清洁用清水擦拭,每周1次。 12、各种无菌包:用后高压蒸汽灭菌,有效期不超过7天。
八、基础操作 1、病区通风换气,每日2次,保持空气清新,必要时进每项不合格扣1分。 行空气消毒。 2、每日用清水或清洁剂擦拭各类物体表面和地面,保持清洁;遇有血液、体液、粪便污染时,先消毒处理后再清洗。 3、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次,遇有血液、体液污染等情况,及时更换。 4、污染被服应统一放置在污物箱内,不得随意扔在病区。 5、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各种保洁抹布一桌一巾,扫床毛巾应一床一巾。治疗室、办公室、病区、卫生间的清扫用具分开放置,做好标记专用。 7、静脉穿刺操作一巾一带一针一管。不在皮肤出现红肿和渗液的部位进行穿刺操作。 8、胃管、尿管、引流袋/瓶按规定时间更换,有标识。 9、无菌吸痰一次一管。
九、医院隔离 1、医务人员掌握医院隔离规范、隔离标识。 1、不能正确回答隔离标识,2、落实隔离措施,各类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每人扣1分。 开,同类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间隔离。2、其他一项不合格,扣1分。 隔离标识清。
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 1、一律不得使用没有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1、重复使用的扣1分。 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或小包装破损、2、存放条件不符合要求扣1标识不清,不洁净的产品。 分。 2、存放符合要求。 3、科室管理不到位扣1分。 3、不得重复使用。加过药的注射器不得留置在治4、发现问题上报不及时扣3疗台重复使用。 分,不上报扣5分。 4、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应立即停止使用,按规定上报。 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须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流向市场。
十一、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 1、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预防措施。 一项不合格扣1分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正确吸痰,注意氧气吸入装置和雾化吸入器的消毒和正确使用。 3、要根据需要安插导尿管,防止滥用导尿管,并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 4、注意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5、危重、昏迷、鼻饲者防止误吸,并做好口腔护理。意识障碍、长期卧床者应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6、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管理,监督患者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蔬菜、水果,不吃过期、变质、不熟食品。 7、加强被污染环境及物品的清洁消毒。 8、做好病室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适宜温度、湿度。控制呼吸道感染的探视者进入。 9、加强重症患者的营养摄入,增加抵抗力。
十二、职业卫生防护 1、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 2、掌握标准预防知识。 3、掌握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方法和报告程序。 4、发生职业暴露及时填表上报。 5、及时给予暴露人必要的预防治疗、追踪。 1、防护不到位或防护用品使用不正确,1人扣1分。 2、防护用品不合格扣1分。 3、无防护用品储备扣1分。 4、发生职业暴露漏报、缓报1例扣3分。
十三、医疗废物管理 1、分类正确,不得混放,严禁将感染性废物混1、每发现一处不合格,一次扣放到生活垃圾内。 2、医疗废物应使用专用包装袋和锐器盒。 3、医疗废物交接有记录。 1分。 2、无记录或记录不全,扣1分。
十四、合理使用抗菌素 1、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给药途径,遵照有效、少量的原则消除重复用药现象,合理选用药物。 2、为预防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在使用B-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试验。氨基糖甙类除非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行皮内试验。 3、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酌情选用抗菌药物。 4、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剂量及每日给药次数,尤其对儿童应严格按照体重计算用量并控制滴数。 5、护士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及时告知医生。 每项不合格扣1分 十五、持续质量改进 1、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有计划对本科室的医院每项不合格扣1分 感染工作质量进行检查。 2、有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考核内容、改进目标及措施记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